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加强我校教育学一级学科建设的几点建议

(2017-06-06 16:18:44)

关于加强我校教育学一级学科建设的几点建议

 

孙绵涛

 

近一段时间,根据学校领导的要求,认真学习了沈阳师范大学教育学《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学科中长期建设规划(20162030)》和《沈阳师范大学教育学科“十二五”以来发展综述》两份文件,并与二级学科负责人,有关学科成员及部分青年教师等二十余人进行了个别访谈。以下依据学校领导提出的“既着眼于现实需要又考虑长远发展”和“稳定现有学科格局和对学科加以改造相结合”的原则,结合我初步的学习体会,以及了解到的一些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中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问题,就下步如何加强我校教育学一级学科建设的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供学校领导参考,有不对的地方,还请学校领导批评指正。

1、我校教育学基础比较厚实,特别是近些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绩骄人。学校在《沈阳师范大学教育学科“十二五”以来发展综述》中,对教育学的近几年的发展建设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在教育学20162030的中长期建设规划,对教育学一级学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又做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规划,为下步教育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在的任务主要是如何巩固和扩大已有的成绩,不断总结和运用已有的经验,借鉴好外校的建设经验(如为多出成果和扩大学科影响,继续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等多种方式,建立广泛学科建设公共关系,参加或举办各种全国性和国际性的学术会议等经验),认真落实规划上各项任务和措施,扎实推进,逐步地实现一级学科建设目标,以谋求更大和更高水平的发展。为此,要将规划上的这些任务指标和措施科学合理地向各个二级学科进行分解,在一级学科统筹下,以二级学科为基础,协力完成规划上提出的各项目标和任务。

2、要扎实把二级学科建设好,为一级学科的发展打下牢固的学科基础。当前二级学科建设总体态势良好,但也存在如下比较突出问题:一是二级学科发展不平衡,有的二级学科力量强一些,成果多一些,有的力量弱一些,成果少一些;二是二级学科内部成果也不平衡,成果集中在一两个学科成员身上,人均科研成果比较低(当然这也必然导致教育学一级学科也存在人均成果比较底的现象),有的学科成员甚至近五年来没有用得上的研究成果,或者只有一、二项成果可以用得上;三是有的二级学科研究方向还不明显;有的二级学科的研究方向只是学科负责人或学科带头人的方向,学科其它成员对这一方向还未形成共识,存在着学科带头人和学科成员各吹各的号,各干各一套的现象;四是由三这种现象也导致了二级学科队伍建设的隐患,即学科队伍是散的,难以形成合力,直言之,有些二级学科的队伍还没有真正形成。为此,要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当前二级学科存在的上述问题:一是要解决有的二级学科队伍和成果薄弱的问题,二是按填写有关表格(如博士点申报表)的学科成员的成果要求,提高每个学科成员研究成果的产出量,三是真正形成各二级学科的研究方向。二级学科的研究方向并不一定是二级学科本身,而是在二级学科某些研究领域遂步生长出来的大家基本认可的研究领域。当然,每个学科成员都有自已的研究兴趣和研究领域,以形成富有个性的学术形象。但学科成员要有意识地将自已的研究与二级学科的主要研究领域有机地结合起来,二级学科的带头人也要善于将学科的优势研究领域,包括自已有一定影响的研究领域变为全学科的共同研究领域。四是在凝聚二级学科研究方向中建设好学科队伍,在学科的年龄、职称和学源以及学科领域上形成一个较为合理的结构。

三、要着力打造二级学科的研究特色。对有些二级学科研究领域特色不甚明显的要使其尽快形成自身的特色;有一定特色的二级学科要使其做大做强,进一步扩大影响和发挥更大的作用;对研究特色较明显的二级学科,要巩固和扩大这些学科特色的社会影响,充分发挥这些学科特色在人才培养和促进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所谓学科特色大家知道,是人无我有,人有我强,现在又加一个是国家急需。这也就是说我们的学科特色是别人没有研究的我在研究,别人研究了的我的研究成果突出,我的研究是国家经济社会建设所急需的。学科研究特色和学科研究方向的形成相同又不尽相同。有的学科研究方向就是该学科的特色,有的还要在原有研究方向基础上再加以提炼或强化。因此,形成二级学科的特色,既可以在原有的研究方向上发展,也可以从新的研究领域重新加以提升。从现在掌握的情况来看,我校教育史和比较教育学科多年来一直从事的“教育遗产和社会教育”这一研究领域,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且具有显著特色的研究方向。这一研究方向,基本上别人没有研究的,或者说别人有些研究而该二级学科这一研究方面的成果更丰硕,影响更大,而且教育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研究中的一个少有研究但非常重要,且教育部又非常重视领域;社会教育又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且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但当前对其研究又不够,社会教育人才是当前我国稀缺的人才,急需大力培养。由此可否认为“教育遗产和社会教育”研究方向是一个非常有特色有前途的研究方向。为此,建议在继续加强其它学科特色方向建设的同时,将这一研究领域既作为该二级学科的特色,也在一定的程度上作为我校教育学一级学科的特色重点加以建设,在组织队伍、专业建设、研究成果和社会影响等方面全力支持,以使这一学科特色在我校教育学的学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要充分调动学科成员的积极性。为此要了解学科成员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想法、处境和困难,尽可能为他们排忧解难。比如,现在有的学科成员教学和行政事务负担过重,没有精力和时间做科研;有的50岁以上的学科成员科研积极性不是很高;有的学科成员比较重视教学,不太重视科研,因为这些学科成员觉得教学中ABCD四个等级中的“A”级比较难拿,而科研中的优秀等级,由于条件不是很高比较容易得到;有些学科成员成果符合条件,但职称难以解决;有些学科成员认为,对于成果特别突出的二级学科和教师,除学校给予奖励外,学部是否也可考虑给以一定奖励,等等。为此,要采取得力措施,减轻学科成员的教学和行政工作的负担;认真做好年龄较大的学科成员的工作,使他们能继续为学科发展出大力;要适当增加科学研究中优秀等级的难度;在职称名额的分配上,适当给学校重点学科以倾斜;在学科经费的分配、使用和比照学校有关奖励政策的基础上,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等。

五、要切实发挥各学院(所)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 。现有的学院认为学科建设由学部来管,学院只管专业建设。其实,作为一个独立的二级学院或所,从分管的工作和责任上来说,应该在建好学科队伍或建设学科队伍的过程中,既建设好学科,又建设好专业。而且我们也都知道,在大学的教育中,没有脱离专业的学科,也没有不以学科为支撑的专业。虽然二者在建设要求和具体做法上会有些不同,但学科与专业之间在知识等要素上的难以分割性,在其队伍的建设上也都是基本一致的。为此,需要进一步明确,学部在学科建设上,只对一级学科的建设发展规划和一级学科重大事项(如学位授权,特别重大项目等)的申报上,或某些特殊二级学科或研究领域起统筹和指导作用。各学院(所)在抓专业建设的同时,必需要抓学科建设,并对所属二级学科的建设负有直接的责任,要主动解决本院所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谋划本院所学科的发展,不可对本院所内二级学科建设不管不问或少管少问,更不能将学科建设的任务推给学部,当然学部也要强调和鼓励院所在学科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六、要集中精力建设好现有的二级学科和有关研究领域,当前不宜将建设的摊子铺得过大。鼓励教师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但不宜提倡开辟二级学科的研究领域和学校现有二级学科中已有的研究领域,可将这些教师的研究领域纳入到已有的二级学科研究领域之中,对现在的力量加以整合和调整,使之逐渐形成一定的优势。对于要求在某一研究领域的基础上建立新二级学科或新的研究机构应采取积极而又要慎重的态度。如对于当前是否要成立教师教育研究所这个问题,从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科研究的需要来说是必要的,因此从总体来说教育学科有必要建立教师教育研究所,但近期要建立这一研究所似乎在研究力量和基础等条件方面还不甚成熟。为此,可否再更专门更广泛地听取意见,如认识比较一致,可先成立的一个筹备小组,对这一研究所成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充分论证,于此同时先组织有关研究人员,对教师教育的某些领域先行开展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待时机成熟再成立教师教育研究所。

七、要改革教育学科现行研究生层次人才的培养模式,变各学科专业封闭式培养为半开放式培养。人才培养是学科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促进学科发展的基本渠道之一。因此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将有利于提高学科人才的培养质量,提高学科人才培养的声誉,推动教育学一级学科和各二级学科进一步发展壮大。所谓封闭式培养是指各学科专业对本学科专业的研究生培养包打天下,这个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基本上都是这个学科专业的老师在上。由于各个二级学科专业的发展水平不一样,这种做法,一方面难以保证各二级学科人才培养的质量水准,另一方面也浪费不少的人力资源,增加教师的劳动量,使一些学科专业的教师感到负担比较重而无充裕的时间从事科学研究。所谓半开放式培养是指将所有教育学二级学科中的基础课,如教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外教育史研究,教育心理研究、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研究等,由学部统一安排由有较高学术水平,有较丰富的研究生教学经验的教师统一给各二级学科专业的研究生上这些课,而各学科专业的老师只上本学科专业的专业方向课。这样进行改革,既可以为所有学科专业方向的研究生奠定扎实的知识基础,扩大其学术视野,提高各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同时也可以减轻各学科专业老师的负担,让这些老师腾出较多的时间从事科学研究。为此,建议学部适时采用这种半开放式培养模式,对现行教育学所有二级学科专业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改革。

八、要强化学科建设发展的“三学”,即学术人格、学术精神和学术氛围。这是学科建设的根本,也是学科发展的软实力,不可忽视而必需要花大气力认真抓好。我们知道,大学是研究学术和传播学术的地方,学术人格、学术精神和学术氛围是大学学术本质的内在要求和体现。学科建设本质上也是一种学术建设,是大学学术发展的核心,因此,学术人格、学术精神和学术氛围,也是学科建设本质的内在要求和体现,是学科建设题中的应有之意,在学科建设中要高度重视。所谓强化学术人格,是要使学科成员以真理为友,以原创立命,板凳甘坐十年冷,不媚时,不媚上,语不惊人誓不休,使自已真做学问,做真学问,真有学问,以学术作为自已安身立命之本,以自身的学术人格为荣;所谓强化学术精神,是说学科成员在学术研究中,要有独立、自由、团结协作,以及为学术而献身的精神;所谓强化学术氛围是指要经常开展学术活动,特别是教师和学生自身开展的学术活动(指除开请外校专家讲学的活动,因为这一活动各二级学科比较重视且做得比较好)。比如,对于二级学科来说,要求每个二级学科每个月组织一次师生共同参与的学术论坛或学术沙龙;对于教育学一级学科来说,学部每年要组织一次由全学科师生共同参与的教育学一级学科学术年会,以使这些学术活动形成一种学术传统和学术文化。我校教育学学科建设如果有了上面所说的学术人格、学术精神和学术氛围,我们的学科建设就有了学术底气或内在的发展动力,学科建设就会以它应有的逻辑向前发展。这样,我们的学科建设就可以做到处世不惊,以不变应万变。

九、要有比较充足的学科建设经费。这是学科建设最为关键性的物质条件。过去我校教育学一级学科和公共管理一级学科是辽宁省一流特色学科,教育学科每年可以从省里得到二百多万的学科建设经费,各二级学科也可从中得到相应的学科建设经费。从一定意义上说, 我校教育学科这几年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与省里的学科经费支持有比较大的关系。现在全省一流特色学科都取消了,这次我校教育学科又暂未列入辽宁省一流学科建设的范围,相应的也就从省里得不到比以往更为丰厚的经费支持了(听说辽宁省给每一个一流学科建设的经费为1000万)。在这种情况下要开展教育学一流学科的建设,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另外,鉴于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现已纳入到教育学一级学科中来建设,由于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是一个独立的研究所,学科研究人员多,研究领域多,研究成果也比较多,相应的所需要的学科建设经费自然也要比其它二级学科多(原来在公共管理学科就得到辽宁省一流特色公共管理学科较多学科建设经费的支持);另外,教育学科现在又面临申请博士点的任务,所需的建设经费会更多。为此,建议学校每年给教育学科划拔不少于500万经费,这样才有可能以一流学科为基准,开展教育学科及其二级学科的学科建设工作,才有可能实现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目标。

 

2017年6月5日22时20分

于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516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