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1

(2022-06-29 13:23:11)
分类: 科学教研组

萧江二中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项目名称

八年级集体备课

项目负责人

杨娟娟

活动时间

2022.4.12

活动地点

八年级办公室

活动主题

集体备课

主讲(主持)人

杨娟娟

参加对象

及参与率

八年级科学教师

活动内容及进程

一、发放材料人手一份

杨娟娟老师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设计

二、集体讨论,备课。

1、教学思路清晰。

2、教学内容的选择的针对性何在。

3、如何兼顾不同等次的学生

4、要调动学生积极性,可以在形式方面作功夫。

三、修改教案以备上课。

附教学设计

1  空气与氧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的组成、各成分的性质及用途,能用实验说明空气是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组成,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联系生活经验,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空气的组成的实验探究,激发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培养合作和勤于思考的科学作风,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空气的组成,掌握各成分的性质及用途。

难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课型:探究型,多媒体

实验准备:

试管、针筒、打气筒、锥形瓶、集气瓶、水槽、燃烧匙、橡皮塞、烧杯、导管、止水夹、酒精灯、红磷、硫酸铜、澄清石灰水、火柴。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出示一幅驿亭风景图片,教师感觉空气清晰。

讨论1:收集一瓶驿亭清晰空气的方法。(请同学收集)

讨论:空气有哪些成分组成。

新课探究:

一、空气的组成成分及性质

1、演示实验:无水硫酸铜遇水显蓝色

引导学生思考:1、将这一现象应用实验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2、根据平时的观察,生活还有哪些现象能证明空气中含有水?

学生:1、冰过的瓶子外面有水珠    2、冬天教室窗上有一层水雾

3、置于空气中的饼干会受潮

2、演示实验: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证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结论: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含量较少

3、演示实验:取一瓶空气和一瓶氧气,把一根燃着的木条先后插入两个集气瓶中,观察木条在两个集气瓶中燃烧的剧烈程度是否相同。

   结论:空气中氧气含量并不高

4、探究:氧气在空气中占多大比例

实验原理:红磷在密闭容器内充分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容器内压强减小,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正好填补消耗掉氧气的体积,从而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反应停止后,水槽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约占瓶内体积的1/5

结论: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讨论1: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在这个实验中,为什么有时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呢?导致结果偏低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1)红磷的量不足;   2)瓶内氧气没有耗尽;

3)装置漏气(如塞子未塞紧、燃烧匙与橡皮塞之间有缝隙等),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4)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使进入瓶内的水的体积减少。

讨论2:该实验中有时气体减少的体积大于1/5,又是为什么呢?

1)点燃红磷后,插入燃烧匙时,瓶塞子塞得太慢,使得瓶中空气受热膨胀,部分空气溢出。   2)实验开始时,没有夹或没夹紧止水夹。

讨论2:我们能否用碳来代替红磷进行上述实验?

红磷燃烧后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使集气瓶中空气的压强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

二、空气的组成体积分数

三、空气的利用(学生自主学习)

 

活动反思与建议

本次教研活动老师们都给出了自己的意见,他们的见解极大地丰富了本节课的课堂教学设计。讨论时,老师们各抒己见,气氛热烈,活动效果很好

 

签到栏

 

过程确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