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念书的目的

(2023-03-01 17:48:37)
标签:

文化

教育

念书的目的

——由“抢话筒”想到的

对于师范大学毕业的自己而言,尽管没能如愿从教,每逢打开电脑,教育栏目必浏览,从幼儿园到大学都不放过,直至报道218日某中学的“抢话筒”,经年来星星点点的“事”的积累让我徒增了一个疑问,几十年来我们真的搞明白了“念书的目的”吗?念书到底为什么?有亘古不变的目的吗?有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变更的目的吗?对“抢话筒”的各种议论,恰恰说明我们没有搞明白“念书的目的”,在根本性的问题上的“撕裂”,难道不该引起全社会的警觉吗?

曾经有个记者与山里放羊娃的对话很形象:记者问放羊娃:放羊干吗?放羊娃:卖钱。:卖钱干吗?:盖房。:盖房干吗?:娶媳妇。:娶媳妇干吗?:生娃。生娃干吗?:放羊。演绎成这场“抢话筒”,是否该是:念书干吗?:挣钱。:挣钱干吗?……。我们的《教育法》上是怎么说的?而现实社会又是怎样解答“念书的目的”的呢?如果“念书的目的”如此,那么,动物们该怎么说,达尔文的《进化论》充其量是一个学派,我们不是早已经离开“动物王国”成为智能人了吗?念书就是走出大山飞黄腾达吗?如果“念书的目的”不是我们普通人所关注的事,也根本无需解答,那就让我们静静地阅读,少出点儿“新闻”吧。

“抢话筒”十多天至今,当时的实景在如此透明的时下,仍然扑朔迷离,如到底“抢话筒”的是学生还是老师?如到底是否是一场早有的“预谋”?如那位副教授是否被“轰”下了台?到底他又演讲了他的“感恩”课了吗?到底有多少师生退场了?倘若我们不再不禁言,有了话语权的结果就是这样的结果,我们还有必要“跟言”吗?接着“撕裂”好了。

也许没有必要在意所有的言论,不过有提到的过往还是应该反提的,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试问知道它们的出处吗?知道它们的真正寓意吗?再如那位副教授提出的关键的男女生的问题,只是“不适宜场合”的问题吗?

怎么念书与教育也成为了我们社会的争论不休的问题呢?我实在搞不懂。

202331174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