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幼儿园建构区中幼儿游戏经验的提升

(2018-12-25 20:46:06)
分类: 课题论文

摘要: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培养未来的活动家,首先应该从游戏开始。建构游戏是幼儿利用各种建构材料和与建构活动有关的各种动作来反映周围生活的一种游戏。在主题建构中,孩子在一次次搭建中实现了自己的需求和愿望,体验到与同伴共同搭建的快乐感、成功感。

关键词:主题建构,幼儿,快乐

一、来源与经验——源于大自然、始于“儿童自然”

大自然是一本奇妙的百科书,儿童本身有着与大自然一般的生长节律,让大自然和儿童自然成为建构游戏的互动场。我园开园以来以“让自然的田成为自在的园”为办园理念,主张开放的生命教育,倡导回归自然、回归儿童本真的自然教育,为此,在教育教学中,我们积极践行理念,理解儿童、支持儿童、追逐儿童,致于创生田园教育理念下的自然田园生活。促使幼儿获得适合的发展,实现自然人与社会人的融合,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一场师幼互动的生长性建构游戏——“燕湖农耕园”之旅在下面的背景下自然而生。

二、顺应与推动——唤醒儿童、支持儿童

1.讨论游戏、自由规划   

燕湖农耕园里有什么呀?”“要有动物的房子。”“要有花园。”“要有摘果子的地方。”“还要有种菜的地方。”小朋友讨论的非常热闹。

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观察、表现农耕园里的建筑,我们提供了一些农耕园的照片,认识农耕园的基本构造和区域的分布等。同时,充分利用家长资源,鼓励家长带孩子去身边的农场,亲身体验和观察。在观察体验后,大家共同讨论我们农耕园的组成部分:有动物(小羊、小兔)住的地方,还有花园,果园,小池塘。农耕园里的这些区域到底怎么设计呢?于是幼儿对农耕园的分布、结构和需要材料进行简单规划,每个小朋友把自己心中的农耕园农场用画笔记录下来,在认识建构坊平面图的基础上,小朋友对农耕园区域的设计进行讨论和修改,最后确定了农耕园的平面设计图。

2.自主分工、个性计划

片段呈现:

“你想搭什么?和谁一起搭?用什么材料搭?需要用多少?”小朋友开始自主做计划了,乐乐和洋洋、苗苗走到我面前:“老师,我想和洋洋、苗苗一起搭小动物的房子。”我找来房子的图纸,“能把你们搭建的房子图先画出来吗?”乐乐拿来纸和记号笔,说道:“苗苗,你的图画最好了,你来画吧。”苗苗也大方接受:“好的,我来画。”苗苗在纸中央画了一个正方形,然后再在边画了一个长方形,并标上数字8,我问道:“洋洋,你能看懂苗苗画的什么吗?”洋洋得意得说到:“当然知道啦,这个长方形是我们需要的积木,数字就代表我们要用几块积木。”

情境分析:

游戏之前制定一份“计划”尤为重要。在孩子提出想搭小动物的房子时,教师抓住时机,找到真实的房子的图片,让孩子可以更直观的理解房子的造型特点,在孩子的计划中可以看出他们已经观察到房子的特点,并且能预设自己所选材料的数量,这是幼儿空间知觉、抽象思维发展、数字运用的体现。同时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还引发幼儿同伴之间的讨论和协商,学会接纳别人的意见,最重要的是帮助幼儿理解计划的真正意义,养成在做每一件事情之前都要学会想一想的习惯。

3.理解支持、追逐脚步

1)材料支持——“自给自足”的快乐

材料从哪里来呢?“搭建农耕园农场需要许多材料,我们怎样才能收集更多的材料呢?”由此小朋友展开了讨论:“我们可以请小朋友从家里带不用的东西。”“请幼儿园的小朋友一起帮忙收集。”“我们到中二班去玩区域时看到他们积木区有许多的奶粉桶,我们是不是可以问他们借一些呢?”“那这么多小朋友一起去借吗?”“我们可以成立材料小组,由他们去借。”“在幼儿园门口设立材料回收站,晨检的时候可以把材料放进去。材料有了怎么管理?“可以像我们教室里一样弄个材料库,把每个材料分类放在篮筐里。”材料进了建构室,可是太多了,把我们建构空间都占用了,怎么办?收获快乐的小朋友越干越起劲,又开始马上行动,把材料推到了走廊,并且为材料库命名,建构室内的称:1号材料库,走廊的称为2号材料库。

2)经验支持——“让我们一起去看桥吧”

在建构前通过图片欣赏让幼儿更直观的感知桥的布局。带领幼儿参观生活中的小桥。在环境的布置上,增添建筑桥的细节图示,给予幼儿参考,用照片的形式呈现幼儿的活动过程,帮助整理和回顾经验。

3)行动支持——“计划桌”的设立

在建构室门外我们设立了书写区,当孩子们需要二次计划时,在这里孩子们可以为他的建筑物命名,或是为保留到第二天的建筑物上贴上标签,当需要更改规划图时,幼儿可以随时到书写区完成,又或者这次完成的建筑物幼儿想把它画下来,满足孩子们的这些需求,我们在书写区投放了各种书写材料,如:各种尺寸的纸张、记号笔、铅笔、油画棒、水彩笔、胶带和线(用于将标志固定在建筑物上)、剪刀,还可投放记录本,孩子们在建构结束以后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记录他们的建构小故事。

4)情感支持——挫折时的鼓励

在搭建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有的困难在小朋友思维的碰撞中能够解决,但是也有些困难就致使小朋友放弃搭建,这时候教师适当鼓励幼儿,引导幼儿在失败中获得有益的经验。

4.授之以“渔”、提升技能

片段呈现:

 小哲和恬恬两人商量好,恬恬去做材料搬运师,丞丞来做建筑师,只见恬恬拿来了几块方形积木,小哲把这些积木一块一块地竖起来用围合的方法为小牛的家搭建了四面墙,这时恬恬走过来说:“你怎么没有帮小牛的家做门呀,待会它怎么进去呢?”“对哦,我都忘记了。”小哲自言自语的说:“我帮小牛家的门做在哪里呢?”小哲试着尝试拿掉一块积木,恬恬说:“小牛身体比较大,这个门有点小,我们再拿掉一块吧!”于是小哲又拿了一块积木,“好啦,好啦,小牛家做好了。”两个小朋友开心的笑了。

情境分析:

“给小留门”这说明幼儿的建构行为和建构思维与他们的现实生活经验发生了碰撞,也说明他们根据实践情况匹配搭建的能力提升了。在这次建构中幼儿体现出的现有水平是选择同一种材料进行简单的围合,这显然是小班的建构技能,在建构技能提升的同时可提供建构方法的图示,请大班哥哥姐姐参与到建构游戏中,以大带小的方式渗透建构技能,帮助幼儿提升建构技能。

片段呈现:

孩子们在搭建果园的过程中,发现果园缺少果树,于是他们商讨用什么材料来拼搭果树。有的说用纸箱,最后决定先用纸筒做树干,枯树枝插在纸筒中当树枝,简单的果树做好了。因冬天的衣服穿的比较多,衣角总会触碰到树枝,引起连排的果树倒下。孩子们发现这样的树,它的稳定性较差,容易翻倒。孩子们再次挑选材料,选择旺仔牛奶罐,在罐子里放上沙子,再把树枝插在里面,树做出了,稳定也解决了。有些孩子提出疑问:“树有高有低,有粗有细,我怎么才能显示出来呢?”带着这个问题,孩子们再次选材,他们决定用雪花片来拼插一下,试一试。他们发现雪花片在拼插的过程中可以先利用平铺的方法把底座完成,在想外延长,由面做到立体。树的高矮、稳定性根据底座的大小决定。在孩子一次次尝试中果树终于完成了。

情境分析:

    建构游戏中尊重幼儿,欣赏幼儿,相信幼儿,让孩子自主、自由地与材料有效的互动,通过多元化的材料来生成游戏内容和深入游戏情节,提高孩子建构技能和游戏水平,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三、留白与生成——儿童在中央

1.善于“留白”,收获惊喜

主题建构随着多次开展,逐步深入,孩子们的经验在提升,想法越来越有创意,行动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教师给予孩子最大限度的建构自主权,“燕湖农耕园”在孩子们的创意下阵容越来越强大,建构对象在不停地发生变化。最后呈现的农场管理中心、动物研究中心、农作物研究中心、休闲区,还有了门头、区域标识、地面标识等等,孩子们带来的惊喜源源不断。

2.支持生成,建构“游戏场”

片段呈现:    

谈幼儿园建构区中幼儿游戏经验的提升谈幼儿园建构区中幼儿游戏经验的提升谈幼儿园建构区中幼儿游戏经验的提升谈幼儿园建构区中幼儿游戏经验的提升谈幼儿园建构区中幼儿游戏经验的提升孩子们想要在农场里搭建一个可以游戏的场所,一一提议:“我们可以搭一个迷宫。”这个提议得到了其他伙伴的赞同,“那我们就拼一个迷宫吧。”,“我去迪士尼玩的时候也走过迷宫的,很好玩!”一一和婷婷选择在建构室里用纸杯搭迷宫。
    第一次,用了许多种不同花纹的纸杯,拼出了一条弯弯曲曲的路。我们拍下了照片,老师问:“你觉得他们搭的迷宫怎么样?”有的人说:“我觉得他们的迷宫好像走不通。”;有的人说:“我觉得纸杯有很多颜色的,看起来很花,我看不谈幼儿园建构区中幼儿游戏经验的提升谈幼儿园建构区中幼儿游戏经验的提升谈幼儿园建构区中幼儿游戏经验的提升清楚。”经过讨论发现幼儿对迷宫的构造不是很了解。
    于是对孩子提供了经验的支持,提供了几张简单的迷宫图片,进行观察讨论:什么是迷宫?你发现了什么?孩子们在观察和讨论的基础上,加深了对迷宫的认识。原来迷宫有入口和出口,可以有很多死路但是只有一条出路。迷宫图片的欣赏,激发了幼儿对迷宫的兴趣,教师抓住幼儿高涨的兴趣,鼓励幼儿自己尝试设计一个迷宫。
    一一和婷婷在书写区合作设计了一个迷宫,第二次搭建开始了,他们先选择了一些相同花色的纸杯,一一边看设计图边指挥婷婷用纸杯搭从亭子楼梯这里搭一条路线出来,当婷婷搭了两个弯角的时候,一一看了一下设计图,打断了婷婷:

“不对,你先停下,这里不是这样搭的,我看到设计图上,这里还有一条路的,那边的是死路。”一一说完就在另一边开了一条出口,两人开始分工,一人搭死路,一人搭活路。
  他们搭建的迷宫,引起了轩轩的兴趣。轩轩说:“让我来走一走,看看能不能走出来。”当轩轩走到一半时,只能一个脚在前一个脚在后,慢慢地走过去,一一说:“啊呀,我觉得这里太细了吧,婷婷你这里搭的好细呀!”他边说边把调整宽一些,婷婷还在继续往下搭着。
    轩轩继续往下走着,当他走到头,“啊呀,我走不出去了。”婷婷说:“把这里打开来就可以啦!”吕一说:“让我再走一遍,我学小螃蟹走一走。”,“耶,我成功地走出来了!”
    情境分析: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在幼儿的活动中扮演着观察者、支持者和研究者,在活动前的计划到活动后的分享讨论,以及一次次亲身的探索和调整,幼儿在获得发展的同时还收获了快乐体验。

三、收获与感悟

游戏的过程是幼儿最好的学习过程。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活动中教师是一个观察者、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而不是“指挥家”。只有教师正确定位角色,学会敏锐观察,站在孩子的角度客观地评价,从孩子的需要出发,给孩子玩他们想玩的,做他们想做的,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我们应给与孩子最大的自主权,创设有生命力的游戏场,期待每一个孩子们能在自然的田园中自由生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