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乌之战今晚即将打响,中国队该如何排兵布阵,高洪波该使用谁,网上到处都充斥着专家。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虽然每个人的观点和见解不一样。但笔者更觉得,这场比赛由谁指挥才是关键,如果排兵布阵和临场调整都是按着高洪波的意愿去打的,相信中国队赚取3分都有希望。但如果像上一场那样迫于某种压力,高洪波再次胡乱的对出场阵容和用人随意的做出改变,那么,估计1分都难保。
首战虽然输给了韩国队,但高洪波下半场的临场调整,还是让大家看到了高洪波积极而正确的改变。第二场打伊朗队时,中国队明显是在进步的,只不过前锋线把握机会的能力差了些,有时候运气也影响着中国队取胜。懂球的球迷都知道,在球队有进步的情况下,一般教练是不会轻易的对球队主力阵容做出过多变化的。
但上一场打叙利亚队,虽然高洪波只是调整了几处人选而已。但从首发出场的阵容和临场调整看,明眼人应该看得出,那么业余的排兵布阵,绝不该是高洪波的水平。因为,那场比赛的布阵,比赛还没打,就已经存在着前后脱节的风险。
可为什么高洪波要那样排兵布阵?为什么那场比赛高洪波有一种不成功则成仁的冒险?特别是,当下半场姜至鹏把黄博文换下后,国足的阵容更是严重突显出中路不设防的致命死穴。被叙利亚队偷袭打进的那次进球,就是因为中场中路无人防守瞬间被对方一个轻松的直塞撕破中国队防线所致。作为执教多年,带国足也算曾经有过成功经验的高洪波,他的那一改变,让很多高洪波的铁粉都看不明白。因为,大家相信,那绝不会是高洪波的意愿所为。
赛后,很多人在总结,该场比赛的排兵布阵和临场指挥,高洪波是受到了某种压力所为,根本不是他自己的作战意图。那么,究竟是谁给高洪波施加了那么大的压力?从而让他随意的对自己做出改变。
首先,舆论的压力让高洪波这次在12强赛的征战过程中,已经慢慢失去了自我。高洪波的铁粉都有一种感觉,第二次回归国足的高洪波,与第一期时相比,性格上明显变了。有何改变?
第一期执教之时,高洪波是一个很固执、很有自我主见的人。他选谁,该用谁,他有自己的想法和选择,不会被外界所干扰。可以说,高洪波第一期时的下课,更多的原因不是出在他临场指挥上的失误,而是他固执、坚持自我的性格,是被舆论轰下课的。但这一次,明眼人都看得出,很多时候高洪波并不是在按着自己的意愿去做。排兵布阵和出场人选,以及比赛的过程,懂球的球迷其实赛前就已经猜到了八九不离十。这绝不是高洪波的风格。
其次,还在贵州人和执教之时,高洪波敢博的胆识早就有过,他独创的“筷子”战术就是其中之一。但是,高洪波再大胆,也不会违背常规去排兵布阵。他会在先做好防守的基础上去博一把,绝不会比赛还没打,就已经把自己最明显的死穴呈现给对手。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高洪波轻易的就改变了自己?又是什么原因让高洪波那么乖乖的听话?或许,能再次回归执教国足,“好好珍惜”这一心理,让高洪波学会了左右逢源。这从他面对媒体时,不再强硬不再冷漠就可看出,他在努力改变自己的形象。他明白,舆论的压力,就像一把悬在他头上的利剑。也或许,小组预赛时的侥幸出线,让高洪波感染到了战战兢兢。他更明白,第二次回归执教国足,是足协请他回去,给了他机会的,今天能请他回来,明天随时可以把他踢出去。听话,就是高洪波二次执教国足最明显的改变。
所以,针对今晚这场中乌之战,以高洪波的执教经验,以及他对世界足球战术理论的认识。如果这场比赛完全是按着高洪波的意愿去排兵布阵和执行,中国队绝不会踢得那么差,用好了人选甚至赚取3分都是有可能的。但如果高洪波再次受到某种压力轻易的改变自己,在排兵布阵和临场调整上,违背自己的意愿去做,那么,这场比赛中国队1分都难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