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泓水之战宋襄公作战方法蠢猪式文化 |
分类: 史话照说 |
被毛泽东称为蠢猪式战法的国君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说到了作战方法,其中关于“给敌人以错觉和给敌不意以便战而胜之”的作战方法时说:“我们不是宋襄公,不要那种蠢猪式的仁义道德。”这个蠢猪式的宋襄公是个什么样的人,他那个蠢猪式的作战方法又是指的哪一次战争呢?让我们回到公元前638年去看看吧。
宋国是殷商的后代,周朝建国时为了保留商朝的祭祀,保留了这个国家。它是一等诸侯国,国君称之为公。
公元前638年(周襄王十四年)冬天,楚、宋两国在泓水(古河流名,古道约在今河南省柘城县)发生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战争,史称泓水之战。
战斗打响之前,楚军刚刚抵达泓水的南岸,而宋军已经占居了有利之地,在泓水北岸列阵以待楚军。楚宋两国的军队数量相差悬殊,鉴于这种情况,宋国公子目夷向宋襄公建议说:“敌众我寡,可以等到敌人渡河到达河中间的时候予以打击。”宋襄公没有同意。等到楚军完全渡过了泓水,还没有排列好阵势,公子目夷又建议说:“趁他们立足未稳,还可以攻打他们。”宋襄公却说:“等他们列好了阵势再打。”楚军完全排好了阵势,宋襄公才下令向楚军进攻。可是这时候,胜负的天平已经倾斜,弱小的宋国哪里又会是强大的楚国的对手?战争的结果是宋国大败,宋襄公的大腿也受了重伤。宋国军队大部分被楚国消灭,宋襄公在公子目夷等将领的拼死掩护下才得以突出重围。宋襄公狼狈逃回宋国,终于因腿伤过重,于第二年死去。
这就是宋襄公在泓水之战中留下的笑柄,他这种讲仁义道德的作战方法,也被毛泽东称之为“蠢猪式”的战法。实际上,不仅仅是今天的人觉得他这种战法愚蠢,当时的人也是这样认为的。战争刚结束时,宋襄公回到宋国,国人都怨恨宋襄公指挥不当,宋襄公却辩解说:“君子不乘人之危,不能攻打未列好阵势的军队。”子鱼说:“打仗胜利了就是功劳,说些空洞的道理又有什么用处呢?真的按照襄公说的做,就当奴隶服侍别人算了,何必还要打仗呢?”
宋襄公不仅愚蠢,还是一个不自量力的家伙,他以为只要自己掌握了正义,就可以号召天下,从而恢复殷商的辉煌基业。他所以要这样做,很有可能是想仁义在他一方,以仁义的战法打败了楚国,他就可以继承齐桓公成为天下的霸主。还是在五年以前,齐桓公去世,在此之前,他曾经将一个儿子昭托付给这个宋襄公,这就是齐孝公。齐桓公死后,大概这个宋襄公认为霸主非他莫属,就在继位的第十二年上(前639)召集诸侯会盟。这次结盟,他还请求一心想称霸中原的楚国参加,楚国还真的答应了。宋国宰相、宋襄公的哥哥公子目夷劝告他说:“小国争当盟主,不是福,是灾祸。”宋襄公听不进目夷的劝告,结果还是在盂地(今河南睢县)于诸侯会盟。目夷说宋襄公,他的“欲望太过分了”,果然,过分的欲望潜藏着极大的祸患,楚国拘捕了宋襄公,带着他要挟并讨伐宋国。后来在鲁僖公的调停下,楚国才将他释放回国。
这个宋襄公不但愚蠢,还局促狭隘,回国后,他并不是励志图强,而是急于报复,同时还继续做着他的称霸美梦。就是这年,他不顾公子目夷等人的劝阻,联合了卫国、许国、滕国等三个国家进攻楚国的附属国郑国。楚成王为了救郑而攻打宋国,宋襄公急忙从郑国撤兵回国,就这样发生了泓水之战。
战争的正义是指发动这次战争的初衷和目的,而并不是指具体的作战方式方法。这场战争恰恰是宋襄公发动的,它的远因是宋襄公不自量力的妄图称霸,它的近因是宋襄公发动了伐郑战争。没有原因的称霸会盟不是正义之举,受到楚国的羞辱却对郑国用兵更不是正义,既然战争的正义性不在宋襄公这边,再谈什么仁义道德,则完全是空洞的说教,丝毫没有实质性的仁义可言。就战争本身来说,宋襄公混淆了战争目的的正义性和作战方法的策略性,只落得了一个蠢猪式的笑柄。战争目的的正义性,就像这之前发生的齐楚之战,齐桓公找的理由是楚国不向周王室进贡,这就得到了天下诸侯的认可,这就叫做师出有名。从楚国方面,为了避免战争,也为了不使自己处于被动地位,马上答应向周王室进贡。齐国继续进行战争的理由没有了,如果一定要对楚国用兵,既没有必定取胜的把握,也失去了战争的正义性,只得和楚国盟誓罢兵。
在具体作战过程中的仁义道德,在战前,可以约定不使用某种武器(这在现代有了化学武器、核武器才出现),在战中,不杀放弃抵抗的人,在战后,不杀俘虏,古今从来都没有在具体战法上的模式和规定。否则,就不可能有战争智慧的结晶《孙子兵法》,也就不可能有三十六计,甚至不可能有团队的协同作战,大家都等到列好了阵再来作战,还不如你方出一个我方也出一个岂不是更加“仁义道德”?当战争不可避免,两军必须要在战场上较量的时候,前线指挥官要用自己的智慧为己方选择一个最佳的时机和最有利的战法,这就叫军事谋略;将士们则要靠勇敢和技击能力去消灭敌人,从而取得胜利。只有让敌人闻名丧胆,从而不敢轻易发动战争,才能避免更多的人员伤亡。否则,这种蠢猪式的战法只能是任人屠戮,死更多的人,除了军人还有平民百姓。
楚、宋的泓水之战在春秋时期算不上大战役,他对春秋的历史进程也没有多大的影响,更不像齐桓公伐楚和晋、楚城濮之战那么重要。它所以非常有名,就是因为宋襄公的这个“蠢猪式”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