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氏太极拳简化套路----孙剑云

标签:
太极拳杂谈 |
分类: 武术天地 |








改编、简化后,曾在小范围内 试教试练,经反复研究初步定型, 其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希望读者指正。
太极拳是我国特有的武术项 目。实践证明,它具有强壮身体、 祛病延年的功能,是一种“内外兼修”的运动,而且还具有特殊的技击作用。老幼青妇,体质强弱均可 练习。
太极拳的姿势动作,都有一定 的要领,也各有其一定的意义,学者务须按照要领练习。现将身体各部位要领摘要介绍如下;
头:要虚灵顶劲,竖顶,但不 可用力。说通俗点就象头上顶个球,稍一偏斜,就会使球落地似的。因而,头顶正直,全神贯注。
口:要虚合,舌顶上腭,用鼻 呼吸,并要匀细。
肩:两肩要松开,并往下垂。 切忌耸肩,如肩耸则气将上涌。
肘;两肘要坠,肘坠则肩垂, 腹内之气就能下沉于丹田。肘坠则两臂弯屈,即所谓“曲中求直,蓄而后发。”
手:五指自然伸开。
胸:胸要含虚不可挺出。含胸 拔背则气沉,挺胸则气涌。气涌则 上重下轻,脚跟漂浮,拳家所忌。
腰;须塌腰。因腰为全身之 主,左旋右转,前进、后退,全仗 腰劲贯穿。
腿;两腿稍屈,两脚分清虚实 (重心随着身体的移动,两腿和两 脚变换虚实),否则动作不灵活。
气;初练时要纯任自然,逐渐 调匀,进而气沉丹田(脐下三寸处),就是深呼吸的意思,但不可用力往下压气。
意与力;太极拳特点之一,是 用意而不用拙力,这就是“假后天 之形,不用后天之力,纯任自然,” 意至气通力到,活力自生。如用拙力,则力浮于外,迟滞不灵。
练拳时心情要静,精神集中, 动作才能圆活轻灵,符合要求。
孙式简化太极拳动作
一,起式
二、懒扎衣
三、开合
四、左搂膝拗步
五、手挥琵琶
六、进步搬拦锤
七、如封似闭
八、抱虎推山
九、开合
十、右搂膝拗步
十一、懒扎衣
十二、开合
十三、斜单鞭
十四,野马分鬃
十五、懒扎衣
十六、玉女穿梭
十七、下式
十八、金鸡独立
十九、倒撵猴
二十、左搂膝拗步
二十一、手挥琵琶
二十二、三通背
二十三、懒扎衣
二十四、开合
二十五、单鞭
二十六、云手
二十七、高探马
二十八、右起脚
二十九、转身左蹬脚
三十,践步打锤
三十一、翻身摆莲
三十二、弯弓射虎
三十三、双撞锤
三十四、阴阳混一
三十五、收式
1.身体直立,两手下垂,两 肩松开,两脚尖分开约九十度,心 情安静,两眼向前平看。(图1)
2.右脚尖翘起,用脚跟作轴半面向左转,与左脚成四十五度, 要塌腰、顶头,舌顶上腭,呼吸自 然。
(图2)
1.两臂自下向前上方慢慢举起,与肩相平,两手手心相对如抱球状。两腿不动。(图3)
2. 前式似停未停之时,两手
即缓慢下落至腹前,如划一大弧线,同时两腿开始慢慢向下稍屈,左脚跟随着慢慢提起。(图4)
3.左脚向前迈出,脚跟先着 地;同时两手沿两肋前慢慢伸出,
两臂略弯屈,两手仍如抱球状右脚随两手伸出向前跟步,停在左脚后方,离左脚跟二三寸许,脚尖着
地;左脚于右脚跟步时渐渐全脚着地;眼看两手当中。(图5、6)
4. 以腰为轴,随着身体向右 转动,带动两手平着(与肩同高)
右转,转至正面时,右手心上翻,左手向下如抱球状;同时,左脚尖翘起,脚跟为轴,一同向右边转 动,左脚落实后,右脚尖翘起,脚
跟为轴,继续向右转;眼看右手。 (图7、8)
5.随前式,右手心向上,平 肩高,向右后画一半圆弧,左手随
着右腕转,两手转至右手心向前,左手虚扶着右腕向前推出,两臂略弯。在两手向后画弧时,右脚尖翘 起,向外扭直;随两手前推,右脚
向前迈出,脚跟落地,渐渐全脚落实;左脚随着跟在右脚的后边,脚尖着地,距右脚跟二三寸许。两眼 望着右手。稍停。自起点至此,所
有动作要一气贯穿,不要间断。 (图9、10)
1.开手:接前式,左脚跟稍向里扭正落地,右脚尖翘起向左扭转落实后,左脚跟稍提起,身体也
随之左转,同时两手心相对,往左 右分开,如抱球状,开至两手虎口与两肩相对。两手食指指尖向上,离胸部约一二寸许,五指张开。稍 停。
(图11)
2.合手:接前式,两手心相 对,慢慢往里合,合至两手距离与 脸同宽时稍停。两眼看两手当中。
(图12)
接前式,左手经右胸往下斜着 搂至左胯处,大指与食指撑开,离
胯约一二寸;同时,左脚往左迈一步,脚跟着地,右手手心向上并往右分开,至手心向内、大指与右肩 相平,随即往左边平着推去。其高
度以食指尖高出嘴角寸许为准,臂稍弯屈,并塌腕。左脚落实,右脚随右手前推向前跟步,至左脚跟后
落下,脚尖着地。两眼一直看右手食指尖,稍停。(图13、14)
接前式,两手五指伸直,虎口 朝上,右脚往后撤步,脚尖着地。
撤步之远近以不牵动重心为合适。随着重心后移,右手向后拉,左手往前伸,左手在前,右手在后,右 手指与左腕齐,两肘下垂。同时右
脚跟着地,左脚尖翘起后撤至右脚前,脚跟离右脚二三寸许,脚尖着 地。 (图15)
接前式,先将左手往左肋搂 去,手心转向下;同时左脚往前迈
步,脚尖向外,斜着落地,右手手心转向上,从左手下面往前伸出,虎口向前。接着右手转为手心向 下,往右肋搂去;同时右脚往前迈
步,脚尖向外斜着落地。式子不停,再将左手往前伸出,虎口向前;接着,左右手原地翻转,同时 左脚直着往前迈步。两手握拳,有
拳拳眼向上,从右肋经左手腕上沼直线打出,拳与胸口平;同时左拳顺着右臂往回弯至右肘下停住,右 脚于右手打出时跟步,离左脚跟二
三寸许,脚尖着地,停住。两眼看 右拳。 (图16、17、18、19)
接前式,右脚后撤,脚尖向 外,斜着落地。撤步远近,以不牵
动重心为合适;同时右手向后抽,左手从右臂下边往前伸,两手腕相交,两拳张开手心向前。随后两手
与左脚同时回撤,左脚撤至右脚前寸许,脚尖着地,两大拇指相离寸许,撤至胸前,轻轻靠住。(图20)
接前式,两手心向外,一齐往 前推出,高与胸平,两臂微屈,同
时,左脚往前迈步,脚跟着地徐徐落实,右脚随后跟步,离左脚二三寸许,脚尖着地;眼看两掌当中。 稍停。
(图21)
接前式,右脚跟稍里扭落实, 左脚尖翘起,脚跟为轴向右转;两 手也同时屈肘移至胸前。以下动作 同第三式。
(图22、23)
动作同第四式,唯左右相反。 (图24)
接前式,左手腕向里扭至手心 向上,同时右手手心向下往前伸, 两手如抱球状;同时,左脚向后撤,斜着落地。_两手一同往下画弧落至小腹前,右脚同时撤至左脚前 寸许,脚尖着地。接着两手翻转成 右手手心向上、左手心向下(仍如抱球状),提至胸前,再一齐向前挤出;同时右脚往前迈出,脚跟着 地,全脚慢慢落实,左脚随着跟至右 脚后寸许,脚尖着地。左脚稍停即往后撤;同时两手(左手虚挨右腕)。平着往后画一半圆弧,转至 右肩处,右手心向前。身体重心往 后移至左腿,右脚尖翘起。然后两手自右肩处一齐往前推出,两臂略弯屈;同时,右脚尖渐渐着地,左 脚也随着跟至右脚后约二三寸处。 (图25、26、27、28、29、30、31)
接前式,左脚往左前方迈出,
同时两手左右平着分开,如捋长竿,眼看右手食指。左腿微弓,松肩坠肘,呼吸自然。(图34)
接前式,左脚撤回与右脚并 齐。同时左手落至小腹处,再往上
经右胸前向左上画一弧线(食指与眼齐高),一直画到原起点处;同时左脚向左迈出,脚尖稍向外,恢 复原单鞭式,唯眼看左手。待左手
画到原处时,右手也往下落至小腹处,接着再从眼前经左胸前向右画弧至原起点处;同时右脚先靠拢左 脚(脚尖着地,两脚相距二三寸
许),再向右边迈出回原处,此时仍恢复至单鞭式,眼看右手。然后左脚向右脚前迈出,脚尖向外斜着 落地,两腿弯届,同时,两手往下
往前交叉(两手心稍向前,两臂微屈,左手在上),接着两手背先向前额(与前额齐高)再向左右分 开,各画一圆圈,右手手心翻至向
上,左手手心向下,至胸前时,两 手相交。 (图35、36,37、38、39 40)
接前式,两手至胸前相交后,向 前挤出,同时右脚往前迈如,左脚跟
步至离右脚后寸许,脚尖落地,随即又往后撤;同时左手靠着右手腕一同向右向后(高与肩平),绕至 右手心向前。身体重心移至左腿,
右脚尖翘起,再将两手一齐向前推出}右脚尖落地,重心慢慢移至右腿,左脚随着跟至右脚后边二三寸 许,脚尖着地,眼看右手食指。
(图41,42、43、44)
接前式,两手抽回,右手收至 左手腕内侧靠胸前。左手手腕里转 抽回时,至右手上边(手心向上),两肘靠着两肋。同时,右脚脚尖稍向外斜。
(图45)接着,左手腕再 外转并往上翻,手背靠着前额;左
脚往左前方迈出,右脚跟步,脚尖着地,落在距左脚跟二三寸的地方,同时右手在胸前立腕,掌心向 前,肘部靠着右肋。
(图46)
接前式,左脚里扣,身体右后 转(转270度),左手往下落,手心
向下,手腕内侧对着胸前。同时,右手翻至手心向上,此时两肘靠着两肋。当转身完毕,右手上举,手 腕外转往上翻起,手背靠着前额;
同时右脚向前迈步,左脚跟步至右脚后约二三寸处落地;左手从胸前轻轻向前推出(图47)
接前式,左手抽回至左胯的同 时,右手往前推出,右脚尖向外微
扭踏实。接着,左手向前从右手背上推出的同时,右手拉回至右胯处,左脚向前迈步,身体重心移至
右腿,眼看左手(图48)
1.接前式,重心前移,两腿 向下成半蹲、两手下垂,接着右手
向前上方提起至手心靠近右耳;同时右腿贴着左腿屈膝向上提起(脚尖上翘,脚跟下蹬)至大腿抬平, 要塌住腰;左腿立直,左手向前下
画弧落至左胯处(手指向下)成金鸡独立。稍停。 (图49)
2.金鸡独立与上一动作相 同,唯左右相反。 (图50)
1.接前式,左手手心往下扣 着放回胸前,大拇指离胸部二三寸
许,同时右手手心向上往上拾起;左脚向身体左后方撤去,脚跟先着地,然后随着上体左转,重心移至 左腿,左脚慢慢落实,左手继续向
下搂至左胯处;右手继续上抬至与右肩平,翻手向前推出,右脚跟步,脚尖着地。动作全与左搂膝拗
步相同。稍停。(图5l、52)
2.接前式,右脚落实,左脚 尖翘起,以脚跟为轴往里扭转,使
身体向右后回转约45。时,右脚向右前方迈去,右手向右搂出,左手抬起向前推出,动作与右搂膝拗步相 同。
(图53、54)
接前式,左手向左搂至寿脖, 右手翻至手心向上,抬起,随身体 左转向前推出;同时左脚向左斜前 迈步,动作全同于第四式。 (图 55、
56)
接前式,动作全同于第五式。 (图57)
1,接前式,右手手心转向 上,先往下再往后上画~圆弧,大
指与前额齐高时,手心逐渐转向下方,并垂直下按,按至左小腿中间处停住。左手于右手往后画时,收 回至左胯处,手心向下;左脚于右
手往下按时,向后撤至右踝约二三寸,脚尖着地,两腿微屈。眼看右 手背。 (图58、59)
2.接着,右臂往上抬起,手 背靠前额,身体随着直起;同时左手
从左胯处斜上与胸平时往前伸出,塌腕。左脚于两手动作的同时往前迈出,两脚距离以不牵动重心为
宜。眼看左手食指。(图60)
3. 接着左脚跟为轴,向右后 转体,转至90度时,左脚落实再右
脚跟为轴,转体完成后右脚落实。在转身时,左手向上画一弧线,手背靠前额j接着右手自前额处向前 推出,高与肩平,塌腕。此时姿势
与第二节相同,唯方向相反。 (图 61)
4. 接着左手从前额往前伸, 至与右手手心相对,如抱球状;同 时右脚撤到左脚后边,斜着落下
(两脚距离以不牵动重心为宜)。两手从前面握拳往下画弧,一直画
到小腹处,拳眼向上;同时随重心后移,左脚往回撤至右脚前寸许,脚尖着地。(图62、63)
6. 接着两拳靠着身体往上举 起,举到胸口上时拳心向上,再往
前上方伸出,高与眉齐;同时左脚往前迈步,左腿稍弓,脚尖向外斜着落下,重心移至左腿,稍停。两 拳继续落至小腹处,拳眼向上}同
时右脚直着往前迈出,脚跟离左脚前寸许,脚尖着地。上体正直。 (图64、65)
接前式,动作全同于第三式。 (图70、71)
接前式,两手腕向左右外转,手心朝外,手掌直立,高度与眼相 平,如捋长竿一样,往左右慢慢分
开,成两臂平举状态。眼看右手食指。左脚在两手分开的同时往左横着迈出,微斜着落地,左腿微弓, 稍停。此时上身要直,意在下沉,
不可用拙力下压。 (图72)
接前式,左手向下,左臂靠着 身体,向右画一半圆弧,至右肋
处。同时,左脚向右脚靠拢,脚尖着地,稍停。接着左手继续向上向左面一半圆弧,同时右手向下向左 面一半圆弧至左肋下;在两手动作
时,左脚向左横着迈出,脚尖微向外斜。两手画至左边时,右脚同时向左脚靠拢,两脚尖均向左微斜, 似停未停。接着,右手向上画,左
手向下画,在两手同时画至右边时,左脚又横着向左迈出,接着左手再向上画,右手向下画,右脚再
靠向左脚。如此循环两次。(图74)
在左右手向上画时,都要掌心 向外。练时,左手向右,身体也随
着向右微转;右手向左,身体随着向左微转。眼总是看抬起一手的食指。
1. 接前式,两手从左向右云 时,左手向下云至胸前,右手云至
脸前,两手向前伸出,虎口均向上,手与胸平。在两手动作时,左脚向后撤步,右脚随着右手向前落 时,微向左移至左脚前方,脚尖着
地,离左躁二三寸许,两腿微屈。 t图75)
2.
3. 接着两手一同拧转,手指 向上,塌腕,姿势与开合中的合手 相同;同时左脚跟提起,稍向里 扭,与右脚相齐,稍停。
(图77)
按前式,两手如单鞭式分开, 同时右腿抬起,抬至与右手相交,
眼看右手,腰微往下塌。式不停,随即将右脚落下,距左脚半步,然后左脚向右脚跟后落下’同时两手 往一处合,姿势仍与合手相同。
(图78、79)
接前式,随身体左转,右脚尖
稍往里扣,两手如单鞭式分开,左腿提起用脚跟向前蹬,随即向前落去,眼看左手食指。(图8O)
接前式,左脚往前落地,脚尖 稍往外斜;同时左手往左胸前搂
回,右手(翻至手心向上)从后边靠右肋向前伸出。随即右脚往前迈步,脚尖稍向外斜落地,左脚再 向前迈一步,脚尖稍往里扣。在右
脚迈出时,左手从左胯处往前伸出 (手心向上),右手则同时往回拉至腹前(手心向下);在左脚向前 迈时,左手翻回手心向下握拳,拉
至左胯处,右手握拳自右胯向上向后画弧,然后经前额处,靠左小腿中间内侧处打出,身体随着往下弯 屈;同时左拳拳眼靠左胯。在右拳
动作中,视线随着右拳转移。以上动作要一气贯串。(图8l、82、83、 84)
1.接前式,将左脚尖往里 扣,身体抬起,右拳同时经额前往
后画一弧线,拳心朝上。身体随着往右边扭转。右拳落在右胯前边停住;同时右脚微往后辙,脚尖外 斜。
(图85、86)
2. 随即左脚向前迈出,脚尖 稍外斜,同时左手从胸前往前伸
出,边伸边翻转成手心向下,右手也同时前伸。当右脚向身体右前方抬起,于右脚外摆时双手拍右脚 背,右腿似厨非屈,然后落到右斜
前方。两手与右脚下落的同时,抽回至两肋处,手心向上,两肘靠 肋。 (图88、89)
接前式,两手同时伸出,随伸 随翻成手心向下(高与肩平,两臂 微屈),身体重心随着移至右腿, 眼看两手中间(图90)
接前式,左脚并至右脚旁,脚 尖着地;两手同时握拳,手背向
上,如挽强弓,拉回至胸前。随后左脚向前迈出,两拳随着向前撞出,两臂微屈;同时右脚跟步,脚 尖向外斜着落地,距左脚跟二三
寸许。两腿弯屈,稍停。 (图9l, 92)
接前式,左脚向里扭转,身体 也向右转,随着右脚向身后稍撤,
两拳随身体转动向里裹至拳心朝上,两肘靠肋。右拳靠在左腕处不动,左拳向里翻至右腕下边,拳背 向上,两拳高与胸平,成一斜十
字,距胸前三四寸许;此时两腕弯向胸部,两拳拳眼对胸;同时左脚微向前移,脚跟着地,身体重心移 至右腿。眼看两拳中间。稍停。
(图93、94)
接前式,两手同时如画弧状, 交义经身前分别向左、右侧落下至 两腿外侧,同时左脚靠拢右脚,两脚跟相触,脚尖成九十度,身体直立。收式。 (图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