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雅安荥经县云峰寺

(2011-05-29 11:32:00)
标签:

杂谈

云峰寺

    云峰始建于唐,兵毁于元,重建于明,续修于清。原古建筑群分左右长廊厢房、亭台膳院和山门、弥勒、金刚、毗卢、大雄、观音六重大殿,逐殿拾级而上,磅礴轩昂。庙宇香火鼎盛,诸多名士、文人墨客光顾于此吟诗作画,挥毫泼墨。

http://s7/middle/7e6aa825xa461d64f23b6&690

    云峰寺(又名太湖寺)始建于唐,因首殿门前左侧有一玲珑滴翠的太湖石,故而得名太湖寺,现改名为云峰寺。宗教文化区为占地百余亩千年古刹云峰寺,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云峰寺是一个以宗教文化为支撑的风景名胜地,距荥经县城 4公里,景区总面积15平方公里,年均气温15℃,最低海拔1010米,最高海拔2628米。该景区由宗教文化区、农业生态区、自然生态观光区、民居接待区、三部分构成。

 http://s16/middle/7e6aa825xa47571aaecaf&690
    云峰寺掩映于古木参天的成片桢楠林中,四周群山合抱,林木幽深,溪涧清流,蝉鸣蛙叫,夜半禅钟,犹如世外桃园。最大的桢楠树需要六个成年人才能合围。

http://s5/middle/7e6aa825xa461dcb46554&690

    相传,女娲从太湖边取石补天,不慎失落一石于“严道古城”青龙乡境内。虽属传说,这巨石却极象太湖飞来石,俨然一座雄峰微缩,绝妙盆景,既险峻挺拔,又不失玲珑剔透,像人工雕就,却无雕琢之痕。更奇怪的是其四周寻不见类似质地之石。它果真自太湖飞来么?原弥勒殿对联上联写道:问太湖石从何处飞来弥勒无言扪腹笑。既然弥勒佛也道不出原由,这千古之迷谁能解开?


http://s3/middle/7e6aa825xa461e12b1672&690

此地无声胜有声


http://s16/middle/7e6aa825xa461f777d44f&690

    其禅林建筑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其神殿镀彩镏金,气势恢弘;其历史源远流长,历经朝代更迭,岁月沧桑,依然保留了儒、佛、道三教于一体的历史本色;其名声遐迩闻名,门前车水马龙,游客、香客络绎不绝,年接待10余万人次,可谓川西著名汉地禅林。


http://s5/middle/7e6aa825xa461f7966984&690

    在荥经这个地方,除去云峰寺以外,就只有瓦山的辟支佛的道场可以算是一个大的道场。在全国还很难找到几个辟支佛的专有道场的,很有可能是绝无仅有的辟支佛专有道场。因为辟支佛在佛教里是依靠自己而独立成佛的,不是对于佛教有基本了解和素养的人,是不知道的,因此荥经的辟支佛道场也就是一个很特殊的地方,她在一个很高而远却很美丽的大山上,那里也是荥经县从古以来最重要的宗教圣地之一:瓦山。
   

http://s5/middle/7e6aa825xa4621dd21074&690
    在荥经的寺院分布上,云峰寺是一个中心点,来朝山的人,基本上是要先到云峰寺,再到荥经的四大宗教名山:瓦山、天凤山、铜鼓山、香炉山和其它地方去的。足见云峰寺在人们心中的重要。
http://s15/middle/7e6aa825xa4621df0962e&690

http://s14/middle/7e6aa825xa4621e1e42bd&690

    云峰寺坐东向西,三面环山,北靠马耳山(古称云峰山),左有青龙岗,右有白虎岗,旁临九龙溪泉,面对天然四大天王巨石,使寺庙正好坐落在这恰似座椅的风水宝地上。

 


http://s2/middle/7e6aa825xa4621e3cdf01&690

云峰寺原名太湖石云峰寺,现简称云峰寺。位于南丝绸之路重镇荥经县境内,它是峨眉山的姊妹山——荥经瓦屋山风景系列旅游区的第二站,是辟支道场中心(唐代文宗时,有僧蒲光大师在瓦屋山中觉悟得道,称辟支佛转世,留下肉身,供人起奉,其徒众于山中建光相寺以供肉身,经历年修建,自严道城(今荥经县城)至瓦屋山,逐步形成了起香殿、开善寺、云峰寺、狮子坪等数十座寺院群,即著名的辟支道场。因瓦屋山冬季大雪封山,至次年四月初八后方可入山进香,故离县城八里的云峰寺,就成了辟支道场的中心。)。云峰寺古刹三面环山,左青龙右白虎,背倚马耳双峰,旁临九龙溪,历称洞天福地


http://s16/middle/7e6aa825xa4621e5b4b5f&690

    原古建筑群分左右长廊厢房,亭台膳院和天王、弥勒、金刚、毗卢、大雄、观音六大主殿,加上文殊、普贤、地藏、龙神、牛王、猪仙、玉清、上清等十几座小殿,俗称九重十八殿


http://s6/middle/7e6aa825xa4621e6a8d55&690

http://s11/middle/7e6aa825xa4621e985dca&690

    古建筑群雕梁画栋、巧夺天工,磅礴轩昂,气势恢宏。据传清乾隆皇帝赐匾特许该寺和尚开斋不吃素,为古刹平添神秘色彩。随着岁月变迁,至今遗存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三重大殿。


http://s6/middle/7e6aa825xa4621eb6ecd5&690

    大殿按中轴南北纵列,逐殿高升。寺庙建筑风格古朴典雅,极富盛唐遗韵。木刻浮雕,精雕细琢。儒佛道合一的建筑特色,另有一番品味。三重大殿均有佛像,形象栩栩如生,历来香火鼎盛,朝神拜佛者络绎不绝。

 



http://s3/middle/7e6aa825xa46246dad4b2&690

http://s13/middle/7e6aa825xa46246f9475c&690  


http://s9/middle/7e6aa825xa46247829a58&690

不知何故。字多了一点。


http://s2/middle/7e6aa825xa46247a133a1&690
红墙脚下,悄悄绽放。
http://s15/middle/7e6aa825xa46247b058de&690  

    从中古时代走来的文化,其构成应该是复杂非凡的,要窥其全貌,现在的我们是不能够的了,因为我们见到的和听到的,也不过就是近百年的寺院的历史罢了。
http://s1/middle/7e6aa825xa46247de3180&690

    要感谢在明代为人们留下了云峰寺,要感谢是从唐代走进古刹的进士叶桂章,没有他,现代的人就在寻找古寺的年龄上,都不知道会出现多少曲折。已经没有人可以完全清楚与准确的说出由唐走来的云峰寺,经历了多少风光与沧桑了,我们只能说:她是中华民族的自豪与骄傲。


http://s11/middle/7e6aa825xa46247fcaffa&690

    每年农历正月初九、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举行庙会,各地香客云集云峰寺,一派繁荣景象。黄云鹄、张大千等文化名人及著名将领许世友都曾到此地吟诗作画、挥毫泼墨。


 http://s8/middle/7e6aa825xa46ce18d2427&690

中国桢楠王

1200多年的桢楠树,在他老人家面前,我感慨万千!http://s10/middle/7e6aa825xa46ce2e03819&690

寺前的佛塔

 

http://s9/middle/7e6aa825xa46d5e09f9b8&690
在千年古刹面前,只是感悟,我自己的渺小和无知。

http://s14/middle/7e6aa825xa46d6c0542dd&690

    这里是云峰寺很特别的地方,叫生死关,有人想看看,其实,我们都有机会进去,不用着急!进去了,回来就困难了!

http://s14/middle/7e6aa825xa47e70b1fabd&690

    云峰寺应该是有塔林的,那样久远走来的寺院一定有很多了不起的和尚的。寺院后面的舍利塔现在都没有了,只有在那两棵唐楠的旁边,还有一座舍利塔硕果仅存,它与别的舍利塔都不同,没有灰浆钩缝,没有榫头连接,却经历了若干年的风雨而巍然屹立,也是寺院一绝呢。

http://s13/middle/7e6aa825xa46d5e28732c&690
   

    云峰寺整个建筑与自然的环境是那样的协调,除去它是寺院,是宗教之地、住的是出家人这一点与世俗不同之外,其它方面俨然就是一个村庄,一个自给自足的村落。这里有水田、有旱地、还有菜园;有水车碾磨、有森林果园;有茂林修竹、有秋蕙春兰;长工劳其生产、僧人诵经堂殿;学堂书声朗朗、清客品茗聊天;在这里我们可能看到纯粹的精神的生活,也可以看到维持生命的农作和寺院与世俗的交往。
    寺院右边是最为喧闹的地方。穿过浓密的树林,是喂养牛、羊、猪的圈栏,每天牛的哞声,羊的咩咩,猪的哼哼交织出一首田园的牧歌。在这里是没有出家与不出家的区别的,有的只是生存的必须。
 http://s15/middle/7e6aa825xa4757836a83e&690

http://s8/middle/7e6aa825xa47e98eb7e37&690

    右边是寺院的生活和管理的主要区域,寺院主持和各种执事人员就住在这里。在一个大天井和一个小天井周围,分布着大客堂、小客堂、上官房、粮仓、学堂、花厅、方丈室、大厨房、长工放、丹房等方面的布局,再加上茶房、柴房就是寺院完整的构成。云峰寺有很多的田产,水田和旱地都有很多,即使就在寺院的围墙里面,也有菜园和水稻田,在外面的田地,除去和尚自己出坡(农业劳动)做的田地外,其余的都是租赁给别人耕种。因此,寺院也是庄园主,只是这个庄园主的存在却是一种集体主义的存在。

http://s14/middle/7e6aa825xa4757855211d&690

虔诚的香客


http://s9/middle/7e6aa825xa47e77e4fe68&690



http://s9/middle/7e6aa825xa47ed0346bf8&690

    走过千年的岁月,也成就了银杏树的成长。在磨房的周围有许多的银杏树参天挺拔的站立着,这被称做公孙树的大树,因为要结白果而深为庄户人家的喜爱,也是寺院、庙宇、庵观最爱种植的树种。

http://s6/middle/7e6aa825xa47edcf03345&690

    银杏树的美丽的身段和形状奇特的树叶历来就为文人仕女所珍爱,秋冬时节那满树黄色的叶片所表诉的凋零感,最能引发思古之幽情了。说她还是从远古历经磨难与沧桑走来的活化石呢,那就更是让有心人别有一番韵味在心头啊。

http://s1/middle/7e6aa825xa47e7b8d7380&690



http://s6/middle/7e6aa825xa46d5deb76b5&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