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随笔——《在陶艺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个性》
(2013-11-05 21:22:15)教学随笔——《在陶艺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个性》
返璞归真,亲近自然,是当代人的渴望与需求。艺术能力、人文素养是现代艺术教育的发展目标。陶艺教学,正是让小学生走进自然,感受生命的意义、泥土的芳香,体验创造的成功快感、表达自我情感的一种新的教学内容。"作为艺术教师首先要积极探索,勇于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开发陶艺校本课程,经过不懈的发展我校的陶艺教学在不断的走向成熟。
我在陶艺教学工作中进行了多种不同的尝试,得出以下几种比较有成效的教学方法,以下就具体谈谈我对陶艺教学实践和探索:
—:因材施教,发展个性。
教学活动的设置主要为体验各种工具、材料、陶泥的效果,体验各种玩泥游戏;体验各种粗细、长短、大小不同的泥球、泥条、泥块、泥板,进行平面或立体的、点线面结合的表现游戏;初步了解和尝试揉、搓、压、捏、切、挖、堆等方法进行个性化造型游戏。具体教学内容有:《压印游戏》、《泥球游戏》、《长长的蛇》、《泥板平平》。
因材施教最主要表现在教师对儿童个性差异的认识上。所以这个教学过程的开放包括教学目标的开放、教学形式的开放、教学时空的开放、教学问题的开放、教学评价的开放等。因为我们都知道每个人的生活环境、性格、修养等方面都不同,而不同的人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也不一样。教师应能认识儿童的这种个性差异,发展个性,而不是以个人的好恶去硬性地加以改造或强破其服从,不用统一标准要求学生,不用一致性的思维、一致性的表现方法去要求。这样学生才能放下包袱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地按自己的意愿做自己与众不同的作品,发展其个性。
二:小组合作,发挥主体。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它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这个“合作”包括了小组在教学过程中某一环节的交流讨论或者集体制作。在陶艺教学中有目的地让学生进行交流和合作,不但能保护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让他们在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更多创新的“闪光点”。对于小组合作,我的做法是:
1、刚开始进行小组合作时,教给学生交流的方法,就是要把别人的发言与自己的问题联系起来思考,同时在别人的启发下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观点。
2、在小组间选出一位组织、管理能力强的学生做组长;
3、学生小组间根据各自的特长进行分工合作。例如擅长搓泥条的就负责搓泥条,擅长盘筑的就负责盘筑,擅长捏塑的就负责捏塑……。
4、在学生小组合作时,教师应主动地参与到学生的小组学习当中,和学生一起探讨问题,共同研究并解决问题,倾听并尊重学生的意见,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想法,制作具有个性的作品。
三:培养创新,展示个性。
教学中,如果只强调某种技法的示范或对某种创作对象的单一摹仿,这样往往会限制学生的形象思维、空间想象力的发挥,并会限制学生动手创造能力的发展,有违儿童本身的创造天性,抺杀学生独特的感受力和个性化的表现力。
对于创新思维的培养,我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1、注意保护学生的独特个性,并给予其自由发挥的空间和环境。
2、精心选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因势利导是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
4、引导学生欣赏,平时多观察生活、联系生活实际,多看古代、现代优秀陶艺作品,提高美的鉴赏能力、辨别能力,激发创作的灵感。
5、我还采用单独创作、个别组合与多人集体创作等形式,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调动他们更高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体验成功,保持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