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戏气功防治近视简易功法----宫婴

标签:
健康 |
分类: 健身功法 |
待全身按要求坐稳以后,翻掌向上,用拇指指甲掐点中指指端“手厥阴心包经”的中冲穴。掐时意念及内视随心包经经络向上,经过手掌心的内劳宫穴到手腕,在经过手腕横纹上方3寸处的内关穴,沿小臂、大臂内侧经络,经腋下至乳旁的天池穴。然后,放开中指端中冲穴的掐点,意念及内视自天池穴顺原经络下行。意想自心脏放松到上肢、上体,同时缓缓吐气,收腹,随即放松小腹、下肢。再重复掐点中冲穴,逆行上行,自心脏放松全身,吐气收腹。 初练可做3至5遍。待心气初定,烦躁解除,全身基本放松后,接着做第一节。
第一节
本节初练者睁眼做,功法掌握熟练后,可闭眼做。
第二节 沉鱼水底
注意“纳清排浊”时,两掌心与百会穴成¨(是倒三角)形相对,掌心的内劳宫穴要照到百会穴,不要过前而照到头前部位甚至额前部位,也不可过后照到头后部位。做上述动作时,手臂一定要充分放松。初练时有人会有算酸、累等不适感,要领掌握好,几次便能适应,且气感较强。而用意念导引纳清排浊的渠道,包括全身孔窍,细小如毛细孔、每一神经末梢,通过锻炼,运用意、息、动的诱导,都能调动其参与纳清排浊。
本节可反复做3至10次,自第二次可只使用后两个动作单练此节。单练时,当“鱼鳍”摆动下沉至身侧后,便接练静功,亦即外静内动功法。可停姿势导引,只用意念与呼吸导引,并逐渐升华到意、息俱停。(参见三节后静功)一般情况应接练第三节。
3.随波摆游:双臂自然荡向前,至双臂前展到前平举部位(但肘腕微屈),随向外扩展的水波纹两手翻掌,掌心向前外放方,立掌向左右两侧荡摆动(图26)。边游摆“双鳍”,边吐肝经音
“嘘”字,同时收腹。此时,双目内视,紧随荡出的波纹和游摆的双鳍,向前、向侧方扩展开,范围逐渐扩大远去。“双鳍”游摆到左右侧能及的最大范围(肩、肘、腕、指仍要求放松微圆),在胸前(与眼平位)自左右方展成半圆。再翻向内,重复摆回眼部(图27)。
再次做纳气入海(图28),再做前述的动作。反复“点水荡波”3到10余次均可。最后一次反复时,随“随波摆游”又摆回眼部,不做纳气意想,而将两手臂自眼部如鱼鳍摆游下沉(图29),经腹部分向两侧髋关节旁,掌心朝下,微动仍如水中鱼。
静功部分:停姿势导引,由外动转入外静而内动。只用意念导引,身如游鱼,漫游向广阔的湖海之间,在水天相接的苍茫之处游去游回。内视眼目随之。张口含水,闭口吐
“嘘”,慢含轻吐,似我似鱼,一念亦似存非存,与天地浑成一体。古人曰“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远之外”,即“全神出隐显,尘粉不乱,可撤耳目之障”。一旦进入内、外俱静状态,一念也息,一息也无,偶有杂念再生,再用游鱼戏水的意念导引驱除杂念,即用一念代万念。也可再用呼吸导引法,如走路不稳,拾起“导引手杖”,步履稳定后再停意念导引(图30)。
如欲收功或接下节,可意领海天渺茫之中,一鱼游回,先似有似无,继而显现,渐渐游近而显形,酷似本人眼目,游回眶内,滋润圆活。全身更为舒适,气机达身体各部,自感生命充实而愉悦。
在接连第四节之前,双手先恢复放置到大腿上的姿势,同预备式。
这一节是全套初级功法的殿后部分,既可以单节用,又可在前三节的基础上,针对病灶选择有关部位和穴位加以刺激,促进眼屈光功能之平衡,视力之增进,单节使用时,对其中三部分亦可分别选用。既欲恢复眼睛疲劳时,用第一部分,甲刺眶区。头晕头痛、眼目昏暗时,用第二部分,甲刺头部。肩背头颈酸痛、眼目不明是时,用第三部分,甲刺后颈。
这一节,在每做一遍动作后,均应配吐肾音“吹”字。不论单练一节或全套功法,吐“吹”音、调肾气,可起到引肾水灌溉乌珠的作用。这一节尤其重意导,不仅各个动作强调吐“吹”音,且在收小腹时,将意念引向小腹丹田,并深入肾脏,直达后腰命门穴,接连督脉,为贯通上体之小循环(经督脉上行,经过诸经汇集处而入目)打下基础。而意引至小腹,出入丹田,亦与“目”照。故配吐肾音是不应忽视的。另外吐气、收腹时,也引导了气机下降,避免气血上冲、气机偏上而形成上重,且为收功时元气归府做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