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入园幼儿适应性活动教案及反思

(2011-11-30 14:47:14)
标签:

杂谈

分类: 2011年小课题《新入园》

执教人:刘静       活动班级:小三班      时间:2011.9.3

活动名称:社会“认识新朋友”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体验各种打招呼的方式和肢体动作,熟悉同伴。

2.在活动中体验与同伴的交往时获得愉快的情绪,学习交朋友的

方法。

活动准备:

幼儿会唱歌曲“找朋友”   

活动过程:

1、请幼儿和老师做成圆圈,认识班上的同伴。

在音乐声中,大家传抱枕,音乐一停,抱抱枕在谁的手里这位幼儿就站起来,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名字,大家一起喊他的名字。游戏反复几遍,逐渐认识班上的大部分的同伴。

2、教师请拿抱枕的幼儿说说谁是他的朋友,还想和谁做朋友。

3、教师请幼儿回忆怎么和老师朋友打招呼,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4、请幼儿说说还有哪些打招呼的方法?如:你好、早上好、嗨、

早安等。

5、教师弹琴幼儿随音乐做游戏“找朋友”,鼓励幼儿每次换一位

小朋友做游戏。

6、教师小结,结束活动。

 

 

 

教 学 反 思

社会活动“认识新朋友”是针对新生刚入园产生的忧虑和对陌生环境产生的焦虑情绪所安排的一个活动内容。每个幼儿从自己的家庭中走出来,进入到幼儿园,就是进入社会的第一步,对于刚从家庭这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走出的幼儿来说,幼儿园及不熟悉还会有许多的陌生人,这对于他们来说是很紧张的一件事情,有许多的事情都要独立去面对,在家里遇到困难有人会去解决,遇到危险有人会冲在前边,到了幼儿园这些问题都要自己解决,自己面对。对于班上的小朋友老师不会刻意去关照哪一位,有许多事情都要自己想办法去解决,所以,安排这个活动时让幼儿在活动中去认识新朋友,自己学着去和陌生朋友进行沟通,在家里成人会告诉幼儿怎样称呼,在幼儿园幼儿就要自己尝试和别人交往,在交往的同时发现幼儿园与家庭的不同,发现幼儿园其实是一个跟更让自己开心玩,开心交朋友的乐园,在活动中幼儿不仅认识了班上的小朋友,还知道了班上每位小朋友的名字,在活动的最后玩找朋友的游戏,使幼儿有了自己进行交流的机会,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下,每次都知道换朋友,全班的幼儿都非常愿意反复的进行游戏,游戏结束班上的大多数幼儿都可以和同伴进行交流,并记住了许都同伴的名字。这种活动对于消除新生入园的焦虑与恐惧都有很好的帮助。

 

 

 

 

执教人:赵元       活动班级:小二班      时间:2011.9.8

活动名称:我和老师做朋友

1、了解和熟悉老师,学会使用“谢谢”、“不客气”等礼貌用语。
      2、通过活动增进老师幼儿间的情感。
 活动准备:

插塑玩具、吹塑纸屑、脸盆、毛巾。 大班幼儿排练情景剧。
  活动过程:
       一、做安静律动“洗手绢”。

二、讨论:“你愿意与我做朋友吗?”
       1、教师自我介绍。
       2、教师提出愿望“你愿意和我做朋友吗?” 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我们是好朋友?”
       三、操作探索:
       1、教师创设情境请求幼儿帮助。
      “我的身上有很多的纸屑,用什么好办法帮助我弄干净?”
      “我的手受伤了不能洗手,怎么办呢?”
      “你帮助了我,我又该怎么说、怎么做呢?”
      2、请大班幼儿情景表演,有困难时教师适时给予帮助(如相互扣纽扣、梳头等。)
      四、总结交流:“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什么困难呢?”“作为好朋友,我们还可以怎么做?”
      鼓励小朋友之间、幼儿老师之间要相互关心、互相帮助,做真正的好朋友。

“我和老师做朋友”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我设计了两个目标,一是,了解和熟悉老师,学会使用“谢谢”、“不客气”等礼貌用语。二是,通过活动增进老师幼儿间的情感。

    因为是刚刚开学,幼儿跟老师还不是特别熟悉,比较认生,为了能使幼儿尽快认识老师和朋友,消除陌生感,我设计了这次活动,通过活动让幼儿能与教师交上朋友,爱上这个集体和集体里的人。活动第一环节,我首先让孩子们做律动“洗手绢”,在我的带领下,哭闹的孩子有事情做了,停止了哭闹;没有哭闹的孩子,跟着我认真地学着洗手绢的动作,随后,我提出讨论题目:“你愿意与我做朋友吗?”

这时,孩子不是特别的理解我提出问题的意思,我就用动作“拥抱、亲一亲、握握手、说悄悄话”等动作来表示对小朋友的友好,让她们感到像妈妈一样亲切,孩子很快融到活动当中,接下来,我又请来大班的小朋友给他们表演情景剧,告诉他们有困难找老师或朋友来帮助自己,我们不是孤单的在这个集体生活。最后,我们一起玩了找朋友的音乐游戏结束活动。

孩子们在愉快的情绪中结束了本次活动,我在课前设计的目标孩子们在愉快的情绪中结束了本次活动,我在课前设计的目标也基本达到,教学效果良好。

不足之处:上课是自己语速较快,刚来幼儿园的孩子倾听能力较弱,需要教师用夸张、慢速的语言吸引孩子。

 

执教人:魏鑫茹       活动班级:小二班      时间:2011.9.10

活动名称: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的情感。

2.学说短句:“我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活动准备:

1.木偶小兔与兔妈妈。

2.积木搭成的幼儿园。

活动过程:

一、看课件讲述故事“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二、第二次讲述。

1.出示木偶,提问:它们是谁?(小兔、兔妈妈)

2.示范讲述,提示幼儿向它们问好。

教师边表演边讲述:早上,兔妈妈要上班,它问小兔:“妈妈要上班,小兔上哪里?”小兔说:“妈妈去上班,我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兔妈妈把小兔送到幼儿园,小兔向兔妈妈挥挥手说:“妈妈再见!”小兔高高兴兴来到班上,看见老师,向老师鞠躬说:“老师早。”小兔有礼貌,老师喜欢它。

三、第三次讲述,幼儿练习说短句。

1.提问:小兔是怎样上幼儿园的?今天谁也像小兔一样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2.教师拿着木偶走到幼儿面前,引导幼儿说给小兔听:“我像小兔一样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高高兴兴上幼儿园”教学反思

故事是幼儿最爱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帮助幼儿发展语言的方法,对于小班来说,是以教师讲述故事为主要部分。

作为老师,讲故事教学中不能只讲一遍。而要多遍,要注意方式的变换,才能提高幼儿的积极性,我在上《高高兴兴上幼儿园》时,在我讲述第一遍的时候,利用课件进行讲述,首先孩子被漂亮的图片所吸引,提高了注意力;第二遍利用提问出小卡片的形式进行;到了第三遍,要给孩子一个完整的故事,就利用全景挂图进行讲述。在讲述的过程中,我以层层递进的、不停变换的方法吸引幼儿进行讲述,在讲述的过程中,保证了幼儿的注意力能一直集中在我的讲述上,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不足之处:在故事的提问环节,有一些问题对于小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有一些难点,在今后的提问中,我将注意推敲自己要问的问题,让每一个问题都能是一个有效的提问,利于孩子解答。

在整节课中,那些回答不出问题的幼儿,教师不应表示反感,而要有耐心,老师要启发和提示幼儿,帮助孩子找到正确的答案,要让全体幼儿都有发言的机会,可以提高幼儿语言能力。

 

                                      

 

 

执教人:翟晓红       活动班级:小四班      时间:2011.9.11

活动名称:幼儿园的一天

活动目标:

1、熟悉幼儿园一天的作息。

    2、尝试通过观察图片,感受时间的顺序。

    3、感受上幼儿园的快乐。

活动准备:

“社会万花筒”:《幼儿园的一天》。

     布置墙上的“小火车”,各种一日生活的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说一说自己一天的作息。

----------说一说我们在幼儿园都会做那些事情。

翻开幼儿用书《幼儿园的一天》,讲述琳琳上学的故事。

------------这里有一个小朋友,他会在幼儿园做哪些事情?

------------看书欣赏故事。

二、师幼共同制作“班级一日活动作息”流程车。

------------琳琳来园的第一件事情做了什么?那我们呢?

------------共同回顾班级的一日活动流程,并出示相应的图片。

-----------幼儿边说,教师便依次把图片贴在墙上“小火车”的每节车厢上,从第一节车厢说起。

 

 

 

今天,我组织幼儿上了一节“幼儿园的一天”,活动目的是让幼儿熟悉幼儿园一天的作息,尝试通过观察图片,感受事件的顺序,并且感受到上幼儿园的快乐。幼儿对活动很感兴趣。

开始我先请幼儿说一说自己一天的作息,说一说我们在幼儿园都会做那些事情。幼儿能积极发言讲述,但语言组织还需要老师的帮助,才能连贯起来。然后我请幼儿一起看书“幼儿园的一天”一起讲述琳琳上学的故事。幼儿对故事很感兴趣,通过讲述故事,联系到自己在幼儿园的生活,培养了幼儿喜欢幼儿园的情感。幼儿都说以后上幼儿园都要高高兴兴的,不能再哭闹了。

最后幼儿和老师共同制作“班级一日活动作息”流程车。幼儿和老师共同回顾了一日活动流程,并贴出相应的图片。幼儿都很感兴趣,争先恐后的上来贴图片。最后大家一起唱着“我爱我的幼儿园”结束课程。

这节课很适合刚上幼儿园的孩子,不仅熟悉了幼儿园的生活流程,还培养了爱幼儿园的情感,效果不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