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4不一样的年份(扶否·8)

(2025-01-23 17:33:11)
标签:

文化

情感

2024不一样的年份(扶否·8)

十多年来“扶不扶”成为了长盛不衰的话题,而现实生活中不慎跌倒的事会成为一种常态,故此话题必将热下去。个人也多次参与过讨论,不曾想的是2024竟然发生在了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扶否”的真实故事便由此发生。4月4日(清明节)自己拖着仍在加班实际又解决不了的“遗留问题”而更显疲惫的身躯,慢步推着自行车而行,以舒缓身心,自北向南行至维明路段,偶尔抬头见到前方有一人与车倒在大约20多米处,有路过的电动车、自行车绕着走,更有一中年男子步行从已经坐在地上的伤者与其摔在地上的山地自行车中间穿过,竟然没有犹豫而去。自己则快推了自行车到其近旁,见坐地上的是一个瘦弱学生,戴副眼镜,左手托着自己的右肘部,脸色惨白中泛黄做痛苦状,我蹲下身询问,孩子讲是自己不小心摔倒的,“我右胳膊断了”,我没有急于搀扶他起来,凭着自己经常运动积累的一点儿知识,慢慢拿捏孩子的各个部位(孩子的右膝裤子也摔破一个小洞),后集中到孩子的右臂,感觉没有摔断。为防二次伤害,把他的自行车扶起靠边,又慢慢把孩子扶起,让他做到公路牙子上,安抚了他近十分钟后离开(其中有是否上医院、是否告他家里人等等对话)。他说的一句:“遇到好人了”至今没有忘,且此话成为不久自己在法庭做最后陈述的引词:我们的社会99.9%的人都是好人,为什么会产生“扶不扶”的问题呢?

首先,自己的上前“扶”没有什么顾虑,扶是必须的,也是应该的。

其次,十多年来社会上的讨论流于了表面现象,让我们坐下来冷静思考一下,我个人以为至少有两大问题不能回避,一是,单单从法的角度讲,为了取得证据,法官的那句经典问话:“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扶?”我们不应无限夸大它的内含,如果法官问:你是出于好心吗?那么,证据又是什么呢?十多年来个人出庭过十多次,其中2024年更有自己做原告,并自己给自己做律师的参与开庭,法官类似的话会不断出现,法律需要的是证据,过度的解读此话至少法律是不予认可的,换言之是庭审过程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段落”,仅此而已。二是,造成十多年至今人们的疑虑,从另一个角度看,是人们心目中的“做好事”只是过于“单薄”的认知。如此易碎,并不是法官的一句什么话有多么的“厉害”。说到底属于人性的本性上的事,我们常常会看到,一头母牛为救小牛冲击狮群的画面,保护弱小属于本能的事,如果为法官的一句话,我们就望而却步,说明什么呢?还用说吗?

发生在眼前了,扶就是了。

2025年1月23日17点21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