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转载】吴秀波:成功意味着其他——《ELLE世界时 [转载]【转载】吴秀波:成功意味着其他——《ELLE世界时](//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转载】吴秀波:成功意味着其他——《ELLE世界时 [转载]【转载】吴秀波:成功意味着其他——《ELLE世界时](//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转载】吴秀波:成功意味着其他——《ELLE世界时 [转载]【转载】吴秀波:成功意味着其他——《ELLE世界时](//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那些家喻户晓的男人们
他们都因热播电视剧而走红、是中国荧屏上最“好人缘儿”的男人们;
千家万户的电视传播,让他们拥有庞大稳定的粉丝群,其中绝大多数为女性。
在他们身上,“母亲看到儿子,女人爱上男人,女孩想起父亲。”
然而,在最终的光环和成功背后,他们每人都有至少十年寂寂无名的奋斗与默默忍耐的故事。
吴秀波:成功意味着其他
大部分人认识吴秀波是从央视大戏《相思树》开始,而记住这张脸则是因为2010最火的谍战大戏《黎明之前》。这部戏播出后,吴秀波从“脸熟的二线演员”成为新一代师奶杀手,不仅拥有数量庞大的稳固粉丝群,各大杂志、红地毯也频频出现他的身影。
30岁之前的他,是浪子,生活像一支万花筒,晃一晃总有新奇出现,绚烂迷离,也脆弱不定。他是坐着火车到基层表演小品的铁路文工团团员、是最早的夜总会歌手、是饭店老板。但他干什么都不长久,干久了都不耐烦,特别能迟到,也特别不靠谱,他曾自认是个谋生能力很差的“烂仔”。
30岁之后,他重回演员这个行当,为了养家也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这一次,他持久且靠谱,他需要感受也需要表达,他把自我的真实放置在每个角色中,这些角色真实、人性、生动,也虏获了观众的心。当大部分观众还不能把他那张脸跟吴秀波对上号之前,他在电视圈里的认知度已经非常高了,片酬也是这一档里拔尖的。走红之后,他很少会去想红不红的问题,还是当初那个没什么心机的少年,演戏演到什么程度不重要,重要的怀着责任和乐趣做这件事儿。
以真实来置换
出名前后的吴秀波没什么显著变化,依然真实而谦和,在人多的场合更愿意沉默.没有名利双收后的头昏目眩,不见丝毫的得意形或自我膨胀。回答每一个问题之前,他会停下来,认真地思考。
演员,被他戏称为服务行业。他愿意从身体到心灵,把最真实的东西贡献给角色。不管吴秀波演绎正派反派。他的角色会令人有一种信服感。在不同类型的角色中,他寻找人性的共通和不同比例,他的人物是立体而有层次的,比如《黎明之前》里的刘新杰,白天是残暴魔鬼,晚上是温柔天使。“母亲喜欢这个角色,是因为那个角色里她能看到孩子;如果女人喜欢,是因为这个角色里她能看到男人;如果儿子喜欢,是因为那个角色里能看到父亲。”
目前正在拍摄的电视剧《心术》中,吴秀波扮演一个脑外科大夫,在体验角色的医院里,他发现脑外科医生都精瘦精瘦的,因为在手术台边一站最少三五个小时,长的要十几个小时,“这样的工作强度想胖也胖不起来”。于是他就在今年努力把体重控制在126到l30斤之间,时常饿得“神思恍惚”。而事实上,这几年为了保持上镜的效果,吴秀波一大只吃一顿饭。“一开始是跟自己的欲望打仗,到最后连想吃的劲JL都没有了。我这个年龄、这个身材的男人,正常体重应该在140斤以上,这对身体是最好的,但演戏是我的命运,也是我家人的命运,所以我饿着就饿着吧。”
吴秀波很著名的一句话是:“你给我一个角色,我至少让你看到我这个角色后不会后悔”。曾有五六年的时间,他认为自己是为了演戏而活的,在戏里他可以玩命。比如《黎明之前》的一场戏,他在恋人牺牲后,悔恨和绝望决堤而来,情绪崩溃地双手砸在方向盘上,四五下后就把自己的手给砸骨折了。旁人不解,问他怎么不控制点?他说,就是这情绪,我控制什么呀?!
他比谁都了解什么叫戏假情真,演戏靠的是投入和相信,“全情投入、真的相信、始终放下”。他演一场哭戏能哭到真的嘎咽,演一个杀人犯,能夜里梦到自己杀了邻居。“在表演的瞬间用自己真实的生命和戏剧空间做了一个真实的置换,任何一种能让你忘记现实生活中、过去和未来的一种情景、状态、事物,都等同于入戏。”这种纯粹的至真的感受,让他上瘾。
曾经的不靠谱青年
他的迟到是圈里段子中的“流行经典”。在铁路文工团工作的时候,有时晚上要去唱歌厅,跟发小一起玩,晨昏颠倒导致他早上经常爬不起来,三番五次地耽误工作。团长让他写检讨,吴秀波请朋友写了个近万字的深刻检查,把团长给感动坏了,让他当着全团朗读一遍。迟到的事情就算完了。可读检讨之后的日子,他还是爬不起来。
这个在30岁前生活过于随性所至、无法给人安全感,以致每任女朋友都接踵离他而去的不靠谱青年,在触底反弹后,变成一个自己之前根本无法想象的人。关于这种“巨大转变的深刻原因”,或许可以从另一个“经典段子”中略见端倪。以下是还没有开拍就己经被各大电视台抢购的《后宫甄嬛传》的制片人给他打电话。
制片人:“吴老师你最近签合同了么?”吴:“签了,签了一个叫《八零年代》。”制片人:“那你什么时候下戏呢?”吴:“十月底。”制片人:“我们这戏九月底拍,你能来么?”吴:“我去不了。”制片人:“你知道是什么戏么?”吴:“什么戏啊?”制片人:“《后宫甄嬛传》,女一号孙俪,导演郑晓龙。”吴(由衷地):“哦,真好。”制片人:“那你怎么样?”吴:“我十月底下戏。”
第二天导演郑晓龙给他打电话,那是吴秀波非常敬重的人,郑导介绍了戏的具体情况,然后问他能不能想想办法,吴秀波说:“我非常愿意去您的戏,也相信这戏一定是好戏,但是在这上面我没有任何办法。我认定签出去一个字就是泼出去的水,我必须要履行。”他的轴,让经纪公司特别搓火,投资方之一的北京台也找到他,问他疯了吧,为什么不接,“所有人跟我说你毁了一张约又怎样呢,但我毁不了,我毁这张约就跟毁我自己似的”。
成功对他,从来跟别人不一样
从小到大,他都被认为是个没有太多责任感的人。“我如果再在这上面没有责任感,我怎么养活自己的儿子们?我觉得我能对自己说的每一句话,签出去的每一个字负责任的时候,我才真正成为一个男人。”吴秀波有两个儿子。一个四岁,一个八岁,他们身上的简单、真诚、勇敢,让他感觉重新活了一回,他视儿子为自己4O岁之后的导师。
成功,对于吴秀波,可能跟别人从来都不一样。那是1998年,在经历过歌厅的繁荣和衰落之后、在当时一起唱歌的兄弟们都纷纷成腕儿、抢占电视屏幕之后,吴秀波拿着下海开饭馆挣下的十万块,召集了当时国内最好的乐手,以自己几段被甩的爱情故事为主题,写了十首歌,准备出一张个人专辑。当时盗版横行,专辑要想通过版税收回成本,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于是有人劝他,“秀波,你没必要这么做,你只要做一首歌,剩下的九万块钱用作宣传费,打榜。”但吴秀波不肯,“我做完这十首,以后一定有孩子,我留给孩子听。”
如果吴秀波是个方向感特别明确的人,他也许早就成名了。有些东西是磨灭不掉的,经历过那个白衣飘飘年代的人,他的精神气质就被浇铸定格在那里,始终保有一份天真和诗意,闪耀着理想主义的光泽。
“对我来讲最大的成功,不是把一件事儿干到什么位置,而是始终怀着责任和乐趣去干这件事。”“红也意味着不红,好也意味着不好,这都有什么呢?早晚都是没有的事儿。”十年之后,他对于出名与走红的认识早已由绚烂归于平静,他曾自认是个缺乏谋生能力的“烂仔”,而表演与创作——从一份可以养活家人的工作、满足他最初的自我价值,进而成为他因此愿豁出命去的支柱。
图片地址:爱喝红茶0825微博http://weibo.com/1858523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