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大赛特等奖第一名作品:《青玉案 ·元夕》教学设计
(2014-09-24 10:43:54)
标签:
教育 |
【学情分析】
【设计理念】
【学习目标】
1. 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和内容;
2. 体会作者妙手铺排,渲染气氛的手法。
3. 把握“那人“的形象;体会词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2. 难点:体会作者妙手铺排,渲染气氛的手法。
【教学内容】
一、【点火预热】
名句导入
①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②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③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④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⑤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⑥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PPT1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首风格颇为不同的词作——《青玉案》PPT2
二、【赏读诗文】
(1)解题:(元夕简说)万家团圆的日子(揭示词作内容所涉及的环境)
(2)诵读词作(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3)品析诗文(索象——入境——析情)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则自成高格。”
——王国维
问1:境由象构成,而象则包括景物和人物,结合词作分析,词中写到了哪些景?哪些人?词中是怎么描述的?(小组交流后完成)PPT3\4
所见之景(意象) |
怎样描述(意境) |
灯 |
花千树 |
烟花 |
星如雨 |
车、马、人 |
宝马雕车香满路 |
声、光、舞 |
凤箫、玉壶、鱼龙舞 |
花灯闪亮,烟花怒放,流光溢彩,舞鱼舞龙,万人空巷,美女云集,摇曳多姿,热闹非凡。
问2:寥寥数语,一个有声有色的节日场面便展现在我们面前,请用三个词语简要概括元夕的特点:热闹、繁华、喧嚣。
问4:词人此来非为观景,却是寻人,“那人”是谁?(小组讨论PPT5)
她的穿着,
她的神情,
她的身份……
她可能会是… …
引导深化:1、思慕已久的红颜知己
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首词作于宋淳熙元年或二年。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恢复失地,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
2、国难当头,朝廷只顾偷安,人们也都“笑语盈盈”,有谁在为风雨飘摇中的国家忧虑?那人是不在“蛾儿雪柳”之众,独立在灯火阑珊处的“他” 。
是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
3、水龙吟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qìng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是抗金志士的操守和襟怀
4、背景引入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一生主张抗金,渴望恢复中原。在词人中,他是个英雄。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辛弃疾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被称为“词坛飞将军”。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总结: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司空图《诗品》
古诗词往往能引起人的无限联想,这也正是古诗词的魅力。
(4)词作延伸
“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王国维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后名。可怜白发生。
他是生于乱世,胸怀抗金复国之志的铁血男儿。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他把满腹的激情、哀伤、怨恨,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
三、【课外延伸】
辛弃疾《青玉案》和李清照《永遇乐》都是写元夕的,试比较二者在立意和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异同。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注:中州,指中原
这两首词的共同之处是:
1、二者都是以元宵灯节作为描写对象,借以寄托另外的思想感情。
2、在表现方法上,都用了反衬手法。
辛弃疾词极写元宵盛况,反衬出一位独处于灯火稀落之处的孤高女子,借以表现自己不同流俗的政治操守和高洁的人格。
李清照词用较多的笔墨来回忆“中州盛日”的元宵。抒发的是身世之感和家国之悲。
其不同之处是:
辛词直接对过去的元宵没有牵涉,而李词对今年的元宵的用笔方式与辛词不同,并没有真正突出其繁华场面,而用较多的笔墨来回忆“中州盛日”的元宵。
这主要是因为二者的立意不同。李词所抒发的是家国之慨和身世之感,而辛词则是表现了不同流俗的理想追求,从政治层面来说,是对朝廷奉行投降国策并由此带来的政治现实的不满,从而表现自己的政治操守和高洁的人格。
在反衬手法上,二者也有所不同,李词除了以昔反衬今外,还用人反衬我、乐反衬悲等,辛词主要是将世俗反衬 “那人” 。
对官场热闹的淡泊
人生哲理:人生总是要经历繁华热闹才能体会宁静的可贵
人们在追求一件事情的结果,过程可能是千辛万苦,而结果看起来却平常。
佐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我说稼轩此词,前半实无独到之胜可以大书特书。其精彩之笔,全在后半始见。
3、你认为下片最精彩之笔在哪里?(原来词人不是赏灯的而是来寻人)
活动五:讨论
“此词原不可讲,一讲便成画蛇,破坏了那万金无价的人生幸福而又辛酸的一瞬的美好境界。”
——周汝昌
总结:
[音频印证]
名家点评: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语,即把多少不易说出的悲感和盘托出了。
“借灯夕所见以自述怀抱,托意甚高,是志士的操守和襟怀。”
——吴熊和《唐宋词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