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转载】吴秀波找不到40不惑的感觉——北青网
(2011-06-18 23:39:58)
标签:
转载 |
当红男星吴秀波,主演的26集家庭伦理和情感悬疑剧《昏迷不醒》正在北京科教频道热播,本报记者独家对他进行了专访。吴秀波在剧中出演了心理学博士丁绍峰。谈到戏中的角色,吴秀波说:“这是我演得最纠结的一个人,这个角色适时地反映了一个男人在这个年龄里感情的挣扎,这可能是一个男人在40到50岁的时候都会经历的一个过程。”刚过40岁的吴秀波坦言到了“不惑”的年龄仍有压力:“《昏迷不醒》是一个很真实的戏,很接近观众的生活,也接近我自己的生活,我也是个40岁的男人,是个丈夫,剧里角色的困境我自己也有体会。”戏中的角色最后回归家庭,他明白了爱的真正含义,但吴秀波坦言在生活中,直到现在他还没有搞明白这事:“从有人那天起,这样的事就有,人们总是妄图找个答案,实际是没有答案的。也许会有个结果,却没有答案。那个角色让我觉得非常羞愧,如果那个人真实存在的话,也会非常羞愧。他看明白了责任,却没有看明白自己。我只能说男主人公老了,在某种意义上他完成了一个循环,他的生活是一个圈而不是一条线。”这个标准下,吴秀波承认自己也老了。唯有在梦里追求不老。1988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的吴秀波出人意料地辞去了中国铁路文工团的工作,转行去歌厅驻唱;后来他自己开餐厅、卖电器,步入商界成为了老板;1996年,为了完成自己的梦想,他开始专心制作自己的专辑《爱之战》,预算经费是10万元。一位业内的朋友劝他,其中的一曲《跳舞女孩》很有灵气,可以用1万元制作单曲,其他9万元用在商业宣传,保准大火。但吴秀波认为自己出专辑的目的是为了一个梦想,并不是想出名或者赚大钱。因此,他还是出了这张完整的专辑。“这张专辑当年没卖出去几张,直到我拍戏后,最后的几张也被我的影迷买走了。”
■ 40岁坐等“不惑”来临
后来由于生意失败,迫于生活压力,吴秀波再次干起了老本行,重新当演员,那时他已年近不惑之年。“我老婆怀孕5个多月,我兜里只有几千块钱,为了养活老婆孩子我只能回去演戏。但当时我已经忘了我学过表演。”吴秀波每天不停地工作,付出很多辛苦,人家一天拍8小时,他可以拍16个小时的戏,就连父亲去世,他都不能请假,唯有一天赶出两天的戏,才有时间回家。
那段时间是吴秀波最沮丧、没有目标的时期,但他相信中国的“四十不惑”,他相信那天来了以后,他就可以想明白很多事情,于是在自己40岁生日那天,吴秀波坐在家中静静等待着40岁的来临,这时一帮朋友来找他喝酒:“喝到九十点钟的时候,终于不惑了,我不停地给人打电话、发短信,说我想明白了。等第二天醒了之后一切还是老样子,什么不惑就是喝高了。”经过了这段艰难的时期,吴秀波说如今自己已经不再跟自己那么较劲。这是一道坎,跳过来后就豁然开朗了。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制作人,不是演员,总有创作欲望”,拍了《上海上海》之后的吴秀波改变了许多,他不再去改别人的剧本。他把自己的创作欲望和别人的戏分开,他开始写自己的剧本,这个剧本他已经写了3年,故事改了5、6回,每次拍戏他都会带个助理,拍完戏他们躲在屋子里研究自己的剧本。他自己创作的电视剧今年8月就要开机,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被所有层面的观众接受。
■ 儿子让我得上飞机恐惧症
17岁那年,吴秀波大病了一场,医生说他快没救了,直肠被切除了四分之一,病情确诊为肠癌。濒临死亡,后来却发现是误诊,他有了种死里逃生的幸运:“如果你曾经死过一次,你就会想再次面对死亡你要说什么。我很幸运经历过一次,至少比别人看到更多。从那时起,我也知道了人的一辈子只有一个答案‘奔死去’。
“在梦里,我可以有100条命,用30条命去死,用30条命去背叛,用30条命去坚持,所有的活法我都愿意去尝试,但现实生活中我只有一次生命。”如今吴秀波把这唯一的一次生命奉献给了儿子:“我所有做的事,以他为原则。”吴秀波刚刚做父亲的时候还很难适应这一全新的身份,当他从外地拍戏回来面对儿子时,竟然会感到手足无措般慌乱。可是当儿子第一次张口叫他爸爸时,最初的那份慌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作为一个男人、特别是作为一个父亲的责任感,所以从那之后他患上了“飞机恐惧症”,他害怕万一出现意外的话,自己的太太和孩子会没人照顾,他说爱他们就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甚至不愿意儿子看到他演的反面角色:“这件事我内心矛盾了很久,但后来我觉得不仅要告诉他什么是好的,还要告诉他这世界上也有不好的一面,现在我会让他看《动物世界》,当里面有一些残忍的镜头时,我偷偷地观察他,我发现他表现得挺坚强,但我还会心疼。”
■ 我离专业斯诺克就差一步
生活中的吴秀波喜欢打斯诺克、游泳、爬山、画国画,但自从拍戏后实在太忙了,很少有时间干这些事儿。
吴秀波说,中学时他喜欢临摹徐悲鸿的马,中学毕业后他到同学家玩,在同学姐姐的卧室的墙上挂着一幅八骏图,落款竟然是自己的名字。他颇感意外,原来是同学姐姐要结婚,求他画张画作为礼物送给姐姐:“那画法都是模仿徐悲鸿的,虽然没有进行过专业的学习,但我很喜欢。”
斯诺克是吴秀波最大的爱好,他说自己的水平一度接近专业水准,曾经自己梦想成为一名专业斯诺克球手:“15岁时,我开始打台球,一天打十几个小时,一旦打球时就什么都不想干了。在那个无法把自己头脑清空的年纪,专注于一件事情是个很好的方法。”
打斯诺克成了吴秀波最好的放松方式,他说那种玩让他有点忘乎所以的感觉。“最初我想不能跟水平太高的人打,受不了那委屈;别跟太差的人打没劲;到后来发现就是跟自己打,原来并不知道什么叫调整心态,做了演员以后,渐渐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再打球就非常开心。”说起斯诺克,吴秀波有些兴奋,他说自己平时没什么时间打,但只要一打就得4个小时以上,时间短了没意思。
因为喜欢斯诺克,吴秀波也成了个追星族,国外的高手来中国比赛时,他几乎场场必看,有时还跑到现场去,等着比赛结束后要签名。现在吴秀波的球盒上有奥沙利文、亨得利、戴维斯的签名,说起得到这些偶像的签名,吴秀波露出满脸的幸福。
■ 我还是个“纲丝”
“我是个追星族。”吴秀波爱听郭德纲的相声,前一阵在上海拍戏,听说郭德纲在松江,他还特意去找郭德纲,请他给自己签了个名:“我和刘蓓是很好的朋友,打电话听说她在松江拍戏,郭德纲也在,我就连夜从上海开着车去了松江,到那以后没见着刘蓓,却看见不远处一胖子站那,是郭德纲。我觉得他脑袋上有一光环,虽然他比我矮,但我仰视他。”吴秀波走到郭德纲面前,跟他握了手说:“我是您粉丝。”郭德纲回答:这上哪说理去呀。他们合了影,为了有所表示,吴秀波对郭德纲说,以后您找我拍戏,我不要钱,吴秀波得到了一个让他很满意的回答:“你给我钱吗?”他说郭德纲用他的方式和自己沟通,这也是他最喜欢的沟通方式,他非常快乐:“我觉得100年都出不了一个这样的人,他太明白自己干的事,也尊重自己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和他一样都是手艺人,拿出自己的作品给人看,我也同样尊重自己的作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