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评论员不做看客
(2023-05-31 16:33:32)
标签:
文化 |
不做评论员
今天(5月31日)近午,仍提前到某小学校门口旁等待接即将放学的孙子。一辆急急赶到的送货车停在校门东侧学生放学必经的便道上,司机师傅下车打开后车门急急地将承载面包的托盘卸到地推平板车上,已经摞了近一人高,不慎跌下三盘,两托盘上的面包撒落一地,一盘还好散落在车上,站在约七、八米开外的自己马上上前帮着师傅拾捡,有两个面包还滚到了车厢下,自己也探进身去拿出。此刻,在车尾处有一些等着接学生的家长,只是在不当回事儿地观望,没有谁肯上前搭把手,近在咫尺的一位不是奶奶,就是姥姥级的人物,不仅没有搭手,反倒开口道:这面包挺重吧?这人是什么心理,自己在心里边嘀咕,边帮师傅整理好走开。师傅又急急地将盛满托盘面包的地板车推进校园,又赶快出来将车开走,时学生也刚刚好放学陆续走出校园。这是串联的几个不起眼的动作,稍有衔接不顺,就有可能影响到至少是学生放学的出行。如果有一个“定格”的评论,就是当时,其他等待接小学生的家长为什么不上前帮一把?而那位“评论员”奶奶或姥姥级的人物说出的“面包重吧?”又想表达什么意思呢?该人的后续是她居然站到了红线以内学生向西侧走的门边,终被保安劝离到红线以外。
本来上述小意外不值得一提,但它却仍让我浮想联翩,在公共场所难免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如此事,如果师傅再延误两、三分钟,他停车的地方就会阻挡住先期放学的五个班260多名一年级学生的东侧行。如果师傅又刚好发动车,急着去其它地方送货,那在学生出行过程中危险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我们还敢再往深里想吗?
“不做评论员,不做看客”,这就是自己的结论,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我们搭一把手,就有可能降低一分不安全事故的发生。我们举手之劳的事,为什么多成了“看客”和“评论员”了呢?不管怎样自己不会做什么“评论员”,更不会是木然的“看客”,只做实在的行动者。
2023年5月31日16时3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