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关一次约谈记录的“续录”365

(2022-10-27 22:43:22)
标签:

365

文化

有关一次约谈记录的“续录”
10月13日上午被上级“约谈”后,昨天(14日)想到的自己所谈最大的一个败笔是没有突出地谈:管理层面与司法之间的关系,这也是自己所反映的国企中的遗留问题和个人的所谓“问题”长期不得解决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所在。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外贸领域的“改革、改制”有着很明显的“摸着石头过河”的特点,比如,国企运作国际贸易不能同国内已是“自由人”的个体签订合约,因此,引出一系列的问题,当时,国企着力解决此问题又是同其本身的“改革、改制”无法分离的,在不清不楚中,利益发生着“撕裂”,管理者的努力(有的不是为国企本身)也付之东流。甩下的一堆包袱,推给了社会,也堆积到后继的管理者身上,在争持不下当中,不管是国企管理者还是国企的职工形成了对立,相互之间站上了法庭,在不完善的“事实链”与法律条文的完善的“证据链”之间的博弈中消耗着资源、时间和人们的经历。如果按照这样的“算法”,管理者到底有多大的责任?如果都推给司法解决,那么,我们是否就不该再存在管理者了呢?我以为一路走来的国企和还将走下去的不管演变成怎样的企业体制,管理者、道义、司法等等都不是一个方面“说了算”的。就我们正在走“破产”程序国企而言,管理者把一切遗留问题都推给了“管理人”——最终走司法程序,看似在依法办事,实则是在推卸管理者的不作为,甚至乱作为的责任,最终损害的是职工的利益,国企的资产流失,是对公平、公正的严重打击,更是对国家形象的“折煞”。至于“道义”又有谁去理会呢?
回顾自己反映的九个方面的事项,没有一项是必走司法程序的,都是管理者表现出诚意和积极负责的精神就可以得到解决的。甚至在此次约谈中,他们四人极少的几句话中,也多是走司法程序,那么请问“要你们干什么?!”
不管我们面临了什么,还有一个根本点,这就是:人心。人心的向背同样会有一个渐行渐远的过程,一旦到达一个聚集的“点”,其后果可想而知。到那时悔之晚矣,难道不是吗?
2022年10月15日10时51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