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 平行关系的判定(第1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案例 |
《1.5.1 平行关系的判定(第1课时)》教学设计
旬阳中学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2(必修)》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第5节平行关系的第1小节平行关系的判定第1课时。
知识背景分析:
本节教材选自于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2(必修)》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第5节平行关系的第1小节平行关系的判定第1课时。本节内容在立体几何学习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地位。本节课是在前面已经学习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的基础上,结合有关的实物模型,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合情推理,不要求证明)归纳出平行关系的判定定理、性质定理。本节课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空间感与逻辑推理能力起到重要作用。本节课的设计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适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借助实物模型,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合情推理归纳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将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观察分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揭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理解数学的概念,领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养成积极主动、用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学情背景分析: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是在学生对简单几何体的特征有了初步认识、掌握简单平面图形的相关概念和性质、具备了一定的合情推理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平行关系的判定定理是立体几何中的重要定理。它揭示了线线平行、线面平行的本质、体现了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高一学生学习上主动意识不强自主探究能力和概括能力有待提高,学生刚开始接触立体几何空间转化能力有待提高。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更多的是通过形象思维。通过该节内容的学习,不仅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论证能力,体会“降维”的思想,而且能使学生把这些知识迁移到后继平面与平面平行的知识学习中去,为以后学习面面平行以及垂直的关系奠定基础。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并会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直观感知--观察--操作确认的认知方法,引导学生经历直线与平面平行关系判定的探究过程,发展学生观察、探究发现的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在观察、探究、发现中学习,在自主、合作、交流中学习。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信心,树立积极地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教学重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及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探索。
教学流程设计:
序 号 |
活动名称 |
内容目的 |
时间划分 |
活动1 |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
(1)谈话交流,营造氛围 (2)观察欣赏,激发兴趣 |
2—3分 |
活动2 |
诱导尝试,探究新知 |
1)观察实物,想象图形 2)动手实践,感知关系 3)归纳小结,获取定理 |
10—15分 |
活动3 |
变式运用,巩固新知 |
动手操作,综合应用 |
10—15分 |
活动4 |
归纳小结,细化新知 |
(1)自主小结,反思内化 (2)概括小结,评价细化 (3)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
1—3分 |
活动5 |
推荐作业,拓展新知 |
(1)反馈矫正,回授调节 (2)分层要求,异步达标 |
1—2分 |
【整合思路】
以PowerPoint软件为制作平台,运用多媒体手段,根据《课标》要求,依据学生、教材实际,展示学生思维的训练过程。整堂课通过不同的活动暗示教学思路,倡导学生观察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采用边播放边讲述、解答的方式,以达到形象化、具体化的目的。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境 |
师生互动及 课件展示 |
设计意图及媒体应用分析
|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请画图说明前面所学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有哪些
2、直观感知
|
[师生互动] 1、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进一步抛出问题,导入章课题。 2、观察图片引导学生指出图片中的线面平行关系。 |
[设计意图] 1、复习旧知识,为引出问题做铺垫,另外引导学生学会用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表示空间几何元素之间的关系。 2、从实际背景出发,直观感知直线和平面平行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从实例中抽象出空间图形的能力。 |
二、诱导尝试,探究新知 问题1:观察活动的窗户抽象出的图,窗户的边缘与另一半窗户所在的平面平行吗?这个窗户的边缘与另一半窗户所在平面内的多少条直线平行? 辨析1、如果一条直线平行于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那么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平行,这个是真命题吗?
问题2:用辨析1的结论判定线面平行需要无数对线线平行也不方便,能简化吗?在平面内与直线平行的直线有无数条,这无数条直线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据此,你能猜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吗?
辨析2: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平行于平面内一条直线,那么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平行。这个命题是真命题吗? 问题3:由刚才的探究你能归纳出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吗?应用这个定理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需要哪几个条件?分别是那几个条件?你能用图形语言和数学符号语言分别表述吗?
|
[师生互动] 1、以从窗户抽象出来的几何模型观察,举出反例。在平面内。 2、学生思考作答,引导学生猜想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实践:用两支笔(看成是两条直线)使它们平行,一支不动,放在桌面另一只平移,观察动的直线与桌面的位置关系。学生可初步判断辨析2是真命题。 3、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并回答叙述结论,不完善的地方教师引导、补充完整,强调判定线面平行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指出定理体现了“直线与平面平形”与“直线与直线平形”互相转化的数学思想,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是立体几何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为后续知识的探究奠定基础。 |
[设计意图] 1、引导学生用降维的思想来思考问题,即要证明线面平行,转化为证明线线平行,进一步感知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本质内涵。辨析1使学生明确对数学结论的探究,表述要严谨,培养学生的严谨治学态度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2、通过问题辨析与讨论,加深对线面平行的判定方法的理解。掌握线面平行的本质属性,明确平行问题以无公共点为基本特征 3、让学生归纳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并能用符号语言、几何图形语言准确表示,使学生明白要判断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只要在这个平面内找到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即要证线面平行转化为证线线平行。 |
三、变式运用,巩固新知 1、如图,长方体ABCD—A1B1C1D1中, ③与AD平行的平面有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并说明理由:
1)如果一条直线不在平面内,则这条直线就与平面平行。(
2)过直线外一点可以作无数个平面与这条直线平行。(
3)一直线上有两个点到平面的距离相等,则这条直线与平面平行。(
3、(见教材例1.) 变式一、在上题中若已知点E为BC的中点,试判断在平面BCD中存在过点E的直线与平面ABD平行吗?若存在能找出来吗?
|
[师生互动] 教师出示题目,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
|
[设计意图] 1、对所学的知识和所获得的方法进行巩固运用、补充、升华,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媒体应用分析]1、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增大课堂容量。2、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
四、归纳小结,细化新知。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都有哪些收获想和同学们交流分享? 一个定理、一种思想、一种方法 |
[师生互动] 学生自主小结,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表现,包括知识掌握情况、情绪状况等。[课件展示]本课知识要点及注意事项。 |
[设计意图] 1、使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2、通过设问,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媒体应用分析]呈现知识要点 |
五、推荐作业,深化新知。 课本34页习题1-5的2、3、题。 选作:4题。 |
[师生互动] 教师提出要求,学生按要求选择完成作业 |
[设计意图] 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有效发挥,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为不同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 |
板书设计:
平行关系
5.1平行关系的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