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回归线形成的原理
(2015-12-30 12:41:03)
标签:
教育、科技 |
发现;
回归线,是太阳每年在地球上直射来回移动的分界线。南北回归线就是南纬和北纬纬度为23.5°的那条纬线(北回归线:23.5°N,南回归线23.5°S)。南回归线是太阳在南半球能够直射到的最远位置,大约在南纬23°26′,与纬度线平行。每年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的纬度达到最大,此时正是南半球的盛夏,此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并始终在南纬23°26′附近和北纬23°26′附近的两个纬度圈之间周而复始地循环移动。因此,把这两个纬度圈分别称为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
特征;
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地球自转轴)与黄道面(公转轨道平面)永远保持66°34′
南北回归线的交角。也就是说,地球总是斜着身子在绕着太阳旋转。这样,地球有时是北半球倾向太阳,有时又是南半球倾向太阳,因而太阳光直射地球的位置会随时间而发生南北的移动。到夏至这一天,太阳光直射北纬23°26′的纬线上。过了夏至,太阳光逐渐南移,北半球受太阳照射的时间逐渐减少。北纬23°26′的纬线是太阳光在北半球上直射点的最北界限,因此把这条纬线称为北回归线。冬至时太阳光直射在南纬23°26′的纬线上,冬至过后,太阳光又开始逐渐北移,到夏至时,再次直射北回归线。南纬23°26′的纬线则是太阳光在南半球上直射点的最南界限,把这条纬线称为南回归线。
发现和特征的描述是我们工作中或者生活中的一部分,但是不能代表其形成的原理被揭开,毕竟自然界的密码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不论是暗物质也好还是我们所能看到测到的物质都会受到温度的影响,宇宙空间中温度是关键,冷和热的作用不仅仅能够改善宇宙的面貌而且也影响到我们的星球,冷和热的交替作用是形成黑洞和白洞的主要原因。
南北回归线形成的原理同样离不开冷和热,当太阳粒子进入南回归线的时候,地球的南半球受热多于北半球,南半球和北半球的质量发生变化,南半球轻于北半球,打破了原先的平衡状态,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地球的重心逐步北移,过了夏至后太阳粒子会射向北回归线。地球的热量来源于太阳的粒子。如果继续追问的话,那么问题就会显出水面;为什么会出现南半球和北半球?为什么地球会是椭圆形?为什么只出现半年一换?等等,基础知识当中有高科技理论,唯有接触这些理论我们才能推动科技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