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凡到北海的游客一般都要去老街逛逛,看建筑、看历史、观风情。
老街即珠海路,始建于1883年,形成现在的规模是在1927–1930年间(1926年,北海脱离合浦县管辖后街道拓建),全长1.44公里,宽9米,沿街几乎都是中西合壁骑楼式建筑。
骑楼式建筑既是道路扩展,又是商铺延伸;既避风雨,又挡炎阳,19世纪风靡东南亚,后为南洋返乡华人效仿,今多见华南沿海地区,曾经是当地城镇的主要建筑形式。
这是老街的西入口,石匾上可见“升平街”(拓建前的街道之一,现为珠海西路)。
沿街漫步,东张西望。连续几天降温、大风后,终于放晴了。
老街几处雕塑分享:
礼拜堂前的留声机,这在当时是稀奇的西洋玩意儿。
海外来的旅行者。
疍家女赶海归来(疍家人过去被称为“海上吉普赛人”)。
老外在老街的休闲生活。
疍家女的“咸水歌”。
北海商界“四大天王”(陈鸣东、吴栋南、罗振东、梁戴三)。
老街上的摇水井。
无声电影。1903年英籍医生李慧莱把电影机和影片带到北海,北海成为中国最早看到西洋无声电影的城市之一。
1886年,英国大英传教会在北海创建了第一所西医院—普仁医院,这是医院的第一、二任院长:柯达、李慧莱。
齐白石当年也来过这里。
老街上很多建筑有挂牌说明,其中较有名的两处:
丸一药房,1936年的“9.3事件”就发生在这里。当年丸一药房的老板是日本人(间谍),当时驻北海的19路军60师在查实后,组成便衣队上门刺杀了这个日本间谍。事后日本军舰两次进逼北海,企图强行登岸,都被60师阻拦。看了介绍,心里很痛快!
接龙桥双水井,据介绍此井约200年了,被传得很神奇:一是距离海边不足百米,井水一点不受咸碱影响;二是水井周围形成了高寿群体;三是井水酿酒口味纯正。井水除了供给当地居民,水井旁建有蓄水池,修暗渠通海边,终端再建需水池,井水卖给渔民和过往船只。
其他一些挂牌说明。
基督教礼拜堂在老街很显眼。
厚重的老建筑。
海关大楼,只能隔栏观看。
老街处处风情。
老街两旁有许多小巷,其中最有名的肯定是“摸乳巷”,宽约0.7米,据说是老街小巷中最窄的,至今仍在使用。
老街的其他小巷。
老街的消防车,也算一道风景。
到北海,老街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