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图片摄影祁连山马蹄寺丹崖石窟 |
分类: 行摄之旅 |
从张掖驱车南行六十余公里,我们来到了位于祁连山下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的马蹄寺。
盛夏的祁连山马蹄寺,美丽的格桑花开得正盛,在山风中摇曳着风姿。
-2-
遁入林间深呼吸,清爽而温润的山风中弥散着沁人心脾的草木芳香,周身都是舒爽,满心皆是畅快。
-3-
拾阶而上,时而可见拉挂在林间的彩色经幡,其上印满了神秘的藏语经文和佛像图案。
-4-
马蹄南寺胜果寺的寺僧都是藏族。
寺院建筑以砖木结构为主,殿宇雄伟、雕梁画栋、结构谨严、经幡飘飘。
曾经香火旺盛、善信云集的场面不复现了,
然而如今古旧而略显清寂的胜果寺,
却更在一种静默的氛围中呈现出一份发源自厚重历史感的神圣与崇高。
精美的壁画上菩萨慈祥,佛面生辉。
-8-
-9-
-10-
-11-
-12-
-13-
玛尼堆同五彩经幡、转经筒一样,都是古象雄雍仲本教的遗俗。
据说,玛尼石上刻有六字真言,用以得种善因,转化风水,超度亡灵,是藏文化中的重要祈福方式。
-14-
马蹄寺石窟群,最早开凿于晋代,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具有极高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
-15-
-16-
“三十三天”石窟开凿在普光寺的赤色岩壁上,距地表四十三米,
共七层二十一窟,下大上小,呈宝塔形,是马蹄寺石窟群的精华。
-17-
-18-
佛龛造像雕镂刻画精美,
阴暗的洞窟内森严幽静的氛围足以慑服心灵,让人感受到一种莫名的压抑。
-20-
一盏盏酥油灯,用以供奉心中的神明。
那长明不灭的火光,闪烁着信徒们内心中对于光明、善良的憧憬和对于富足、幸福的祈愿。
有了这精神之火光,便有了一份虔敬的等待与由衷的希望,灵魂便得以摆脱黑暗与迷茫。
-21-
-22-
-23-
马蹄殿,建凿于丹崖之上。
中心柱前面的左侧地上一凹陷的酷似马蹄的印迹,传说为天马所踩,为镇寺之宝。
-24-
-25-
-26-
面对着普光寺丹崖之上气势恢宏的“三十三天”石窟,我们不禁为之深深惊叹,
惊叹于古人高超精湛的开凿技艺,感佩于古人不可想象的坚定毅力。
-27-
-28-
-29-
-30-
蓝天白云下的佛塔,和这里的一切一样,
彰显着一种无可企及的圣洁与肃穆,修养心性、荡涤灵魂。
-31-
在半山上触摸着古铜色转经筒上的神秘铭刻,
怀着一份由衷的祗仰与自然、历史与生命默然对晤。
此刻,我们亦可以平静地直面自己的内心,让平日里无休止的奔忙与争逐稍息,
重新认识自己,认识一个真实的自我和自我真实的需求,
从此刻起,勇敢地唤醒初心,坚守理想,执着信念。
-32-
-33-
-34-
-35-
-36-
碧蓝天幕映衬下的五彩经幡色彩明丽而绝不俗艳。
这种真诚而永恒的祈祷中包含了对生活的热爱、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与依恋。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53-
盛夏的祁连山芳草如茵、绿意盎然,近处的满目苍翠与远处的巍峨雪峰遥相呼应。
这里的一天一地都明净而不染纤尘,没有了那些看惯了的斑斓缤纷与绚丽多彩,
无需过分的渲染与雕琢,这里稍显单调的色泽与光影却渗透着久违的纯粹、自然与真切之美,
给予了我们一种之于美鲜活而灵动的解读,还原了我内心中之于美最原初的定义。
拍摄时间:2014-8
拍摄地点:甘肃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