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政策研究》“六个基本”的若干思考
汪 阳*
万里机缘,学生有幸与孙绵涛教授结为师生,拜于孙教授门下是学生一生学术之荣幸。上学期听完孙教授讲授的《教育管理学》后,一直有种“千里无垠沙漠,一汪甘澈清水”的余感。这学期再次有幸聆听孙教授的《教育政策研究》,实感万分之荣幸!至结课之际,心中感慨万千,虽千言万语无法表达,但愿以不成熟的理解和思考向老师汇报,同时与同学们分享。本文将以“六个基本”的形式谈一下对孙教授《教育政策研究》的上课体会与课后思考。“六个基本”是孙教授一生潜心学问的“秘方”,学生虽学力有限、水平低浅,在此,愿以“六个基本”的形式向大家呈现自己的体会与思考。
一、基本概念
(一)教育政策本质:教育政策的本质属性。
(二)教育政策:教育政策是国家为实现教育目标、完成教育任务而协调教育的内外关系所制定和实施的战略性和准则性的规定。
(三)教育方针:是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体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它规定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的与途径并以权威的文件来表述和颁布。
(四)教育法:国家机关制定和认可的有关教育方面法律规范的总和。
(五)教育行政:国家对教育的管理。(范围上、形式上、大教育观)
(六)价值:价值是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所产生的一种效用关系。
(七)教育政策价值:教育政策主体与教育政策属性间在教育政策活动基础上形成的效用关系。
(八)伦理:
(九)1. 广义:除开以法律调节以外的所有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
2. 狭义:除开以法律调整来处理人与人之间尊卑、长幼、血缘关系的行为准则。
(九)教育政策伦理:教育政策主体在先验基础上在教育政策活动中形成的除开以法律调节处理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规范。
(十)教育政策分析:是教育政策分析者运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对教育政策的内容、过程、环境及价值进行分析,从而为实现教育政策目标的一种活动。
二、基本理论
(一)教育政策本质论
孙教授从内涵和外延的角度,系统、全面、赋有逻辑的分析了教育政策的含义表达及其实质,清晰饿说明了本质与教育政策内涵与外延的哲理逻辑。并就教育政策的外延具体分析了教育政策与教育方针、教育法、教育行政的关系,使得我们对于教育政策本质的把握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论自觉。
(二)教育政策价值论
在这一讲,孙教授从“是什么”的逻辑起点出发,深刻剖析了本质与价值的关系,导出了教育政策价值研究的相关理论,并基于基本理论对当代教育政策价值问题进行了反思。
(三)教育政策伦理观
孙教授首先带领我们追思了伦理的渊源,以此为基础科学的界定了教育政策伦理的内涵与内容。充分的检视了当代教育政策伦理所存在的问题,并就此说明了如何使得教育政策伦理得以回归!
(四)教育政策分析理论
孙教授从“什么是教育政策分析”、“教育政策分析的内容”、“怎么进行教育政策分析”三个逻辑维度,科学、全面的阐述了教育政策的分析理论。在此,我想着重提一下孙教授构建的教育政策分析的内容范式,它包括:内容分析、过程分析、环境分析、价值分析四个环节。这一范式具有很大程度的普适价值。
三、基本框架(略)
四、基本逻辑
孙教授的教育政策研究是对应逻辑与递进逻辑,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的完美统一体。
教育政策研究总体上可以概括为两个维度—理论维度与实务维度,其中理论维度包括教育政策本质论、价值论、伦理观;实务维度包括教育政策分析理论。下文将从理论维度内部关系、理论维度与实务维度之间关系两个方面论证教育政策研究的逻辑关系。
(一)对应逻辑与递进逻辑
1. 对应逻辑:
(1)理论维度内部关系:教育政策研究本质论、价值论、伦理观三者之间是相互对应的。这是由于:第一,本质是离价值最近的一个范畴;第二,伦理问题本身就是价值问题。
(2)理论维度与实务维度之间的关系:教育政策本质论、价值论、伦理观三者是与教育政策的分析理论相互对应的。这是由于:只有掌握好理论维度的三大理论才能科学有效的进行实务分析,实务分析的反馈也可以反作用于理论维度三大理论的不断发展完善。
2. 递进逻辑:
(1)理论维度内部关系:教育政策的本质决定教育政策的价值与伦理。
(2)理论维度与实务维度之间关系:只有先掌握教育政策研究的基本理论,教育政策的实务分析才有进行之可能。
(二)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
1. 形式逻辑
(1)孙教授的每一讲内容都是其自身高超哲学思辨的升华与结晶,孙老师这些理论的构建过程就包括了概念、判断和推理。因此是形式逻辑的有力彰显。
(2)孙教授的教育政策研究理论都是在深刻把握学理分析与实践反思间矛盾运动关系的基础上而构建的,也是在这一辩证关系中的到发展和推崇的。
五、基本问题
(一)听懂的问题
1. 关于教育政策内涵表述。
孙教授从性质和状态两个层面分析了教育政策内涵的表述实质,这就为我们以后分析概念提供了一般范式。
2.本质与价值的关系
孙教授认为本质与价值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区别在于:本质是事物的根本属性、价值是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效用关系;联系在于:两者的定义都涉及了事物的属性并且存在对应与递进的逻辑关系。这种理解有助于我们在以后的学术活动中避免产生“硬伤”。
3. 教育政策伦理的基本内容
教育政策伦理的基本内容包括人道、民主、平等、公益。这一理论解决了学术界对于教育政策伦理的混乱状态,明确了四大基本范畴,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教育政策伦理有伟大的现实意义。
4. 教育政策分析的内容
它包括内容分析、过程分析、环境分析、价值分析。这为我们开展教育政策实务分析提供了一个基本的范式,其具有普适意义,可以迁移到其他政策类型的分析中去。
(二)自己的思考
学生对于教育政策分析的内容有以下浅略的思考:教育政策分析的内容能否整合成内容分析、过程分析、价值分析?学生认为:过程分析包含了环境分析,因为教育政策的
活动过程是时时刻刻与其环境发生互动的,因此过程本身就是与环境不可分的。
六、基本感受
(一)知识哲学
孙教授的教学过程非常重视知识的传授,因为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孙教授传授的知识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知识,其具有很强的普适价值。这是孙教授哲学思辨张力与人格力量的交融与升华。
(二)执着基础理论研究,为中国教育学术创立了一大批理论
孙教授曾今说过,学者首先要有自己的精神乐园,其次要实现自己的精神乐园。孙教授一生潜心学问,不跟风,不随潮,执着于基础理论的研究,创立了一大批理论。尤其是体制论与机制论,其中体制论现已被全文翻译成意大利文在外公开出版,国内外知名学者也予以很高的评价,如暨南大学袁祖望教授、知名学者邹海燕都对孙老师的教育管理六轮致以崇高的评价,其文章都刊登在中国教育权威杂志——《教育研究》上。
(三)以身为教,人格教学
孙教授潜心学问的态度不是说出来的,是我们感受到的并为之所震惊的。几十年如一日,田家炳教育书院最后一个熄灯的办公室永远是孙教授的研究室,最后开走的一辆车也是孙老师的那辆车。孙老师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在教学研究中,处处散发着其独具特色的人格魅力,这才是大师,真正的大师!
(四)精深的教学思想境界
孙教授一直说:我把你们当作精神领袖来培养,你们出去后一定要做思想上的领导者和实践上的改革家。思想是人的根本灵魂所在,只有在思想上站起来,人生才能真正走向巅峰。孙老师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因此:我们要,学名师,做名人!
最后,在这里,我想说一句:孙老师,您在潜心学术,追求精神家园实现的执着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身体!因为您身体的健康,是中国教育学界的一大幸事;因为您是中国教育学界的中流砥柱!
*
汪阳,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管理专业2010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行政与教育政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