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三事
(2022-05-04 09:40:57)
标签:
文化 |
路边三事
4月份亲历的发生在路边的三件事,总挥之不去,于今絮叨一下,不知是为了排解,还是为了忘却。
某天午后两点多,尚未吃午饭的自己,在孩子所住小区门口一个连锁的小包子店儿买包子,问“老板娘”有什么馅的包子吗?有,对方一脸的不耐烦,又问了一种,又是一个不耐烦的答复,都有。以前差不多这个点儿买包子,经常想吃的馅包子会没有了,故为了不让胃失望在问。如果不是想到孙子乘火打劫也想吃口,自己肯定扭头就走。“老板娘”说着9块,随手给她20块纸币,她念叨着找10块,真就找来10块。不是9块吗?她脸上瞬间挂满了不好意思,又递过来1块。
同样,某天刚刚过午到距离办公室不远的地方,到以上提到过的包子连锁店儿买包子,想吃的纷纷没有了,剩下的一个雪菜包也要了,结果到了办公室没有雪菜包,而是一个豆角肉包,不知又一个“老板娘”在想什么呢,其实,豆角肉包比雪菜包贵1块钱的。
某天给早该打气的自行车,到顺回家的路的转弯处的修自行车的点儿打气,下车很谦卑地同那位残疾人师傅说打一下气,正在同另外一位残疾人闲聊的师傅,露出一脸的不耐烦,用眼翻了自己一下,手到气筒近旁的自己马上抽回手,踢开自己自行车的支架,昂头蹬车而去(自家有气筒,只是要到地下室取,耽误时间而已)。
以上三事都是路遇的凡人小事,本该不计较,甚至早该忘却,自己却想用文字不忘,在自问自想说明什么?总体上凡人之所以不成功就是毁在这些不起眼的小事上,不管有什么原因,首先自己不明白自己在做什么,或者在讨厌自己做什么而流落出的心理,说明凡人心的不够强大,因此,甩脸子、出错就是事所当然了。如果去问一下以上三件事的当事人,或者刚刚发生后就去问,敢肯定的是,不管是卖包子的“老板娘”,还是残疾人师傅都没有当回事。是的,看看发生疫情以来发生的超出疫情本身的,匪夷所思的诸多“事”,还会把它们当成小事一桩吗?我不知道。
2022年5月4日9时2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