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先验认识论及其对当代教育研究方法论问题的启示——
(2021-01-29 19:48:57)
标签:
365 |
分类: 教育研究 |
西方先验认识论及其对当代教育研究方法论问题的启示
——学习叶澜老师《转化融通在合作研究中生成——四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的一点体会
孙绵涛
摘要:研究方法论,是对确立研究方法,选择研究方法和运用研究方法背后的理论进行研究而形成的哲学认识论。认识论先发端于本体论的研究,认识论包括认识过程和认识结果知识论的研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理性在知识研究中的作用,笛卡尔、康德、胡塞尔和黑格尔等哲学家分别研究了理性中的观念和思想、先验的概念和意识在认识中的作用。这些研究,对教育研究方法论提供的重要启示是:要重视教育研究中研究者理性的作用,以及要发挥研究者理性中观念、思想和意识的作用。
关键词:教育研究方法论 先验认识论 启示
作者简介:孙绵涛,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所长兼教育改革与教育效能研究院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与教育管理基本理论、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教育行政、教育效能、教育组织行为。
当前教育研究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涉及到研究的方法论问题。研究方法论,简单地说,就是对研究方法背后的理论,也就是对确立研究方法,选择研究方法和运用研究方法背后的理论进行研究而形成的理论。这种理论就是哲学本体论,哲学认识论和哲学价值论,但主要是哲学认识论。因为哲学认识要探讨事物和现象是什么,这自然就是本体论的问题;哲学认识论还会涉及到认识主体的需要和认织对象的属性,这自然又是价值论的问题。所以将哲学认识论作为研究方法的方法论,其本身就包含了哲学本体论和哲学价值论。当然,作为哲学认识论本身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是目前所有哲学认识论中相对科学的认识论,所以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作为研究的方法论应该是毫无疑义的。这也是人们一般讲的研究方法论是哲学认识论中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原因。过去,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如何指导教育研究研究得比较多,这两天刚好看到叶澜老师文章《转化融通在合作研究中生成——四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中有专门内容探讨西方先验认识论的问题,引发了笔者一些思考。这里不揣浅陋,仅就西方先验认识论及其对解决教育研究中存在的方法论问题谈一点个人初步的认识。
西方哲学发端于古希腊哲学的本体论,主要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由于不同的学者对这这一问题回答各不相同,人们开始探讨为什么研究同一世界是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于是哲学研究出了第一个转向,即由哲学本体论研究开始重视哲学认识论的研究。在认识论研究中出现对认识过程的研究及认识结果知识的研究。这可以说是认识论的第二个转向,強调既研究认识的过程,也强调研究认识的结果知织。
亚里士多德对认识结果知识的研究,将知识分为理论、实践和技术知识三类,提出人的理性在这三类知识形成发展中的作用。往后认识论中研究理性(虽然人的非理性在人认识中也有非常重要作用,这种非理性作用,直到叔本华、尼釆、海德格尔和萨特等哲人创立非理性哲学后才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在人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就成了认识论中的一个重要领域。由此引发了认识论中的第三个转向,即研究认识过程、认识结果到研究理性在认识中作用的转向。
在以培根为代表的经验论中,理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认识对象的抽象概括的归纳活动中,在亚里士多德那里,理性的作用表现为推理的演绎活动之中。在先验论哲人笛卡尔看来,理性是“我”作为一个思想的存在所具有的先验认识能力,理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人的主观观念之中。而在康德那里,人的理性认识能力体现在感性、知性和理性三个层面。在感性层面,人们可感知存在于一定时空中的事物和现象,在知性层面,人用先验存在的范畴去观照感知中的对象,使这一对象与某一范畴相对应,人而使这一对象以清晰范畴的形式加以呈现。以往是人们的认识是围绕对象转,而康德发现,认识的对象只有与先验存在的范畴相符才能被认识,这样,认识对象就围绕认识主体的范畴转了。这就是康德所说的认识论中哥白尼式的革命。在理性层面,人们所面对的不是感性和知性所能认识的现象界,而是一个人们所不能认识的非现象界的物自体。康德的先验人学的认识论,只研究了可认识的现象界,却止步于非现象界,这种非现象界可能是历史唯物义说的现象界背后的本质或规律,也可能是唯心主义所说创造现象界的神秘力量(上帝或神)。可以说,康德研究理性的作用,主要还是研究理性中主观观念的作用,但康德的先验理性认识论是一种不彻底的先验理性认识论,在感性阶段,康德这种对主观理性作用的研究还多少带了些经验认识论的成分。康德留下的这些先验认识论的遗憾,由后继哲学家胡塞尔和黑格尔来完成。胡塞尔黑格尔两位哲人主要强调理性中主观意识的认识作用。先验认识论发展到这里,完成了认识论和第四次转向,即形成了由主要研究人的理性在人认识中的作用,到研究研究人理性中主观观念(思想)在认识中的作用,到研究人理性中主观意识在认识中的作用。在胡塞尔那里,前期主要强调纯粹意识(将外界事物和外界事物在意识中形成的意象搁置起来)在本质直观(用纯粹意识透过现象直接认识现象的本质)和先验还原(在纯粹意识中认识自然科学、纯数学和纯逻辑的可能性)的作用。但到后期,胡塞尔受其学生海德格尔的影响,又比较重视生活在人认识中的作用,可以看出,胡塞尔的主观意识认识论也是不彻底的。在黑格尔那里,主要研究人的主观意识如何人人个体意识发展到社会意识再发展到精神意识(绝对精神),然后再由绝对精神转化为精神现象和自然现象这一完整的过程。可以说,先验认识论到黑格尔这里,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主观意识认识论的体系。
经验认识论和先验认识论,前者强调经验的作用,后者强调先验理性,先验理性中的观念和意识的作用,而忽视了人的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只有马克思主义创立的实践认识论,才真正克服了经验认识论和先验认识论的不足。特别是在毛泽东所著的《实践论》中,将人的认识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其特点是直接性和间接性,理性认识是对认识对象本质规律的认识,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的特点。人的认识过程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的过程。毛泽东的这些论述,基本上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认识论的体系。至此,哲学认识论实现了由经验认识论、先验认识论向实践认识论的转向这一相对完整的发展过程;哲学认识论中对理性作用的探讨,也由一般理性作用的探讨到先验理性作用探讨,再讨科学理性作用探讨这一完相对完整的过程。
西方先验认识论对解决当代教育研究中深层次方法论问题提供了重要启示。笔者以为,先验认识论重视理性作用、重视理性中观念或思想的作用,重视观念中已有的概念范畴的作用,以及重视意识的作用等,这些都对我们人事教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启示,以下试讨论之。
首先,教育研究要重视人的理性的作用。 对重视理性在研究中的作用,过去人们重视不够,以为这是一个不证自明的问题。其实不然。理性有多种理解,这里所说的理性指的是通过辩证思维的过程,这地过程既包括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也包括概念、判断、推理的过程。可以说,无论是实证研究还是思辨研究,都是以理性的思维过程为基础的。在实证研究中,主要运用的是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理性过程,而在思辨研究中,主要运用的是概念、判断、推理的过程。在研究中重视理性作用的同时,还必需注意与理性相对的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对人的认识,但这种作用,不能单独对人的认识发挥作用,只是强化或弱化这种理性的认识作用。我们从事教育研究,主要要重视理性的作用,当然也要发挥好非理性对理性认识的强化或弱化作用。
其次,要重视研究者已有概念的作用。做教育研究,一个很重要的工作是要形成概念及概念体系,以使研究成为一种理论创新的研究。以往做研究,比较重视从具体认识对象中抽象出抽象的概念,但不太善于运用自身已有概念范畴在认识和提炼新概念范畴的作用。事实上,从认识对象中抽象新概念范畴的过程,是认识者旧有的认识概念范畴与新的认识概念范畴相互作用的过程。如果认识对象能用已有的范畴来概括,就要用已有的概念范畴来概括,否则就要从新认识对象中概括出新的范畴。这里还要说说区分材料中已有的概念和人们通过分析已有的材料抽象出新概念的关系。以往的教育研究,出现过只止步于从已有的事物或现象中去发现那些现存的概念,而形成概念的理论体系或概念的学科体系,而不太注意从事物或现象中抽象出新的概念来组成新的理论或学科体系的问题。笔者将前一种研究称为自然生成方法论研究,即找出人现存的材料或事物现象中概念形成某种体系,后一种研称为人为抽象方法论研究,即人现有的材料或事物现象中抽象出新的概念形成某种体系。前几年,笔者的几位硕士研究的学位论文,分别对国内外教育学著作或教材的概念范畴做了研究,发现西方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几乎所有的范畴都是学校、教师、学生、教学等,其研究基本上是自然生成方法论的研究,后来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康德的《康德论教育》,以及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等著作中既有自然的概念,也有抽象的概念。可见这些学者综合运用了自然生成方法论和人为抽象方法论。中国的教育学著作,从《学记》,韩愈的《师说》到当代的大多数教育学教材或著作,基本上是在自然生成方法论基础上形成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当前几本影响比较大的教育学教材。看来在中国要形成有教育学自己相对独立的新范畴体系,还要在人为抽象方法论上付出艰难的努力。
再次,要重视研究者观念或思想的作用。研究的过程,不仅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也是一个价值生成的过程。因为在研究中,研究者的主观需要要作用于认识对象的属性,这时认识的对象才有可能被认识,这一认识过程的完成,既是价值过程完成的过程,好是价值形式呈现的过程。人们一般以为,研究都是从现有的基础或事实出发,因此做研究主要是基于事实判断。其实不然,做研究没有纯粹的事实判断,任何研究都是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共同作用所完成的。这首先是因为,研究对象不是纯粹的事实,研究对象是事实与价值的统一体,无论认识的是自然现象还是社会现象,这些现象都是事实与价值的统一体。然后是因为人们从事实判断出发去做研究时,价值判断已经介入了,这种价值判断就体现在研究者的研究设计中。所以说那种认为做研究必需从事实出发,排除思想或观念的作用,有如孔德那样,把实证科学当作最高的科学,过分强调实证的作用,是与实际的研究过程是不相符的。
最后,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客观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可以说,意识是理性、观念、思想等的基础,研究理性、观念、思想和先验概念,如果不研究意识,理性、观念、思想和先验概念的研究就失去了根基。研究意识,就要研究在意识中,人的理性、观念、思想和先验概念是怎样形成的。在这方面,康德、胡塞尔和黑格尔在哲学上都做了非常独到的研究,对我们研究理性、观念、思想和先验概念的生成、运动和发展都有的这样或那样的帮助。然而,我们对意识的研究还不能停留在哲学研究这个领域,还必需重视认识心理学、脑神经科学的研究,去科学地揭示意识这一现象的规律,这样就可以更好地人事教育研究。
2021年1月29日19时24分写于武汉寓所古林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