2020年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初试参考书目解读
(2019-08-28 22:07:59)
标签:
鸿儒中大考研网中大考研网中大考研专业课备考资中山大学考研网中山大学考研专业课资 |
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是没有指定教材的,只给出了一个大概的考试范围。新传虽然是属于文科类的学科,但,复习不能仅仅靠背,更多还是要以理解为主。再加上中山大学专业课命题一直都是比较灵活的,所以知识要融会贯通,不能死记硬背。下面重点介绍下初试需要看的教材。如果考生有其他疑问,可以联系鸿儒中大考研网右侧的咨询老师。
一、初试专业课范围
643
838
二、备考书单
1.入门书目(必读系列)
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是本书,通俗易懂,看完之后基本就有了新闻学的大致轮廓和框架,推荐作为入门书阅读。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这本书和陈的十讲风格完全不同,十讲的探讨深入一些,《概论》感觉内容有点旧旧的?总之概论和中大考察的知识重合度并不是特别高。我们备考的时候刚好用了最新版教材,但我感觉没有什么很新鲜的东西,如果十讲吃透了,概论粗略地读一下就行。
李彬,《传播学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引论》是传播学比较好的入门教程。李彬大大之前是中文系出身,所以教材写得很有趣,框架也比较清晰,强烈推荐。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这本也是传播学必读教材,但是它的问题也和新闻学概论一样,讲得不算深入,而且书里很多部分中大都不怎么考察,比如传播模式符号之类的。但这本书最重要的部分,那六七个大众传播理论是重点考察部分,所以郭庆光的这本经典教材还是要认真拜读的。
2.进阶书目
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强烈推荐)
这是我备考期间看得最多也是最认真的一本书。前面几本都是最基本的内容,范式与流派则是深入探讨和进阶,你甚至会发现经典教材的某些观点并不完全正确。结合真题来说吧,中大之前考过议程设置的研究方法,还有今年的框架理论/议程设置/铺垫效应的对比,在第一梯队的书里很难找到答案,但是范式与流派都有讲到。除此之外,范式与流派还讲了很多批判学派的理论,这是在传播学教程里看不到的。
彭兰,《网络传播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四版
第一梯队涉及的都是经典理论,但是作为考试重点的网络传播只看这几本经典的书目很难找到答案。彭兰大大这本网传内容很全,后期辅以彭兰大大的最新论文一起服用效果更佳。
塞弗林、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华夏出版社
这本书的翻译直接增加了阅读难度,但是作为传播学的补充书目还是不错的,建议读完前边几本再看这本。
3.研究方法
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五版
把研究方法放在第三梯队不是因为不重要,而是太重要了所以要单独列出来。中大今年实务考研究方法出了得六十多分的题,所以研究方法的重要性不比新闻学传播学低。我主要读的是风笑天这本,框架清晰,也比较适合背诵。
柯惠新,《传播研究方法》,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和风笑天的区别在于,这本是针对传播学的研究方法。相对难度稍大一点,可以作为补充。
4.补充书目(学有余力的选读)
展江,《媒体道德与伦理》,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特色在于案例丰富,而且比较全面,但是这本书不是特别应试,大家有空翻翻就可以。展江大大经常写文章点评近期的热点伦理事件,可以去知网搜出来做案例分析。
科瓦奇,《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北京大学出版社
这本还是比较推荐的,它不属于教材,但是有很多启发性的观点,可以摘出来。
罗杰斯,《传播学史》,上海译文出版社
有空的话可以挑感兴趣的读,翻译的也是一般,可以作为传播学理论的补充,当小说看就行。
石义彬,《单向度、超真实、内爆》,武汉大学出版社
这本书不太好读,主要介绍批判学派的理论,作为经典教材的补充。书里介绍的公共领域、编码解码模式等知识点中大都有考察过,而且中大喜欢考学派的题目,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的比较,批判学派内部的比较。所以了解一下批判理论还是有必要的。
企业传播部分
我翻过廖为建和居延安的教材,感觉都一般,内容很浅而且很旧。后来读了几篇胡百精的论文,感觉不错,讲得深入一点,有些内容也契合中大往年考察的知识点。所以大家可以试试胡百精的教材。
视觉传播和公益传播部分
近年来考察频率不高,可以选择性阅读任悦《视觉传播概论》和曾繁旭《表达的力量》。这两本我只读过视觉传播概论,不太好读,而且内容和考点契合度不高,所以更建议大家根据真题考过的点进行针对性阅读,比如找一些笔记或者论文,然后自己总结。
三、阅读建议
列了十几本,看起来挺多的,其实大部分只是简单读过一遍,读的最多的还是范式与流派。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书单,其实大同小异,尽量覆盖到考点就ok,更多的内容还需要后期看论文作补充。看书不能贪多,关键要吃透,争取读完一本就有一本的收获。
书不需要一次买全,可以边看边买,觉得哪一部分理解不够就再找相应的书来看。而各个学校的基础书目都大同小异,可以先从基础知识看起,然后慢慢考虑自己要选的方向专业和学习,一旦选好就不要轻易变动了。
【专业课不再难】
专业课自主命题,信息少,没教材,真题难,怎么办?
中山大学考研初试,复试都会涉及到专业课的考察,其中专业课成绩占分比重最大,也是考生之间拉开差距的关键,鸿儒中大考研网推出专业课一对一通关班,一个对策解决初试专业课遇到的所有问题,你离中大只有一个通关班的距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