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导学案
(2012-12-12 20:19:27)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学设计 |
12.《桂花雨》导学案
本周好习惯:读书有选择,读书做记号
主备人 |
|
审 |
|
课 |
第一课时 |
学习小主人 |
|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我能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我能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
【独立自学】
一读:自由轻声读课文,勾画出本课不认识的生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词。然后完成以下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茁(
拙(
2.完成“描红”。注意字的间架结构以及自己的坐姿。
二读:放声读文,我能做到正确、流利。
三读: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己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金桂:
口占一绝:
檀香:
四读:放声读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桂花雨”是指:
2、本文记叙的是作者小时候(
3、桂花树不像(
)。
【我发现这段话中作者把(
五读:默读课文,质疑问难。
桂花雨是怎么回事?在“摇桂花”时“我”的心情怎样?为什么说“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你还有哪些疑问,快快写下来,和老师、同学一起讨论讨论吧。
【合作交流】
1、对子互学(同桌互助,解决疑难,交流分享,共同进步。)
2、组内群学(对子疑难,组内解决,红笔补充,讨论预展。)
【展示探究】
教师温馨提示:
1、展示时,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学习目标作为主要展示内容。
2、每个同学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展示。
3、补充点评,大胆地与老师同学互动。
【达标检测】
1、
例:吩(吩咐)——粉(粉红)——份(份数)
拣(
桂(
2、用下面的词语各写一句话。
尤其——
沉浸——
吩咐——
【自我评价】
本节课我的表现(优秀、良好、一般)。
12.《桂花雨》导学案
本周好习惯:读书有选择,读书做记号
主备人 |
|
审 |
|
课 |
第二课时 |
学习小主人 |
|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课后练习4中重点句的阅读感受。 |
【独立自学】
一读:大声朗读课文,体会词句的意思。
(1)“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
(2)可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母亲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二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说一说学了本课之后你对桂花有哪些印象。
2、朗读课文时,给同学提一些合理化建议吧。
三读:默读课文,读着课文,我们也像“浸“在桂花香中了,陶醉了。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家乡。我仿佛看到了:
父亲
母亲
邻家老爷爷
我
风儿
蝴蝶
【合作交流】
1、对子互学(同桌互助,解决疑难,交流分享,共同进步。)
2、组内群学(对子疑难,组内解决,红笔补充,讨论预展。)
【展示探究】
教师温馨提示:
1、展示时,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学习目标作为主要展示内容。
2、小组成员要全体参与。
3、补充点评,大胆地与老师同学互动。
【达标检测】
1、仿写句子,用上带点的关联词。
(1)(那些花)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
除了……外……
(2)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桂花。
只要……就……
(3)母亲之所以说这里的桂花不如家乡的桂花香,是因为她想家乡爱家乡。
之所以……是因为……
2、课外阅读加油站。
乡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1)这首诗是按(
(2)再细读诗歌后填一填。
a、“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这句诗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b、诗人说“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是因为:
c、作者小时候乡愁的具体对象是:
(3)在诗的最后一段中,诗人为什么说海峡是“浅浅”的?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本节课我的表现(优秀、良好、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