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离开日内瓦后,继续沿湖行驶,不久来到尼翁,Follow-U的小朱告诉我们,大名鼎鼎的欧足联(UEFA)总部就在这里,正好到了午餐时间,于是停车吃饭,然后步行到公路对面去碰碰运气,看看能否进总部参观。
总部就在路边,面朝日内瓦湖,没有明显标识,建筑也显得很低调(欧足联虽然是国际足联下面六大洲际足联之一,但其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财富及权力是其他五大足联远远望尘莫及的,在很多方面甚至可以和国际足联分庭抗礼)。
直接来到总部门口,Follow-U的小朱向十分意外的工作人员说明来意后,这群远方的不速之客顺利走进了欧足联总部大楼。
正是上班时间,大家在可以参观的区域静静的浏览,感受一下欧州足坛的烽火连天、十足霸气……。
带着参观欧足联总部后的意外满足感继续前行,日内瓦湖渐渐消失,伯尔尼就在眼前了。
伯尔尼(地图上多标为“伯恩”)是瑞士第四大城市(前三是苏黎世、日内瓦、巴塞尔),伯恩在德语是“熊”的意思,据说城市创建者(也是统治者—扎灵根公爵)是以第一次打猎所获的动物(熊)来命名的城市名,因此伯尔尼又有“熊城”之称。
伯尔尼建于1191年,1218年成为独立城邦,1353年加入联邦,1848年成为联邦政府(机构)所在地,同时也是伯尔尼州的州府。
城市面积51.6平方公里,人口13.5万人(2017年);据介绍,城市面积的30%是树林和公园;1983年,伯尔尼老城整体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伯尔尼有“表都”之称,还有“泉城”之誉(老城区有11座喷泉雕塑矗立在街道中央)。
这座城市被称为世界上最不像首都的首都,坐落在阿勒河(莱茵河支流)的一个天然弯曲处,河水三面环绕伯尔尼老城而过,形成了一个半岛,阿勒河西岸是老城,东岸是新城,7座大桥把老城和新城连在一起。
关于伯尔尼与首都:
1、据资料,作为一个联邦制国家,瑞士联邦政府与议会一开始是在不同城市轮流办公。
2、1847年5月29日,瑞士联邦宪法制定,宪法中并没有提及首都、国旗、国徽等有关事宜,只有第115条规定:“凡涉及联邦政府机关所在地问题均由联邦法律规定。”因此一般的说法是瑞士宪法规定不设立首都。
3、根据相关资料分析,宪法公布后,瑞士就联邦政府(机构)所在地问题举行投票(范围不祥),伯尔尼在投票中击败苏黎世和琉森,被推举为联邦政府(机构)所在地。
4、按国际惯例,国家应有首都,所以伯尔尼是瑞士的实际首都(不必拘泥法律上有没有明确的规定)。
入住的酒店也提供市内免费交通卡。
伯尔尼钟楼位于老城中心,这是伯尔尼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建于13世纪,当时是连接城市和外界的一个出入口,1529年塔楼装上了大钟,至今一直在报时,可惜当天下午以及第二天上午多次经过钟楼,都没有赶上准点报时(也没欣赏到报时舞动的小人)。
老城的主要街道不宽,通车,公交车来往频繁,如果用国内惯常的思维方式想:他们为啥不搞成步行街 。
老城很有名的街头喷泉雕塑。
据说伯尔尼医院路上有一座16世纪修建的吹风笛喷泉,这座喷泉是伯尔尼的标志(没看见)。
老城街道两边的楼房外墙上尚武的人物造型。
据介绍,伯尔尼大教堂始建于1421年,直到1893年才终于完工,19世纪末,在教堂顶上修建了尖塔,塔高100.6米,成为瑞士最高的教堂。1611年在教堂铸造了一口10吨重的大钟,是瑞士最大的钟。
据说教堂内最有名的是创作于15世纪末的浮雕《最后的审判》。
大教堂就在老城主街旁边的小街上,我们去时已关门。
大教堂的尖塔造型繁复,工艺精湛。
大门上的雕刻应该有多个故事,十分精美。
第二天一早手持免费公交卡,又坐车来到连接老城的一座大桥,步行穿过大桥进入老城。
再次前往大教堂,很遗憾,据说11点才开门,行程所限,只得放弃进去参观的安排了。
穿行在老城的街道,来到瑞士联邦大厦(建于1848年),这座国家中枢机构前面的广场正在布展,据说是展示瑞士的日常生活、民俗之类的,游走在广场,有些感慨……。
找到老城爱因斯坦的故居,很遗憾,没开门。
1900年,爱因斯坦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入瑞士籍(原为德籍犹太人),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创立狭义相对论,1915年创立广义相对论,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奖。1999年12月26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
据介绍,爱因斯坦当年曾是伯尔尼联邦专利局的一名职员,也在伯尔尼大学工作过,就在伯尔尼创立了狭义相对论。
虽然是阴沉沉的天,我们最后还是找到了玫瑰花园,这里是一览老城全景的最佳位置。
据介绍,伯尔尼曾经位列世界十大最宜居城市、全球最安全城市之一,被称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国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