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中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2011-11-26 11:00:27)
标签:
教育 |
浅谈化学实验中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分校 郭静
摘要: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正确结论的获得来自于细致准确的观察,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观察能力的获得来自于教师的培养,为此教师应制定出切实有效的培训方案,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关键词:化学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加强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浅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明确观察的目的,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向学生介绍中学化学中常见的观察顺序。例如,观察物质:先观察物理性质后观察化学性质;观察化学变化的顺序是(1)反应物的颜色、光泽、状态;(2)反应条件;(3)反应中的现象;(4)生成物的颜色、光泽、状态;反应物质的变化。另外,观察化学变化要特别注意分清主次现象,要及时发现那些稍纵即逝但又能揭示变化实质或重要规律的现象。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全面观察,从不同角度了解观察对象的各个属性,获得完整、系统的知识。例如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分组实验,可引导学生通过眼看、手摸、鼻嗅、耳听进一步深入观察,看到锌粒和稀硫酸接触后产生大量气泡、锌粒表面由银白色变成黑色,并逐渐变小,得到的气体是无色的。摸到试管外壁发烫,说明反应过程中放了热。嗅到所得的气体是无味的,听到有轻微的“吱吱”声。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有意识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观察。
例如,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要观察现象,判断反应的发生,但重点在反应前后总质量的变化上,即天平指针的偏转情况。有目的有重点的观察,才有利于化学概念的形成,知识的加深理解,有利于化学规律的归纳。通过训练和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化学实验千变万化、现象各异、操作要求高。有些实验现象相近或仅是一个瞬间过程而难以观察;有些实验因浓度、温度等外界条件的改变而带来现象、结论的改变;有些实验因为操作程序不同而有不同现象;还有些实验需反复操作才能成功。这一切都要求学生必须有一个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实验中要严格操作,仔细观察、记录、认真分析、归纳才能得出结论。学生在实验时,有时会产生错误的观察或与实验事实不符的观察结论。造成观察错误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观察的态度不严谨,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例如,锌和稀硫酸反应的现象观察,有较多的学生认为这个现象非常简单,很快就能说出有气体产生。至于这个气泡在什么地方产生的,并没有仔细观察,甚至有学生把大量气泡看成白色浑浊,至于反应后的试管就更没有人去触摸感受一下了。还有一些学生在自己实验时,出现了与老师演示实验或课本上描述的现象不一致时,不能客观的反映事实,随便改变实验现象或结论而不是实事求是地记录下当时的现象,然后再进行分析讨论。例如,学生实验用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加热后溶液呈墨绿色,但学生记成蓝色,因为平常上课老师演示实验中或课本上看到的彩图就是浅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学生不知这是浓度较低的硫酸铜溶液的颜色,浓度大时是墨绿色的。这样做,缺乏实事求是的态度。还有一些实验中的现象稍纵即逝,观察时如不一丝不苟,很容易漏掉这些现象。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尤其是学生实验时,必须特别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分析现象,养成习惯,逐渐培养他们的严谨态度,养成良好的作风,树立实事求是的一丝不苟的科学思想和态度。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除引导学生按教师的要求观察实验现象外,还应让学生及时做好实验记录,这样即可防止遗忘,又能练习使用准确、精练的文字表述。例如:实验教学过程中的放热、发光、变色、生成沉淀、放出气体是用来描述实验现象的常用语。向试管内加入固体、注入液体,向液体中通入气体;气体从液体中逸出、晶体从液体中析出,是标准的化学用语。学生必须会用。在描述化学实验现象时,要力争语言准确。例如:石灰石和稀盐酸接触后我们看到的是气泡而不是气体;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空气中潮解后,我们看到的是液体而不是水珠等。在教学过程中,一旦发现学生在描述现象的语言文字错误,比如把“无色”说成“白色”;“红色”说成“粉红”;“金属光泽”说成“金色”;出现“浑浊”说成“沉淀”或者反过来描述;“碱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说成“酚酞使碱变红”等,教师必须及时纠正,防止给以后的学习带来障碍。这需要加强语言的规范化训练,强化和提高学生的化学术语的表达能力,教师甚至应视情况的需要作出不同程度的范例,让学生抄一抄,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对学生正确描述观察结果,提高观察的能力很有好处。实验表明:用规范的语言描述化学实验现象,有利于培养他们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进行规范操作,切实作好记录,促使观察能力的不断提高。
另外随着实验的不断增加,学生对课本上描述的现象确信无误。因此,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除了看看热闹,逐渐养成了依据课本中的描述来叙述现象的习惯,忽视观察过程中的细致性。为此,教师在演示的过程中,要做好对比实验,力争使学生观察到的现象更具体,更清晰,留下的印象更深刻。例如:液体中的变色实验,向紫色石蕊试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变红,教师可用3支试管取紫色试液少量,向一支试管中滴入醋酸,一支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另一支试管保持原状,然后进行对比观察,就可以促使学生仔细观察,加深印象。有关氢气、一氧化碳、甲烷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颜色观察,讲完氢气、一氧化碳后,介绍甲烷燃烧实验时,同时进行对比实验,可使学生明显的观察到淡蓝色、蓝色,明亮的蓝色火焰是完全不同的,最后告诉学生甲烷燃烧的火焰可用于照明(点沼气灯),促使学生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讲氢实验室制法时,分别做镁、锌、铁与稀硫酸反应的对比实验;讲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分别用碳酸钾、石灰石与盐酸的反应;稀硫酸、盐酸分别与石灰石反应的对比实验,即可提高学生观察现象的热情,也可以培养他们观察现象的细致性,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