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你怎么啦
(2023-01-30 17:25:17)
标签:
文化 |
春晚
于主媒的连年叫好不同,今年的春晚收获了更多的差评,甚至不少人已经懒得再评。如果不是因为陪伴老人,我不会在春晚的电视机旁的,到22点多我和老人很默契地各自安歇去了。而即便是在两个多小时的春晚前,我偷眼瞟了一下老人,她也是很有兴致地在“抢”孩子们的红包,或“抢”她发给儿孙们的红包。其后的几天假,尽管打开电视机也还在重播春晚,却始终未见我家老人的遥控器在重播的春晚频道“住手”。
算来已有十多年了,没有跟到春晚里“零点”时的钟声,与其说陪伴老人与春晚共舞,倒不如说抹不开“孝”的面子,心猿意马地忍受着春晚的“闹腾”。没有听到身边的人下意识地叫好春晚,哪怕是为其中的某个节目,多是无意识地一个哈哈,连个“一般”的评语都越来越少。
春晚,你怎么啦?恐怕早就都看出来啦,春晚与现实生活的脱节,为什么这样简单的一句话,都不能或者不敢说出来呢?用一首歌中的词来说就是:不见“吃的是一锅饭,点的是一灯油”。春晚的一桌文化,从编导到各类题材的展示,有多少是实实在在的社会的味道呢(有的说歌舞类节目多了,如果它们真让大家赏心悦目会感到多吗)?直到今年春晚连一个“自助餐”的随心选择都没有。再者,即使在直播的春晚时刻,又有多少人不是三心二意呢?
个人不以为今年的春晚不会出现“一锅饭”、“一灯油”的场景。其实细思今年的春晚,挺好出彩的,如果三年的“疫情”不好写,那么,四十年的春晚走过,不是有许多记忆深刻的节目可以展现的吗?以前好的节目完全可以重现,至少抓住了一大部分过往至今的60至80岁的观众,而部分青中年也会产生“共鸣”,犹如《同一首歌》,《同一首歌》的年年收尾,却赋予不同年龄段的人们生出岁月的遐想与期盼。
脱离社会、脱离实际、为艺术而艺术,并寻找各种理由为自己“闭门造车”开脱,纵然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到头来还不是一地鸡毛。
春晚,你怎么啦?明年会好吗?回答是肯定的:不会。
2023年1月30日17时1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