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5中山大学661心理学研究方法考研真题

(2015-07-25 14:44:34)
标签:

鸿儒中大考研网

中大考研论坛

15中大心理学考研真题

15中大心理学考研

15中大661考研真题

分类: 考研真题

2015中山大学661心理学研究方法考研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25)

1一个实验未能得到显著差异的时候(      

    A该实验有可能未使用一个有效的自变量操作

    B说明自变量的操作改变了因变量

    C说明因变量对于自变量没有影响

    D有可能自变量的效果是随机出现的

2一个考察工厂生产效率的研究发现,室外气温越高,工人的生产效率越低。这是一个什么概念的例子?(      

    A正相关      B负相关      C零相关      D混淆

3在一个考察火车站流浪人员社会互动的研究中,研究者装扮成一个流浪者,每天记录他和其他人的互动情况。这是一个何种研究的例子?(      

    A调查研究      B实验研究      C观察研究      D档案研究

4下列哪个实验的实验设计是准实验设计(      

    A动机对完成任务绩效的影响      B情绪对记忆的影响

    C年龄对智力的影响              D教学方式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5被试间设计的一个主要劣势是(      

    A一种实验操作的影响可能会改变后续实验操作的效果

    B被试的差异可能会掩盖实验操作的效果

    C只能使用唯一的自变量          D只能考察较少的因变量

 

二、实验分析(25)

    某研究关注大学生的互联网使用动机与网络成瘾行为的关系。研究者选择在四所高校的三年级学生中发放问卷,问卷要求填写自己的姓名、年龄、性别、每周上网次数与时间并回答17个关于上网动机的问题。实际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后按照每周上网次数大于等于1次,每周上网时间大于等于05小时作为标准,得到581份,其中男性被试有245人,女性被试有336人。分析结果显示,以获取信息为目的的动机水平与上网时间呈显著负相关;以人际交往为目的的动机水平与上网时间呈显著正相关。研究者做出结论:把互联网当成学习工具有助于避免网络成瘾,而如果一个人试图在互联网上交朋友的话,他就更容易出现网络成瘾行为。

(1)请论述该研究的研究设计是否足够支持研究者得到的结论

(2)请设计一个实验研究,探索互联网使用动机与网络成瘾行为的关系。

 

三、论述(25)

    选用科学研究或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分析观察法、相关法以及实验法各自的优势与劣势。

 

四、(10分,每题2)判断题。请判断每个陈述的正误,正确打勾,错误打叉。请把题号和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增加样本量不会改变效应量

  2研究者获得了一个置信度为95%的置信区间[110, 120]。由此可知,真值落在[110 120〕的概率为95%a

  3可以用来描述命名型变量的集中趋势是中位数

  4为了检验样本均值是否等于5,研究者收集数据并计算了置信度为95%的置信区间,发现其估计为[-1,4]。研究者因此拒绝了零假设。

  5当知道反应变量(Y)与解释变量(X)的关系形如Y=(a bX)2+E的时候((E是误差,a, b是系数),我们是无法使用线性回归进行数据分析的。

 

五、(15分,每题3)请用不多于3句话回答以下问题。

  1犯一类错误的概率和检验力的区别在哪里?

  2对于精确检验而言,“犯一类错误的概率不会随着样本量的增加而改变。”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3将相关系数的公式与标准化分数联系起来,请根据这一关系说明相关系数为1时的含义。

  4简要说明选择检验统计量〔如选择检验A还是检验B?〕的两个标准。

  5简要说明使用虚拟编码时为何要将一个k水平的自变量用k-1个二分预测变量来替代而不是k个呢?

 

六、(17)研究者想考察两种治疗高血压药物以及反馈疗法(是否给病人以反馈)

 

    对高血压治疗的有效性。为此,研究者采用了一个2x2的实验设计。100名被试

    被随机均匀的分配到4个实验条件中,即每个实验条件有25名被试。由于意外原

    因,独立两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只剩下一部分,如下。研究者还记得他还对同一

    数据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而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总平方和为331。请回答以下

问题。

来源

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药品

反馈

药品×反馈

误差

8

8

27

 

 

 

1药品的主效应是否显著?(写出零假设、备择假设、检验统计量的值,结论以及结论过程)

2反馈的主效应是否显著?(写出零假设、备择假设、检验统计量的值,结论以及结论过程)

3两个因素的交互作用是否显著?(写出零假设、备择假设、检验统计量的值,结论以及结论过程)

4如果进行简单效应的检验,每个检验的α水平是多少?(交互作用的检验使常规的α=005)

:=0.05的水平下,F(1,1)=161.45, F(96,1)=252.99, F(1, 96)=3.94, F(96, 96)=1.40

  

七、(20)研究者认为自我控制感能预测考试成绩。为了证明这一猜想,研究者收集了30名学生的数据。数据的散点图和回归分析的结果如下。这些结果足以支持研究者的预想吗?哪些信息使你得出你的判断呢?

 

http://s6/mw690/002jMrUJgy6U714pyq9f5&690

系数

估计

标准差

t

p

截距

控制感

76.3812

1.0125

2.491

0.4417

30.649

2.292

<0.01

0.030

注:R2=0.158,回归分析的F检验结果为:F1,28=5.255p=0.030

 

八、(10)近年来,作为假设检验的补充,许多学术期刊建议研究者报告效应量的估计。有统计学家建议报告效应量的估计的同时也应该报告相应的置信区间。你认为呢?请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九、(13)一名学者发现以往的研究表明,对于他所感兴趣的因变量而言,两个重要的(统计上有显著结果)因素AB的交互作用不显著。而他的研究更侧重于因素A。因此这名学者认为,他在设计实验的时候只需要考虑因素A就可以了。从实验经济成本的角度考虑,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请简述你的理由。

 

 

此信息由鸿儒中大考研网整理收集     

【热门推荐】

2016年中山大学考研专业课备考资料

欢迎加入2016中山大学考研交流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