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活动记录1
(2022-06-29 13:23:11)| 分类: 科学教研组 |
萧江二中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
项目名称 |
八年级集体备课 |
项目负责人 |
杨娟娟 |
|
活动时间 |
2022.4.12 |
活动地点 |
八年级办公室 |
|
活动主题 |
集体备课 |
主讲(主持)人 |
杨娟娟 |
|
参加对象 及参与率 |
八年级科学教师 |
||
|
活动内容及进程 |
一、发放材料人手一份 杨娟娟老师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设计 二、集体讨论,备课。 1、教学思路清晰。 2、教学内容的选择的针对性何在。 3、如何兼顾不同等次的学生 4、要调动学生积极性,可以在形式方面作功夫。
三、修改教案以备上课。 附教学设计
第1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的组成、各成分的性质及用途,能用实验说明空气是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组成,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联系生活经验,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空气的组成的实验探究,激发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培养合作和勤于思考的科学作风,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空气的组成,掌握各成分的性质及用途。 难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课型:探究型,多媒体 实验准备: 试管、针筒、打气筒、锥形瓶、集气瓶、水槽、燃烧匙、橡皮塞、烧杯、导管、止水夹、酒精灯、红磷、硫酸铜、澄清石灰水、火柴。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出示一幅驿亭风景图片,教师感觉空气清晰。 讨论1:收集一瓶驿亭清晰空气的方法。(请同学收集) 讨论:空气有哪些成分组成。 新课探究: 一、空气的组成成分及性质 1、演示实验:无水硫酸铜遇水显蓝色 引导学生思考:1、将这一现象应用实验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2、根据平时的观察,生活还有哪些现象能证明空气中含有水?
学生:1、冰过的瓶子外面有水珠 3、置于空气中的饼干会受潮 2、演示实验: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证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结论: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含量较少 3、演示实验:取一瓶空气和一瓶氧气,把一根燃着的木条先后插入两个集气瓶中,观察木条在两个集气瓶中燃烧的剧烈程度是否相同。 4、探究:氧气在空气中占多大比例 实验原理:红磷在密闭容器内充分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容器内压强减小,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正好填补消耗掉氧气的体积,从而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反应停止后,水槽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约占瓶内体积的1/5 结论: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讨论1: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在这个实验中,为什么有时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呢?导致结果偏低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1)红磷的量不足;
(3)装置漏气(如塞子未塞紧、燃烧匙与橡皮塞之间有缝隙等),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讨论2:该实验中有时气体减少的体积大于1/5,又是为什么呢? (1)点燃红磷后,插入燃烧匙时,瓶塞子塞得太慢,使得瓶中空气受热膨胀,部分空气溢出。 讨论2:我们能否用碳来代替红磷进行上述实验? 红磷燃烧后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使集气瓶中空气的压强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 二、空气的组成体积分数 三、空气的利用(学生自主学习) |
||
|
活动反思与建议 |
本次教研活动老师们都给出了自己的意见,他们的见解极大地丰富了本节课的课堂教学设计。讨论时,老师们各抒己见,气氛热烈,活动效果很好
|
||
|
签到栏 |
|
||
|
过程确认 |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