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天气预报基本准确,艳阳蓝天映碧海在下午两点左右开始出现,直到当天日落。抓住阳光把坎贝尔周边的看点都扫了一遍。
坎贝尔港国家公园建于1964年,坎贝尔港以亚历山大·坎贝尔船长的名字命名。
坎贝尔港被称为大洋路的精华所在,集中展现了由石灰石和沙岩日积月累而天然堆砌成的各色“建筑”,包括吉布森台阶、岩洞、伦敦桥、拱门、十二门徒和洛克阿德峡谷等。
——拱门。拱门很形象,自然天成。
这是拱门的另一侧。
——伦敦桥。再看骄阳下的伦敦桥是另一幅景美,补上断桥的记录。
——岩洞,据说也被叫做霹雳洞,景象别致。
——洛克阿德峡谷。据说这里是为了纪念一艘名为“Loch Ard”的英国移民船在此触礁遇难,只有两名乘客生还的事件,将此处命名为“洛克阿德峡谷 (Loch Ard Gorge)”。洛克阿德峡谷有3条线路分别通向不同的观景台。
据说此处原叫拱门岛,后来顶部坍塌,变成两个独立的礁石。
这里记录了当年轮船在此触礁遇难,两名乘客生还的事件。
过了拱门岛观景台继续前行,眼前出现的“剃刀背石”(或叫剃刀岩)让人震撼,这是洛克阿德峡谷里最壮观的一景,应该说也是大洋路上最壮的景致(十二门徒岩因名气大排在第一位)之一。
峡谷里有一条线路通往一处平缓沙滩,可漫步,可踏浪或游泳。
沙滩对面的岩壁。
这是在峡谷另一条线路的观景台上。
——十二门徒岩。这是两天中第三次(下午三点多)来看十二门徒岩,阳光太强!
——吉布森台阶。从浓雾中走出来的台阶不算陡峭,壮美。












——十二门徒岩。第四次(下午6点)来到十二门徒岩看落日,也是告别大洋路了……。
先把前一天只见到暮光中的十二门徒(位于另一侧)在蓝天碧海下补上。




回头一看逆光中尤如薄纱蒙面的十二门徒。






夕阳终于来了。






夕阳西下,观景台上人头越聚越多。


夕阳无限好,该和大洋路说再见了(顺便一提,绵延数百公里的大洋路上所有观景点都不收费)!




离开大洋路,从内陆返回墨尔本。





随着空客A350客机一飞冲天,再见——澳大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