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坐了法国高铁去苏黎世,邻座坐着一对老夫妇和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女孩。在一路两个小时的同程中,这三个邻居竟然一言不发,那个小女孩一直低着头玩弄她的麦当劳“功夫熊猫2”全套礼品,而那对夫妇看风景的看风景,看杂志的看杂志,和我们的两个小祖宗每个几分钟就要叽叽喳喳一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看着那个小女孩多少有些没落的神情,心里想:这大概就是西欧的典型教育下儿童吧,不能随便说话,不能打扰大人的生活。而大人也信奉一个教条:“the children shall been seen but not been heard” (好孩子看得见但听不着)。
等这三个邻居们下车后,我一个人经不住胡思乱想起来。不知从何时起中国的传统教育变成了众矢之的,在西洋文化教育风下被批判得体无完肤。一时间所有的中国式教育都被冠上了“禁锢思维、强权、自私、功利”等负面词语。而欧美(以美国为主)的教育则是“自由、平等、激发潜能、热爱儿童”。似乎在西方教育中处处是阳光,爱洒四方。而这阳光并没有洒在一个平常法国小姑娘身上,沉默得如同死静的两个小时表现出了什么优越的教育环境?哪怕那个孩子再乖巧,再聪慧,我也愿意她在一个繁复低俗交谈中长大,哪怕她不够聪明,不够优雅。
我有时怀疑那些张口闭口就以欧美教育为尊的“教育达人”是否真的了解国外的教育。如若他们的教育真的那么成功,那么就不会有满口脏话的英国男孩,颠倒是非、丧失伦理道德观的美国孩子,生活态度糜烂的法国少年。
仔细想想,中国的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在对他们的控制中,严加管教的结果往往不如人意,孩子在父母的逼迫下气喘吁吁的生活,对爸爸妈妈的怨恨日以俱增,平时老妈老爸对自己生活上细致入微的安排、每天跟随孩子上辅导班的辛劳完全被忽略,甚至被憎恶。家长明知吃力不讨好还是继续着让人窒息的关爱,因为大人知道小孩不管会学坏,只有严加管教才能考上好大学出人头地。总想着现在苦一点,将来孩子成功了会感谢自己的。殊不知,很多孩子都是不知不觉的“白眼狼”,就算将来出人头地,回来风光父母了,心里还是藏着怨恨,一直在嘟囔:难道就不能即给我美好的童年也给我成功的未来?
而欧美式的教育却是放任自由。说纯真的热爱,还不如说随你干什么。他们爱孩子,也就是给孩子讲讲故事,去游乐场或者看电影。做得再到位些就是供给孩子的大学学费(当然基本上99%的父母要孩子还的,还要加利息)。每天玩孩子当然高兴,爸妈也乐得轻松。但是哪天孩子吸了毒,杀了人,爸妈会推得一干二净:“我已经很爱他了,我还能怎么样呢?他人生是他自己的选择”。
哪种教育更靠谱,仁者见仁。曾经有一个著名的美籍华人“虎妈”Tiger mother让美国人大为惊叹,我虽然不赞成她的法西斯教育,更不认为她的孩子成功,但是她的几句话让我佩服:“孩子在未成年时不知道人生的艰辛,等他们长大时就会后悔年少时错过的光阴。所以我要帮他们选择人生之路。等他们真的长大成人了,他们就可以自己决定开始游戏人生或者继续奋发图强”。不要一味相信外国人怎么怎么好,看看美国满大街的问题少男少女,我们要好好安慰安慰自己,咱中国孩子还是很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