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功能语法与转换生成语法对比研究
(2013-02-08 15:52:30)
标签:
系统功能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区别学习体会 |
分类: 学习体会 |
系统功能语法与转换生成语法对比研究
摘要:系统功能语法和转换生成语法是当今语言研究的两大主要范式,加强两者的对比对促进语言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两家理论复杂,术语繁多,且在不断向前发展,本文从理论基础、语言学家的任务和研究方法和对教学的应用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以加深人们对这两种理论的理解,实现两种理论的互补以推动语言学研究的发展。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发;转换生成语发;主要差别
1.
系统功能语法从人类学和社会学的角度研究语言,把语言看作是社会系统的一部分,转换生成语法则把语言同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联系起来,认为语言不但与大脑有关而且语言反映了心理。正是这种认识论上的差异导致了系统功能语法和转换生成语法在语言研究的许多方面的不同。本文将对这两大语言学派别在理论基础、语言研究的任务和方法、对语言教学的应用方面的差异作初步探讨。
2.
系统功能语言学家和转换生成语言学家对语言性质抱有种种不同看法,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这种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在那个时代,西方语言学界就形成了相互对立的两个学派:一派以普罗塔哥拉(Protagoras)和柏拉图(Plato)为代表,另一派以亚里士多德(Aristotle)为代表。胡壮麟等人(1989: 7)所作的对比清楚地表明了这两派之间的差别:
普罗塔哥拉和柏拉图
语言学是人类学的一部分
语法是文化的一部分
语言是与人谈论事情的手段
语言是一种活动方式
注意不规则现象
语言学是描写的
关心语义与修辞功能的关系
语言是选择系统
对话语作语义解释
把可接受性或用途作为理想化标准
亚里士多德
语言学是哲学的一部分
语法是逻辑学的部分
语言是肯定与否定的手段
语言是一种判断方式
注意规则现象
语言学是规范的
关心语义与真值的关系
语言是规则系统
对句子作形式分析
把合乎语法性作为理想化标准
系统功能语言学派以及语符学派、布拉格学派、伦敦学派、层次语法和语位学都受普罗塔哥拉和柏拉图的影响,而转换生成语言学派以及生成语义学派和结构主义学派则与亚里士多德学派有着紧密的联系(苗兴伟, 1998)。
在我们看来,系统功能语言学派与转换生成语言学派之间的差别也可以分别从哲学和语言学两个角度来分析。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系统功能语言学派受到的影响主要来自行为主义,而转换生成语言学派受到的影响则主要来自笛卡尔(Descartes)的理性主义。这种思想认为,人的知识除了经验之外还有先验成分。因而乔姆斯基认为,人的语言能力是一种天赋,认为语言习得与人脑的结构和活动密切相关,语言研究离不开心理研究。
从语言学角度看,韩礼德(Halliday)继承了欧洲功能主义语言学的传统。伦敦学派的先驱者——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的人类学思想和弗斯(Firth)的“系统——结构”理论、哥木哈根学派的叶姆斯列夫(Hjelmslcv)关于语言层次和语言系统的理论、布拉格学派的功能句法观(functional sentence perspective)等,都对系统功能语言学产生过直接的影响。马林诺夫斯基(1923)通过对太平洋岛屿上土著民族语言的研究发现,语言与社会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语言的使用和意义与语境是密不可分的。弗斯(1957)进一步发展了马林诺夫斯基的观点,并且把语言的聚合关系(paradigmatic relation)叫做系统,把组合关系(syntagmatic relation)叫做结构。基于以上观点,韩礼德把结构看作是过程的底层关系,是从潜势中衍生出来的,而潜势是通过聚合关系来表达的。除此之外,布拉格学派的功能句法观运用主、述位结构对信息在句子中的分布方式所做的分析使句法描写上升到语篇层面。所有这些构成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基础。
转换生成语法产生于五十年代。在当时,作为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基础的逻辑实证主义(logical positivism)和行为主义(behaviorism)已失去了往日的风采,而理性主义(rationalism)和心智主义(mentalism)则逐渐占了上风。乔姆斯基(Chomsky)公开主张笛卡尔(Descartes)的理性主义,认为人的知识除了经验成分之外还有先验成分。就语言而论,乔姆斯(1986)基认为,人的语言知识或语言能力中包含天赋的成分,他反对从行为主义的角度来研究语言,因为人的行为背后还有心智活动,语言与人脑有关,语言反映了心理。
在语言学方面,乔姆斯基继承了十七世纪法国波尔罗瓦雅尔(Port Royal)的唯理语法的传统和十九世纪德国洪堡特(Humboldt)关于“语言是有限有段的无限运用”的学说。而“转换”(transformation)一词则来自十他的导师结构主义语言学家海里斯(Harris)。海里斯用分布(distribution)分析法对语言的结构进行描写。为了说明语言单位的分布关系,海里斯运用形式上的转换关系来解释语言单位在同一语言结构中的分布情况。海里斯所说的转换指的是语言表层结构之间的转换关系。后来,乔姆斯基从海里斯那里得到了启发并用转换来指从深层结构到表层结构之间的转换,但乔姆斯基却反对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描写方法(朱永生, 2002)。
3. 语言研究的任务和方法
3.1 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由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两部分组成。前者旨在说明,语言系统表现为选择关系。选择是第一性的,结构是各种选择的结果。语义是一定语境下的选择。后者旨在表明语言的三大纯理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因此,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的任务在于揭示人们是如何根据社会文化语境在语言系统中通过意义潜势(meaning potential)的选择来实现各种功能的。
转换生成语法的任务在于从纯形式的角度研究语言的结构。乔姆斯基认为,语法学家的任务是把人们头脑中内在的语感或语法知识通过某种方式表达出来,构拟出生成语法学。转换生成语法把研究人类语言的共性作为首要任务,以期找到能说明人类语言共性的理论——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研究普遍语法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发现适用于一切语言的普遍语法规则,用来限制人类语法的可能范围。因此,对于乔姆斯基来说,他所要回答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语言的结构是怎样的,只有搞清了语言的结构,才能找到制约语言结构的普遍语法规则,并把合乎语法的句子和不合乎语法的句子区分开来。所以乔姆斯基强调的是语法的生成能力和解释力。因此,乔姆斯基研究的是语言本身。而对韩礼德来说,他要回答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语言为什么具有这样的结构,他所关心的是句法结构与语言使用和社会文化语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他所研究的并不是语言本身,而是语言的使用问题。
3.2尽管系统功能语法和转换生成语法都是描写语法,二者在研究方法上截然不同。前者分析句法结构的功能,后者则通过分析形式来描述句法结构。
第一,系统功能语言学家注重意义和功能的研究,他们认为一种语言的意义只有在真正使用过程中才能表达,没有具体的语言使用环境判定一种语言表达的意思是很困难的。因此,系统功能语言学家不仅倡导语境研究,同时还真正地开展研究。他们还对意义、语境的分类和语境对语言使用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此外,他们还将语境划分为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两大部分。相反,转换生成语言学家则测重语言本身,具体来说,他们想研究的是一个句子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之间的关系、生成规则和转换规则。他们认为,只要找出这些规则,就能把操作本族语者用以产生所有合乎语法的句子的知识全部显现出来。
第二,系统功能语言学家把语篇作为分析的对象。语篇被界定为一段有意义的连贯的话语。它可能是书面的,也可能是口头的。从长度来看,它可长可短。就题材而言,它可以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日常生活中的任何话题。在体裁方面,它包括公函、书信、小说、诗歌、讲演等。研究的内容既包括诸如及物性、语态、语气、情态、主位述位、信息等结构性特征,以及照应、省略、替代、连接、重复、搭配等非结构性特征这样的微观研究,又包括体裁结构之类的宏观研究。由此可见,韩礼德等人的语篇分析既是微观的,又是宏观的。转换生成语言学家的研究对象是句子,而且只局限于符合语法规则的句子。近年来,转换生成语言学家把照应(anaphora)纳入研究范围。但是,这种研究充其量只是探讨两个相邻的句子之间如何彼此照应,并没有真正进入语篇层次。
第三,系统功能语言学家重视的是人们使用的语言,而不是经过筛选、编辑的语言素材,更不是某人随意编造出来的句子。在系统功能语言学家看来,凡是人们使用的语言,无论是否符合语法规则,都值得研究。转换生成语言学家重视的是为什么人们能应用有限的形式造出无限的句子。他们要发现的是造句的内在规律。这种规律不是某种语言所特有,而是所有语言共有的特征。任何一个语言使用者在使用语言时,都在运用这些规则,但由于不同的原因,会造出不符合语法规则或含有口误的句子。所以,语言学家不必从杂乱的真实语言素材中总结规律,而应该以一个高度理想化的语言使用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和衡量结论正确与否的依据。乔姆斯基注重的不是实际语料,而是内省语料。
第四,韩礼德等人采用的是功能切分法,从不同的层面分析句子成分和语篇成分表达的各种功能。从抽象的层面上看,语言有概念、人际和语篇三大功能。从具体的层面上看,句子成分可以发挥行为者、目标、主语、谓语、主位、述位等功能。乔姆斯基等人采用的则是数学和逻辑学的分析方式,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化手段描写语言的结构以及转换。
4. 对语言教学的应用
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将语言视为社会交往中履行不同职能的一种工具。系统功能语法经证明在不同的领域如话语分析、翻译以及外语教学中用途广泛,韩礼德(1994)对系统功能语法的应用做了整理和归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解语言的本质和职能;
2) 理解所有语言的共性以及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别;
3) 理解语言是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演变的;
4) 理解小孩如何发展语言及人类如何发展语言;
5) 理解文章的质量和它的价值所在;
6) 根据使用者和语言所履行的功能理解语言的变异;
7) 帮助人们学习外语;
8) 协助培训笔译者和口译者。
在语言教学领域,系统功能语言学带动了意念功能教学法的发展,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意念功能教学法把课堂看成是一个整体的系统,课堂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意念功能大纲把抽象的语言形式和实际应用联系起来。由于意念功能和语言形式因文化的不同而有差异,因此应该把学习者的注意力转移到本族语表达的特殊方式上。例如,对他人赞扬的中国式回应在英语文化中是不被允许的,所以中国学习者必须学习英文的特殊语言形式来履行这种职能。
乔姆斯基在他的《句法结构》一书中指出一种语言的语法是一种工具,它能够生成所有符合该语言语法规则的句子。根据乔姆斯基,新的语言是由抽象规则的潜在知识所创造的。因此,最重要的是寻找出这些规则,即他后来具体提出的短语结构规则(Phrase Structure rules)、生成规则(Transformational Rules)和词素音位规则(Morphophonemic Rules)。乔姆斯基的理论对语言学界有深远的影响,引起了一系列反响。其中最主要的反响是,意义的重要性已被人们所公认,并引发了语义学领域的崛起和基于语义学的一些语法模型的建立。
转换生成语法给语言教学也提出了独特的见解。例如在设计教材的时候,将具有相同深层结构的句子编排在一起,这样一些歧义句就可以通过分析句子的深层结构得到很好的解释。转换规则也可以帮助老 师教授复杂的句子结构。教文学课时,转换生成语法可以为文体分析提供一种新途径。例如,作家的风格可以根据不同种类的转换进行分类,这种转换经常在作家的作品中频繁出现,如名词化、动词化、形容词化、副词化、被动化等等。然而,尽管人们想把转换生成语法应用于语言教学,这种正规抽象的语法带来的影响仅仅局限在语言教学的一些领域中。正如乔姆斯基自己所说的,他的理论主要针对本族语,而并不针对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学习者,所以他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对语言教学贡献不大。
参考文献
[1]. Chomsky, N. Knowledge of Language: Its Nature, Origin and Use[M]. New York: Praeger, 1986.
[2]. Firth, J.R. Papers in Linguistics 1934-1951[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7.
[3]. Halliday, M. 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 London: Edward Arnold, 1994.
[4]. Malinowski, B. The Problem of Meaning in Primitive Languages[M]. London: Routledge and Kegan, 1923.
[5]. 胡壮麟, 朱永生, 张德禄. 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9.
[6]. 苗兴伟. 系统功能语法与转换生成语法对比刍议[J]. 外语研究, 1998 (3): 25-9.
[7]. 朱永生. 系统功能语言学与转换生成语言学的主要差别[J]. 外语研究, 2002 (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