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统编本教材“新作文体系”的思考(一)

(2019-12-09 13:54:08)
标签:

教育

变革

习作

新教材

阅读

分类: 教育教研

对统编本教材“新作文体系”的思考(一)

引言

聚焦新教材从聚焦“新作文体系”开始。 统编本语文教材使用以来,参加培训活动,我们常常听到的一句话是“聚焦新教材××××××”,聚焦新教材的什么?应该聚焦的是新教材编排系统的变化,引领的是如何面对这些新的变化,如何迅速跳出旧教材的老圈子,用好新教材的新体系。

对统编本教材“新作文体系”的思考(一)

本文主要讨论统编本教材习作教学的变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统编本教材基本形成了一个新的作文体系。

统编本语文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设立独立的习作主题单元,一直到六年级下册。也就是说随着统编教材的正式使用,从此结束了小学阶段习作教学没有独立教材的历史。这是统编本语文教材本次改革的一大亮点。

习作与阅读平分秋色初见端倪。这主要表现在从三年级开始的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设置。每个单元基本上设两条语文要素,第一条指向阅读,第二条指向习作。两条要素,一来一回,你呼我应,体现了阅读与习作密不可分的关系。

统编本教材的新作文体系已经渗透到了普通单元的阅读教学,可见习作教学的变革力度前所未有。

聚焦统编本教材的新作文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它不仅有利于教师尽快地理解、把握习作教材的编写意图,而且对整个统编本语文教材的使用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积极地推动作用。

01

统编本教材新作文体系是相对于前面的实验教材作文体系而言的。

实验教材的习作安排在单元后面,和口语交际为一个序列,上半部分是口语交际,下半部分为习作练习。

统编本教材普通单元的习作也是安排在单元后面,但成为单列内容。从三年级开始,每册课本的第五单元全部为独立的习作主题单元,这个单元各部分之间是环环相扣,各册的习作单元能够做到前后贯通,自成体系

统编本教材习作单元内容安排

对统编本教材“新作文体系”的思考(一)

统编本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习作内容

对统编本教材“新作文体系”的思考(一)

不难看出,统编教材普通单元的习作练习与独立的习作主题单元形成了新的作文教学体系,不再是“随心所欲、零敲碎打”了。认真执行并落实这一体系,必将从根本上解决作文教学的随意性问题,从而有效提升作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02

统编教材新作文体系的形成对语文课程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教材也叫课本。课本,课本,是课程的根本。现在流行的一句话“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一语道破课本的重要性。

回顾多次语文课程改革,语文课本从来没有把“习作”单列出来。前面的实验教材,也是把习作依附在略读课文后面和口语交际连在一起,给出习作提示和要求而已。上世纪80年代的教材出现过“习作例文”。再后来的课文从来没有单独指向习作教学的。

作文教学建国前同样没有专门的教材,无论是”国语”还是“国文”课本。

可以说多少年的语文教材就是一本阅读课本。阅读教学轰轰烈烈,作文教学冷冷清清的局面一直没有打破。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习作教学单列了出来。这个《标准》为现在的统编教材编写做好了理论准备。统编教材常规单元后面的习作内容开始单列,从三年级开始每册的第五单元全部为习作单元,到小学毕业共8个习作主题单元,加强习作教学的力度前所未有。

这套统编教材打破了“阅读”一统天下的局面,多少年来语文届几乎所有的教学研究活动都是围绕着“阅读”进行的。现在有了“策略单元”,有了“习作单元”,可以说这是一次教材革命。阅读、习作、策略,“三分天下”的格局基本形成。

03

统编本教材为什么要单设习作主题单元?改革的力度为什么如此之大?

这首先要看习作的重要性,要看习作在语文课程的地位了。

“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大家知道我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朝廷选拔人才就是写一篇文章,考生靠一篇文章可以直接做官。有道理吗?事实证明有一定的道理。

因为文章的立意会透露作者思想的深刻性,会显露作者的世界观、价值观;文章的布局谋篇会显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逻辑性;文章的行文过程,遣词造句,会暴露作者学识的深浅度,包括他读书的广度及深度。

从语文课程的性质看,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习运用”的目的当然是能够运用,运用语言文字自由地表达,能够把自己心中所想比较充分地表达出来。

《语文课程标准》这样表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统编本教材如此加强习作教学改革的力度,可以说是对过去多年把“表达”吊在嘴上,而实际根本没有引起重视的现象的比较彻底地纠正。

阅读,我们真的是重视了几千年。“读书做官”影响了中国多少年。宋真宗赵恒的励学篇为什么能一直流传于世: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这几年海量阅读的呼声是一浪高过一浪。可有谁这样呼喊过习作教学的重要呢?没有,还真没有。有人以为书读得多自然而然就会写出好文章来,这只能是一个美丽的谬论!就像在海边整天看别人游泳的人,自以为看得多了自己下去游几圈没有问题一样。纸上谈兵的教训还不够惨痛吗?

大力倡导阅读,呼喊学生海量阅读,这本来是美好的,看似要在学生的心里种下阅读的火种。问题是真的是靠呼喊就能达成这个美好的愿望吗?有人以为用中高考的阅读题来倒逼学生海量阅读是最有效的办法,这个实在是值得商榷的。

教育如果摆脱不了功利主义,永远都不是真教育。用无法完成高考阅读试题来“教育”、威胁学生读书,可能会给学生的心里埋下什么样的种子?

读书明理、启智。读书是和智者对话,是和哲人交流,读书是为了更深刻地洞察世界,读书本身就是陶冶情操的过程,是为了更好地做人做事,是为了更美好地生活。对于学生来说当然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表达,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在当今这个”钱”说话算数的时代,用考试逼着孩子读书,还真是无法评论。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多少真正的文化人读书是为了应付考试的呢!我们应该给学生的心里埋下什么样的种子,才能看到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04

统编本教材单设习作主题单元,一线教师有太多的疑惑。

一线教师的疑惑主要表现在:一是知道这个单元与常规单元不同,是直接指向习作教学的单元,但在到了具体的课文不知道怎样具体的操作;二是知道习作单元要弱化字词教学、弱化内容理解、弱化语言积累,但不知道弱化到什么程度;三是习作例文,既不同于精读课文,又不同于略读课文,如何引导学生仿写,成了最直接的问题。对于常规单元的训练体系,一线教师同样有不少疑惑。

对此教材编写人员主要是通过《教师教学用书》来表达他们编写意图的。例如三年级上册的教材不过121页,而《教师教学用书》竟达到232页之多。尽管如此,太多的实际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因为教师用书的指导不可能具体到某一个环节怎样操作。再者每位教师的理解力不同,教学积淀不同,教学环境不同,因此要真正地用好这套教材,特别是单列单元(习作、策略)还真不是容易的事情。

2019年12月3日于西安当代名师教育研究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