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劳荣枝案的静不下来
(2024-01-04 15:15:37)
标签:
法律文化 |
试谈劳荣枝案的静不下来
自去年12月18日劳荣枝被执行死刑至今劳荣枝案仍静不下来,甚至有更烈的议论,之所以如此,从积极的方面看这是我们社会一个进步的表现,“让你说”的平台已经很宽松,关注劳案的人们在坚持起初的认知的同时,恐怕也有很多的感想或者感悟。同时,对司法界清亮的办案、审案、结案也是一个推动,但我们又不可不注意“静不下来”的动因以及已经产生的负面影响和应该应有的舆论氛围。
劳及其劳家人为什么还要申诉,劳到死都没有认账,所以她的所谓向受害者的“道歉”没有任何的实在意义,既没有“反悔”到她自己,相反还加重了她错误的以为,她是一条道跑到了黑的。她的家人则更不是一个学习的家庭,如果所谓新证人仅仅是一个十足的旁证,怎么可能其申诉会被法院所接受呢?
劳案的辩护律师们搅得社会鸡犬不宁,他们远离了不让“冤情”再现的司法实证,本来应该通过辛勤的工作使法律之威严立于我们的社会,结果却适得其反,既没有给劳及其家人带来有益的司法认定,更没有让他们幡然醒悟。而造成的社会恶果则无法用简单的一个方面来结论,本来本该以律师行业架起的同司法衔接的安全桥梁也遭到了看得见的损伤,因此,不处罚他们是不可以的。
在此特别要提一下那个“侠”,他以心理师自喻,又以实际的律师出头,截止今日没有见过他一篇有关劳心理方面的“论文”,不管是为劳开脱,还是劳从一个淑女如何如他所说走上了“被胁迫”的道路,又如何隐匿了20年,又如何在牢狱4年的心理路程,这样的人怎么成为什么心理师的呢?
就目前的劳案的舆论场看,没有受到什么约束,许多议论已经沦落到“长舌妇”的泥沼中,如劳的最后一口饭,枪毙还是注射死?劳的骨灰怎样了?劳的男人们如何等等、等等,猎奇,还是真的没事干了?
司法,律师,社会,我们到底想听到、看到什么呢?我们的大学做社会学研究的师生们不该把如此有“影响力的劳案”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和提出一些社会前瞻性的意向吗?
2024年1月4日15时0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