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细说老君堂

(2017-12-22 10:47:54)

细说老君堂

作者:梅振富

老君堂村地处朝阳、大兴、通县交界之处。村东有一院落旧时称“酒局子”。此处属三区交界之处属於三不管,所以当年揹私酒的为躲避官府常在此落脚。

老君堂村在左安门外是数一数二的大村,村型紧凑完整。解放初村内大小寺庙有五处(不包括家族性质的小庙)。寺庙最大的当属村北的武基寺。此寺规模之大在东郊少见。武基寺前临“肖太后运粮河”,东、西、北三面蒼松翠柏环绕。寺前寺东及西北有砖塔数十座。

武基寺距老君堂村五、六百米,村庄与寺庙中间有一湖泊、一条土路把湖泊一分为二直通武基寺。土路西侧形成一个半島、半島上建有寺庙(旧时称北小寺)一座泊岸垂柳依依。路东半个湖泊满塘芦苇。

当我购置了电脑进入网络之际,首先就想把这座神祕古寺介绍给大家。因为解放初期这样的美景历历在目,相信这座神秘古寺有更多的故事。

当我把这座古寺介绍给大家的时候、引起了网友许先生的关注。许先生酷爱历史研究,亲自多次到武基寺考察並写出了很有价值的考察作品。许先生把在国家图书舘查到的武基寺内石碑拓片图片发给了我。根据辨识这些拓片上的文字我考证出了明朝重庆公主就葬在寺旁。许先生给予很高评价,认为这是一重大发现。后来我又找到了老君堂村与重庆公主息息相关的联系。由最初的印像介绍武基寺到逐步根据资料进行探索,这篇博文就算作一次总结吧!

经辨认碑刻得知:此寺庙由明朝太监金英所建。

金英(1394—1456),安南人。太宗、仁宗、宣宗、英宗时太监。金英入宫后,历侍太宗、仁宗、宣宗、英宗。金英信佛,自称是“奉佛弟子”,仁宗登基后,即将充军的犯人张定名下武基的人口、家财包括房产和树株及其女婿田狗儿的人口、田地,都赏赐给了他。正统元年(1436)二月,他以报答前朝各皇帝恩宠为名,用历来所获赏赐的金币以及募捐所得,在仁宗赐给他的武基庄田房舍上建造了一座佛寺。这佛寺颇具规模:中有如来殿,左为观音殿,右地藏殿,前天王殿,后圆觉殿。廊庑绘有五百罗汉像。此外还有钟鼓楼,禅堂,斋堂,僧房,外有山门、金刚具像。正统二年(1437)八月建成后,金英又将赐给的田土、树株布施给寺,作为斋粮。延请明通大师住持,率领僧众朝夕讽诵经文,祝福太宗、仁宗、宣宗永逍遥于极乐,当今皇上万岁圣寿。英宗十分高兴,给寺赐名为圆觉禅寺。

原来这座寺庙並不叫武基寺,武基寺只是当地村民的叫法。金英修建这座寺庙时叫“报恩寺”后英宗赐名“圆觉寺”。根据碑刻记载:寺内僧众贰百壹拾人、占地670亩。

民间传说这座寺庙最初是由肖太后用胭脂粉钱所建。在现存的圆觉寺碑刻拓片中记有:今將朝廷原賜武基莊田房舍樹株內舊有廢壞古刹道場臣發心重建。看来民间所传並非空穴来风,为民间所传添加了依据。

碑刻中还记载了:正統初元,司禮監太監金公英奉敕建圓覺寺于都城東南,置大藏經於其中。更能看出朝廷对这座古寺的重视。

紧临寺庙东边有座土丘、当地叫驸马山子,没人知道下面埋的是那位公主及驸马。通过辨认碑刻看到如下字样:弘治十二年十二月十三日,內官監太監李興于宮內奏:“奉聖旨,重慶大長公主墳塋吉地壹段計壹頃玖拾畝,系圓覺寺供奉香火地土。今將本府田北地五段通計三頃捌拾畝兌換與本寺應用。”奉聖旨:“知道了。原来驸马山子正是重庆公主的陵墓。上世纪七十年代平整土地时挖出了这座陵墓,可惜早已被盗空。听说只出土了一块小石碑,很有可能是墓誌铭,由于得不到重视早已不知去向。

这位重庆公主也是相当显赫,她是英宗和周太后的女儿,她还有一个做皇帝的亲弟弟宪宗。也许是基因突变,这位公主与她骄横的父亲,能干富有心计的母亲,还有极度诡异的弟弟,性格迥异。她几乎体现了中国传统意义上贤妻良母的一切特征,孝顺,勤劳,守礼。 她十分孝敬公婆,每逢年过节还去拜谒他们。作为出生宫廷的公主,她竟然还亲自为驸马做衣服,每次周景上早朝还早起为他做早饭.在仆役成群的公主府,公主亲自下厨做饭是令人无法想象的。所以明史上说“主之贤,近世未有也。”

《明孝宗实录》卷一百三十,弘治十年十月己卯条上记有:重庆大长公主造坟者三千人。

在遊荡於网络时看到了长城网上的一篇文章,标题是:明朝驸马府汉代清泉寺。文中写到:原曲村位居涉县城东南12公里处,清漳河沿村弯曲而过,可谓山环水绕,交通便利,风景宜人。土地虽少,但依漳河水的四季润灌,加之村民的辛勤劳作,历代生活基本可以自给。因此,在地理位置上不失为一处风水宝地。明朝重庆公主驸马府就建造于此。驸马府在原曲共有两处,分首建和再建。而首建座落於村西老君堂山脚下小碾巷口。在小碾的最西端是土岭,土岭的半腰有老君堂;老君堂的脚下,也正是虎口处,就坐落着驸马府

老君堂村六十岁以上的人大多知道老君堂村古代叫武基屯。在圆觉寺碑刻上有“在仁宗赐给他的武基庄田房舍上建造了一座佛寺”。证实了老君堂在古代确实叫武基(民国二十五年寺庙登证为老君堂69号)。老君堂村在什么时间由武基屯改为老君堂?

重庆公主及驸马长年生活在河北涉县原曲村老君堂的脚下,死后却葬在了千里之外老君堂村北圆觉寺旁、而重庆公主的父亲为寺庙赐名时老君堂村还没有出现。老君堂村东头有座老君庙。老君庙座南朝北,朝向重庆公主陵墓。根据我的目测老君庙与重庆公主陵墓正好在南北一条直线上。

英宗皇帝、重庆公主及太监金英与圆觉寺的关系,我认为武基屯改名老君堂是重庆公主老君堂情结所致。

很多历史遗迹都湮没在了历史长河中。圆觉寺中幸存的古槐,筆挺的古银杏还在延续着历史。但愿我们的社会越来越美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留学生下乡
后一篇:老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