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安市小课题《幼儿园美术教学多元化策略的研究》中期报告

(2013-12-25 15:10:21)
分类: 2013年小课题《美术》

幼儿园美术教学多元化策略的研究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一、 课题背景

    艺术是人类感受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而美术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特有的可视形象和色彩,典型地表现出大自然的美和社会生活的美,以其鲜明的形象性和强烈的感染力加深幼儿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并能激发幼儿的审美观念和造型智慧。因此美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内容,不断地探索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方法,也就成为了幼儿教师的重要工作之一。

英国当代著名的艺术教育家赫伯特里德提出: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儿童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使他们的人格得到成长。里德强调美术教学应顺应儿童生来固有的潜力,教师仅仅扮演一个鼓励者,使儿童通过美术活动发挥潜能。在最新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的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而现今幼儿园在美术教学中大多数尚未真正打破传统的教师范例,幼儿模仿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孩子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没有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与创作空间,教学局限性大,作品单一、缺乏童趣。

    多元化的美术教学策略研究将注重开展幼儿园多元化课程体系,将美术活动与幼儿园课程进行相结合,带领孩子们在大自然中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如:民间传统艺术教育;带领幼儿到大自然中写生;开展服装月;利用各种材料进行拼搭;幼儿用身体进行作画等等,做到脑有所思,手有所致。

    总之,单一的美术教学活动已越来越不能适应当今这个多元化社会了,更不能适应幼儿园发展的需要。我们应尽快加大幼儿园美术活动多元化策略的研究,使教学内容多元化,教学形式多样化。

二、概念界定

1、美术教学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内容和组织形式实施美术教育的过程,美术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多元化美术教学是指在实施美术教育活动时教学目标综合化,教学内容多样化、教学过程民主化、教学形式活跃化。

三、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自从本课题开题以来,我们课题组的五位老师就积极投入到课题的研究中来,以课题研究为平台,不断将自己的心得应用的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首先我们拟定了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环境突显多元化文化氛围。   

2、幼儿园美术活动多元化评价的策略及价值。             

3、传统艺术在幼儿园美术多元化活动中的价值。                 

4、废旧利用在幼儿园美术多元化活动中的魅力。

5、幼儿园多元化美术活动与整合活动的研究

(二)实践研究

1、以理论引导实践,提高课题研究的科学化、专业化。

实践是检验理论深度的一把尺,是课题能够深入研究的重要途径。课题研究需要先进理念、科研理论、教育教学论著支撑。自《幼儿园美术教学多元化策略的研究》课题立项以来,我们认真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相关理论书籍或文章,采用上网收集资料、寻找理论依据来解决课题研究中的难点与困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对国内外美术课题研究进行了了解,然后再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记录等形式,了解目前本园内幼儿绘画水平、美术课程实施情况、教师对美术教学的困惑、幼儿各年龄段对美术兴趣等实际情况,课题组教师就美术多元化活动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开展情况进行了系统、科学、有效的调查及情况分析,证实了开展《幼儿园美术教学多元化策略的研究》课程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以环境创设为契机,优化《幼儿园美术教学多元化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氛围。

环境对人起着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A、创设幼儿园美术大环境,使幼儿在多种美的艺术熏陶中提高美的欣赏能力。如:在幼儿园的主墙体上进行抽象画装饰;庭院围廊上进行美术彩绘;每层的楼梯走道墙壁上进行有关“中华传统艺术”师幼互动主题装饰(青花瓷;民间剪纸;陕西八大怪;中国四大发明等);每班教室走廊都以幼儿作品进行装饰悬挂,供全园幼儿进行评价欣赏。

B、创设多种形式的班级区域环境,使幼儿在美的艺术小氛围中,有创作美的激情。如:班级根据主题教学所设计的活动墙饰,幼儿根据对主题活动内容的理解,运用手工、绘画、摄影、等形式参与互动;在区域活动中,幼儿自主讨论区域活动规则后,进行区域公约的设计;区域活动中,操作活动后的记录等等。都需要幼儿通过美术形式进行体现。

1、      以教学领域相互渗透为基础,体现幼儿园多元化美术

课程导向。

a、美术活动与语言活动的有机结合。

教师在进行故事教学活动中,会出现多篇幅的图片,这些图片中就蕴藏着大量的可供幼儿欣赏的价值及多元化美术形式。如:大班绘本《一园蔬菜成了精》中,运用彩纸卷画进行形象构图;绘本《小蝌蚪找妈妈》中运用水墨画的形式进行文本展示;《母鸡萝丝去散步》,作品色彩明媚,故事幽默、简单流畅,全书仅有非常简短的8句话,所以图画是此书的精华所在。“用图画来讲故事”是这本书的主要特点,绘本里简单的线条和色彩构成了的华美的图案,狐狸身上的如绣花似的花纹和灵活的身段让人着迷,柔和艳丽的黄色调如温暖的阳光,这些美好的因素都被一个幽默的故事串连在一起,成为我们良好的美术活动教材。引导幼儿听完故事后,回忆故事情节及主要角色特征、动态,然后再复述故事,在幼儿熟悉故事的情节后再提出要求让幼儿作画,自然而然孩子们绘画时就会更积极投入,所表现的内容也活灵活现、富于创造性。

b、美术活动与社会活动的有机结合。

针对如何将幼儿园社会活动与美术活动有机渗透,体现多元化理念,课题组成员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活动尝试。如:大班美术活动《手指运动员》,引导幼儿在手背上进行正面人做画,作画中教师先请幼儿自由尝试在自己的手背上进行作画,期间幼儿发现作画有一定困难(手背不好翻转),从而凸显两两互助合作作画的便捷性,使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切身体会同伴互助的乐趣。大班美术活动《纸袋玩偶》,教师引导幼儿利用废旧纸袋制作可爱玩偶,以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懂得废旧物也能通过巧手创作,成为艺术佳品。

c、美术活动与体育活动的有机结合。

体育活动能锻炼幼儿的体魄,发展幼儿的各项基本动作,它和美术活动的结合应该说是动静交替,既让幼儿在活动中达到了锻炼的目的又开发了幼儿的思维,促进了想象力的发展,对于教师组织美术教学活动是很值得尝试的。如:在“变变变”的美术活动中幼儿用绳子摆出了各种各样的造型,在扩展幼儿经验时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身体来尝试变换造型,这时幼儿的身体有的直有的弯还有的趴在地上学蛇爬行,有的学小兔子的跳的动作,幼儿合作用身体变换造型时更是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

2、      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多元化美术活动中去。

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内容博大精深,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为我们国家的文化、艺术及发展感到自豪与骄傲。如,大班美术活动《舞龙》,利用纸筒螺形剪,形成龙身,再进行多种形式装饰后,多人组成舞龙队,进行舞龙表演。在美术活动中,了解了龙是中国人心目中的一种图腾,是中国人的化身。因此,中国在节日及大型的活动庆典上都喜欢以舞龙来庆祝。

四、研究成效

(一)在课题研究中通过学习、交流,探索与实践,课题组成员的理念在逐步地更新,研究的步伐在不断地加大。

(二)通过课题研究,幼儿园里艺术氛围装饰更加浓厚,各班的环境创设更加注重了幼儿与家长的参与性。

(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提高了各个领域活动与美术活动的多元化整合意识,给予了更多的幼儿自主创作的空间。

(四)多个美术课例展示均获得了全园教师及家长的一致赞扬及肯定,鼓舞了课题组成员的研究士气,拓展了课题研究的思路。

(五)每学期开展班级环境创设评比及班级主题墙设计交流活动,并形成常规。

五、 课题研究的困惑与思考

(一)本课题研究的困惑

通过对本课题一段时间的摸索与探讨的实践研究,我们有了一些研究成果,但仍有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与深入研究。

1、如何将教师在实践层面上的教学经验提升为理论层面上的

科学、系统理念;

2、如何更进一步地发展幼儿的创新能力,使《幼儿园美术教

学多元化策略的研究》活动渗透到各领域中去;

3、如何针对各年龄段幼儿进行科学、完善的美术活动评价;

(二)本课题研究的下一步打算

1、继续针对更进一步地发展幼儿的创新能力,使《幼儿园美术教学多元化策略的研究》活动渗透到各领域中去;

2、继续对新课程背景下《幼儿园美术教学多元化策略的研究》评价体系及教学策略进行系统的研究。

3、组织课题组教师不断进行有关《幼儿园美术教学多元化策略的研究》的理论学习和探讨,努力提高课题研究的意识和能力,对该课题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4、提高家长参与性,使 “多元化美术”在亲子活动中得到发展与创新。

5、邀请专家来园对我园的课题进行指导。

6、通过不断的探索、实施,将有效的工作途径进行归纳、总结,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渗透到常规工作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