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纳兰容若与吴秀波——心底无限自由 行为绝对规矩

(2011-06-27 01:24:31)
标签:

转载

先不说古代文人纳兰容若,我就说吴秀波吧!他是个内心无限自由的人,你瞧他年轻时在铁路文工团上班迟到几次耽误了话剧演出直到后来干脆把工作辞了,以后换了好多行业,驻唱歌手,开饭馆,美容,倒电器,服装---直到后来当了刘蓓的经纪人,吊儿郎当了好一阵子,无忧无虑的生活突然终止是因为他儿子即将来到这个世界,他要当父亲这个人生中的重要角色了,所以他开始减肥,又重新回到了演员这个他并不喜欢的行业,他老是提到:为了家人和自己有口饭吃,所以他拼命演戏,超负荷的工作,为了给儿子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空间,这么爱自由的一个人也变得守规矩了,他不敢坐飞机了,把演戏当成最简单的职业,最干净的行业,我想这是他心态的改变,他的责任心驱使他行为规矩,但也不影响他的内心自由,我感觉秀波对人对事的看法真的好通透,富有哲理,在当今演员中,只有他敢说不该讲的话,他说过在他穷途末路时,只要有人给他钱,他什么都愿意干;他就是一个戏子,演戏是为了混口饭吃,多么实在的话语,也带着少许的忧伤,我想,人生在世,自由与规矩是相通的,是互补的---

看到自己立的这个矛盾不相及的题目,不由得嘎然笑了,不知道怎样来述说自由与规矩的交集,无限与绝对的划分。一个古代文人,一位当代演员也牵扯不到一块,,我一时也乱了方阵啊!

 喜欢纳兰的某些词,之所以说是某些,是因为太多太多的凄楚不是我能解的了的,读来心里总是酸痛,虽“风絮飘残已化萍”,但在我心头却总也化不开,挥不去。也许就是这淡淡的忧伤总是惹得文人骚客们竞相感慨的缘故吧,所以读后也不想留在这样的情绪中,因我本身就文墨不同。

 容若是渴望自由的,他骨子里的悲戚其实也是对成规的反叛,但终究被规矩所束。当心底的自由被放大至无限时,行为却被各种各样的规矩所束缚。他选择了自由之苦,就像萨特说的:自由是选择的自由,这种自由实质上是一种不自由,因为人无法逃避选择的宿命。

他郁郁而终空,倒把“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留为后人传诵。而他却抱着“此愁知向谁说?”去找寻该属于自己的自由去了。

[转载]纳兰容若与吴秀波——心底无限自由 <wbr>行为绝对规矩



 

 再说吴秀波。今天看到他去领什么“文化中国——十年文化境界人物大奖”,跟一帮文化人混在一起,吼吼,一枚毛头小子一样,一下子叫我穿越了而忽视了他真正的年龄。

算来吴秀波已经不惑了,但他活的还就的确有些不惑。“小时候”的看似频繁的职业更替,放浪形骸,吊儿郎当,显示着无尽自由的尝试,像是有着无限自由的行者。就连这次颁奖的装扮都显示出他的自由。西装混搭雪花牛仔,内衬带有领带、马甲涂鸦的体恤,而有意思的是他的获奖感言,在文化圈一下子来了个非主流意识,大概着实吓着些个文化人吧!具体内容我也记不全,大概意思是:

嗯,其实在别的地儿领奖好像出名应该是很荣耀的事儿,在这领奖好像不一样。对,就这个奖其实简单的说实话,对这份报纸和这个奖不是很熟悉,所以得奖以后我认真的看了一下获奖标准,上面写着“在文化行业里有着主流贡献的人”,然后我又认真的看了一下顾问名单和获奖者名单,我发现这大多数是一帮非、非主流的人。(大家笑)然后就很惶恐,然后再家特地准备了一身儿既主流又非主流的衣服,然后然后,到了这以后,他们的报社接待人员非常热情,我、我还是想问这个奖都颁给什么人,他说,“以前都颁给很多很有名的人。”他说“崔健你知道吗?”我说“我知道。”说:“米丘你知道吗?”我说“好像听说过。”“啊,他在得奖几天以后就出事儿了。”(大家笑)然后,今天看到很多颁奖嘉宾都带着墨镜(大家笑),所以更加惶恐,因为,嗯做我这个行业,就算带着墨镜也会有人认出来。嗯——,然后来了以后,就是我还是想知道得奖的原因,我就等待着。然后终于看到----社长穿的特隆重向我走过来,然后,我怀揣着疑问站起来的时候,他跟我说:“哎呀,你是吴老师吗?”我说:“我是。”“我们报社的女孩儿都特喜欢你。”(大家笑、鼓掌)既然来得奖就还是要感激。先感激、感激报社的女孩儿们。(大家笑、鼓掌、欢呼)然后,刚才我坐下以后,后边儿有一个记者问我说:“哎,吴老师,你会拍贾樟柯导演的电影吗?”我说句实话,在我刚入行儿的时候不敢拍,因为我进这行儿时要找碗饭吃,他的电影一定没钱(大家笑)然后,徐童的片子就更不敢拍了,因为我自系以一个二十年演员的功力,我也无法在表演中表现的像他的片子里部分的真实。向你致敬(鼓掌)。感激、感激这个报纸,感激给我的这个奖,感激你们在一个所谓影视娱乐的主流年代把一个文化奖颁给一个电视剧演员,谢谢你们包容的态度,我会把这个奖杯好好珍藏,作为唯一的回报,我会在北京订购《东方早报》。
呵呵。以上感言转自波吧,承谢!!!

[转载]纳兰容若与吴秀波——心底无限自由 <wbr>行为绝对规矩

有人说吴秀波眼神常常不经意间流露出忧郁,我有时候也认为他有着跟容若一样的风骨,但看到他对好多事情的解译,却是好多文人们解不了的,他对于好多看不明白的事会看的透,也常常用些非主流展示真切的自我。他崇尚着无限的自由,却有着规规矩矩的行为,走着一条绝对规矩的轨道。他领奖,但同时忐忑于领奖的缘由。

其实自由不是无拘无束的,所以也就没有了无限性。规矩也不是俗成了,也不会有绝对值。

 所以我还想说萨特那句话:自由是选择的自由,人是社会的动物,因而人无可逃避地会去选择了解,选择去爱周围的人,这是生而为人的天性。但是,每个人生来又都是不同的,就像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况且,人的心灵比树叶上的脉络更复杂,阴暗,所以,这就注定人和人之间永远无法去真正的理解,我就是我,我注定不能用我的思维去理解别人。如果两个人真的硬要了解对方,因为爱或是别的原因,那么当我越是努力去理解,就会发现其实两个人的距离只有越来越遥远。因为越是了解,就越能明白我们之间的距离,心的距离,思维的距离,心的形状是多么的不同,爱会淡去,了解的欲望将会变成疏离的渴望,因而人注定是孤独的。

 我喜欢纳兰容若的某些词,也喜欢吴秀波的某些事。我想在心底荡起无限的自由,也不会破坏绝对的规矩,但我是一大俗人!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