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秀宫制 》青花龙纹大盘的解读
(2015-11-10 12:00:27)
公元一八六一年八月,昏庸无能而又重病在身的清代咸丰皇帝为躲避八国联军对北京的烧杀抢掠,逃到了承德的行宫避暑山庄,不久病重惊吓而死。临死前,他无奈地把皇帝的宝座传给了六岁的儿子载淳。咸丰帝深知,年仅六岁的儿皇是无法掌管国家统治大权的,便委托最亲信的八位顾命大臣,临终托孤。咸丰死后的第二天,懿贵妃叶赫那拉氏被尊为皇太后,上徽号为慈禧,用“祺祥”建元年号,铸钱文用“祺祥通宝”。慈禧太后为了夺得实权,则联络当时留守在北京,掌握宫中兵权的恭亲王奕欣,于九月三十日发动宫廷政变,逮捕顾命八大臣,并将为首的肃顺等三人立即处死。这是就大清史中赫赫有名的“辛酉事变”,又称“祺祥政变”。慈禧为了达到独揽统治大权,名义上与儿子共同治理天下,即废止“祺祥”年号,停铸“祺祥通宝”钱,年号改用“同治”,铸年号钱“同治通宝”并开始垂帘听政。
慈禧太后历经咸丰、同治、光绪三朝,垂帘听政前后长达30余年。咸丰后虽有同治,光绪皇帝,但实际上朝政大权一直掌握在她的手中。儿皇帝们则成了她的傀儡,慈禧太后在清王朝最后几十年的历史中,是一个专横跋扈玩弄权术,不是女皇更胜女皇的女人,她专横的垂帘听政,把把儿皇帝们玩在掌股之中,她无能的统治把大清王国带入了一个灾难深重的深渊!
慈禧太后虽无能管理国家,但她却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女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在她垂帘听政统治的“同光时期”,文化艺术曾有过悄然的“中兴”。景德镇御窑厂为慈禧太后烧制的御用瓷器,在同光时期的官窑瓷器中不仅制作精美,而且数量占相当大的比例。慈禧在宫中使用的瓷器有自己独特的要求,即每件瓷器上都要署上她曾经居住过的宫殿堂名,如“长春宫”“储秀宫”等,作为皇太后这一霸举,在中国皇权统治和陶瓷史上的影响力堪称绝无仅有。
慈禧太后当时要求自己用的瓷器,都要落有自己曾经住过的宫殿堂名。这种落款的御用器有别于宫中其他御用官瓷的区别。从清宫旧藏的器物来看,凡署名“储秀宫制”款主要以大盘为主,这类画龙凤的青花大盘除明代永宣朝盛行烧制外,而反青工艺画法的龙纹大盘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也稀有少见,晚清时期则更为罕见。光绪时期景德镇青花工艺一度悄然复兴,主要仿康熙青花,“储秀宫制”青花龙纹大盘与康熙龙纹大盘相比,几可乱真。因为烧制这类青花器,不仅烧制工艺要求高,且成品率极低,光绪时期能烧出的龙纹有如此霸气,青花如此艳丽的大盘,说明景德镇御窑厂在此时的制瓷工艺已恢复到一定烧造水平。
时光冉冉,景去物留,一只带有浓厚皇家文化的的五龙戏珠青花大盘,它呈现出中华制瓷文化的智慧结晶,它反映出大清皇朝的盛衰史,它是祖先留下的宝物,它同时也给我们后人留下了沉重的思考,国盛则民族强,国衰则受列强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