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分类: 周湘华文集 |
要让对的成为赢家
周湘华
因为茫然,因为焦虑,因为不敢面对真实生活里需要的艰辛打拼,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不安全感,亦因为幻象世界里的浪漫、富有、刺激、自我、唯美,这个时代似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屏蔽真实,死守幻城。由于长期生活在经过精致的文字或歌词构筑的理想化世界里,长久不接地气,这些青少年逐渐变得刻板、自负、排他,他们简单而偏执,毫无理性,甚至缺乏基本的常识判断。他们就像被偶像蛊惑与商业狂风劲吹下刮起的满天粉尘,自贱而疯狂,固执又轻信,热情澎湃地充当着“粉丝”书籍、“粉丝”电影、“粉丝”电视剧、“粉丝”演唱会的消费主力军。
如此,你便不难理解为何某公司的一次微博微信调查,竟会显示这样令人瞠目结舌的结果:死活读不下去的前十本书,中国四大名著居然全部上榜。你便会相信中国社科院今年5月发布的“文学蓝皮书”所言不虚:连诺奖引发的“莫言热”也未能改变中国书市的畅销格局—排在畅销榜首的依然是郭敬明。报告主编还声称:不仅图书,中国现有传统文学期刊的全部发行量加在一起,才仅仅能抵上郭敬明旗下5本杂志的发行量。
如此,你便更容易理解,为何从未涉足过电影的郭敬明,随便在银幕上做了个极尽享乐、唤作《小时代》的美梦便能赚大钱:即使故事情节混乱,叙事平庸乏味,逻辑漏洞百出,演员表演矫揉造作,仅因网罗了一批帅哥靓女,展示了一堆普通人遥不可及的奢华物质,搭配上郭敬明式海市蜃楼般空洞绮丽愿景的内心独白,在纸醉金迷中生硬镶嵌点梦想、青春、友谊的花边,营销贩卖给年龄心智均不对等的粉丝族群,烂到这种境界的片子亦能名利双收,观众也能趋之若鹜,票房不断攀高刷新至数亿。
可是,这样的高票房与艺术又有何关系?
这年头,只有粉丝才是真正的生产力!
郭敬明导演并编剧的电影《小时代》上映后,最两级的争议似乎来自郭氏粉丝与水军组成的吹捧拔高派,与心智价值观皆正常的观众构成的痛批吐槽派。他们之间的对阵亦将不少好奇的围观者推波助澜送进电影院,顺势助推不断飙升的票房。
“郭氏粉”大多是些思想不成熟又自以为是的中学生,或缺乏社会阅历与生活磨炼、刚从校园走入社会的纯真青年,他们对未来与社会充满梦幻,对成功、金钱、名利、各种无敌国际品牌沉迷无匹,喜欢将社会上各类成功人物尊为偶像奉若神明,并视作自家“祖宗八辈”般的亲人誓死“捍卫”。他们对偶像的推崇与赞美几乎没有任何标准与原则,对大众审美与价值取向亦视而不见。偶像的每一部作品他们都毫不例外地夸张高赞,毫不犹豫地掏钱埋单,为偶像财富的进一步聚集不断贡献自己的力量。倘若身边竟有观点分歧意见相左的吐槽者,这些毫无理性的粉丝瞬间便能变成不可思议的狠角色,他们充满情绪地与你激辩抬杠,一言不合,便会发飙开骂,恨不能奋臂攘袖动粗,与你大战三百回合。
你若好心告诉他们:那都是些骗小孩子的玩意儿。
他们会如美梦被戳破般激烈地冲你嚷嚷:是你自己落伍了,是你们跟不上时代了。
你若再作努力与之沟通,逼急了他们会拿出一套奇葩逻辑予以重炮攻击:你们这些“老不死”的是羡慕嫉妒恨,是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是阻碍年轻人上位。有本事你写部《幻城》《左手倒影右手年华》那样的畅销书试试?!你牛逼你拍部《小时代》那样的电影给我们瞧瞧?!
你若还不知趣,非要戳到其偶像的痛处:他是个文化剽窃者,他涉嫌抄袭还高调拒不认错,你们为啥非要对这样一个人顶礼膜拜?
他们的回答一定是:他抄袭都能这样成功,你们谁有这个本事?
你被吓到了吗?
但—这,便是眼下这个商品时代奉献给若干民众的怪异成功学:只选赢的,不选对的。
就像不久前因与默多克离婚,再次成为媒体宠儿的邓文迪,很多渴望成功的女性均视之为优质鸡血—励志偶像。她们的逻辑是:“让一个新闻帝国的国王,那么一把年纪了,还跑去跟老婆离婚,你们谁有这个本事?”“如果你们到了舞会现场,大概腿都会发抖吧,谁还有胆量故意把红酒洒在自己大老板身上?请问你们谁敢?”
没有谁去明辨是非对错,仿佛只要成功了,只要成了最后的赢家,肆无忌惮与不择手段均无人在意,赢家便可一次次爆红,并获得万众拥戴。
多么可怕的逻辑!—谁赢了,谁就是对的!
最近美国也有一部展示奢华物质的电影上映。
这部2013版的《了不起的盖茨比》,聚集了好莱坞当下最当红的俊男靓女,为了不负时尚大片的职责,更为了展示上世纪20年代纽约挥金如土的生活,导演选择将服装与珠宝走向更为华贵的档次,珠宝由蒂芙尼领头,女装由普拉达装扮,男装由美国大品牌布克兄弟设计。结果恶评如潮,票房更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滑铁卢。
美国民众与影评人均狠批该片被庞大的资本势力绑架,影片毫无审美价值,只是一部被各大品牌瓜分的一部时尚大戏而已,与原作者菲茨杰拉德的用意完全相反。
大家都拒绝买票观看。
他们可不想让错的成为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