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拿枪的警卫员——宋庆龄和她唯一的女保姆

(2011-05-21 20:49:42)
标签:

宋庆龄

历史

文学

原创

传记

文化

分类: 历史新说

                   不拿枪的警卫员

                   ——宋庆龄和她唯一的女保姆

                                    ⊙李立勋

 

 

在上海长宁区的宋庆龄陵园的主园内,坐落有一座素净的花岗石墓碑和两座洁白如玉的大理石墓椁。花岗石墓碑位于正中,是宋庆龄父亲宋耀如和母亲倪桂珍的合墓,而大理石墓椁则分落在墓碑两侧,成对称结构,它们在外观、大小上完全相同,都是120厘米长,60厘米宽。左侧的是宋庆龄墓,上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之墓”,右则的墓碑上,则刻着“李燕娥女士之墓——宋庆龄敬立”字样。

这个“李燕娥”究竟是何许人也,为什么她会和宋庆龄一起葬在宋家陵园里呢?还有,她为什么会得到宋庆龄的“敬立”呢?当你知道这个答案后,会恍然大悟,同时也会匪夷所思,原来,李燕娥正是与宋庆龄53载相伴的保姆,是被宋庆龄尊称的“不带枪的警卫员”。

1927年,宋庆龄从武汉回到上海后,在一个偶然的场合里,遇见了逃难此地的李燕娥,并把她留在自己的身边,作为贴身保姆。那时,李燕娥才16岁,“孙夫人”的大名早就如雷贯耳,因此当她第一次面对孙夫人的时候,她只是低着头,不敢看宋庆龄,也不敢言语。

宋庆龄看着她那衣衫褴褛、瘦弱不堪的身形,止不住要流出同情的眼泪,她握着李燕娥的手嘘寒问暖:“小姑娘,你多少岁了?会不会做些什么啊?家里有几口人?识不识字?……”

见眼前这位孙夫人并不像想象的那般高不可攀,李燕娥的紧张情绪消失了,她偷偷抬起头,只见她雍容大度,衣着朴素,正面目慈祥地看着自己。于是,李燕娥开始哽咽着讲述起自己不幸的身世:被父母包办、遇人不淑的痛苦婚姻,逃亡广东、颠沛上海的辛酸历程,在上海饥寒交迫、无依无靠的窘迫现状……

宋庆龄像慈母般,抚摸着她的头,哽咽道:“小姑娘,你好可怜,好可怜啊……”

孙夫人那和蔼可亲的面容以及悲天怜悯的情怀一下子让李燕娥觉得亲切许多,从此以后,她就一直追随着孙夫人,直到她生命的最后一刻。她称宋庆龄为孙夫人,而宋庆龄对她并没有直呼其名,甚至从没有把她当保姆看,而是叫她“李姐”,要知道,她可比宋庆龄整整小了19岁呢!

宋庆龄收了一个保姆的消息很快就不胫而走。慢慢地,以特工王戴笠为首的一些特务们也瞄上了李燕娥,她们想通过李燕娥,收集一些关于宋庆龄本人的情报。

李燕娥对这些并无洞察。开始的时候,她每次去市场买菜,总会碰见一些陌生人来搭讪,他们和她天南海北地聊,有时候说帮她介绍工作,有时候说帮她介绍对象,有时候话题有意无意间涉及到宋庆龄的一些境况。甚至有一次,一个年轻的小姐在和她聊了很久后,感怀她的遭遇,还送给她许多钱财和物品。

对于这些,李燕娥感到很纳闷,因此,她把这些经历都一五一十地对宋庆龄讲述了。宋庆龄盯着她,严肃地说:“李姐,天上不会掉馅饼,拿人家的就手短,他们肯定是想从你这儿打听一些我的消息呢!”

经宋庆龄这么一提醒,李燕娥恍然大悟,第二天,她就把收到的那些钱财原封不动地退回去了。再以后,她就很少和陌生人搭讪了,即使简短地谈上几句,对关于宋庆龄的话题也是守口如瓶。

特务们见此法不奏效,便改变了战略方针。

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李燕娥在出门的弄堂里,在买菜的路途中,在吵闹的街道上,总会与一个外表成熟、居家正派的卡车司机“不期而遇”。多次邂逅后,他们聊上了,并有了进一步的交往。

年轻而又不谙世事的李燕娥很快对这位司机倾心了。在开始的时候,李燕娥也有曾怀疑过他是否怀有什么目的,可他却决口不过问宋庆龄的任何问题,还信誓旦旦地说已经爱上她,并要娶她为妻。

李燕娥万分激动,坠入情网中的她总是容光焕发,心情大好。宋庆龄也觉察出她的异常反应,便漫不经心地问道:“李姐,看你最近总是神清气爽,遇见什么好事吗?”

李燕娥此时早就对宋庆龄完全信任了,因此她也不掩饰自己的喜悦,羞涩地说:“我,我似乎爱上了一个人……”

宋庆龄拉着她的手,和她一样兴奋地说:“李姐,虽然我很舍不得你,但我更祝福你,恭喜你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希望你能幸福!”

在听完李燕娥与那陌生男子的相识、相交、相恋过程后,宋庆龄感到疑虑重重,便对李燕娥说道:“李姐,为了对你的未来负责,我有义务找人帮你打听一下那人的底细。”

结果很快就出来了,那司机正是国民党派来的特务。听到这个消息后,李燕娥哭得伤心欲绝,甚至好几天水米未进。看着她那憔悴的模样,宋庆龄安慰她道,以后我会帮忙留意的,看到合适的、可靠的对象,再帮你介绍……

李燕娥抹了抹眼泪,从悲伤中走出来,坚定地说道:“宋夫人,以后我再也不找对象了,我要一心一意地陪伴在你身边,把夫人照料好……”

听完李燕娥的话后,宋庆龄大受感动,从此以后,她们的关系便从普通的主仆关系,飞跃到亲密的革命战友关系。在以后的岁月里,李燕娥果然再没动过爱情这根弦,她发誓要像孙夫人一样,独善其身,把所有的精力都奉献到革命事业里。

战时的生活一直都是颠沛流离的,可李燕娥却毫无怨言,她总是跟在宋庆龄的身边,照顾宋庆龄的日常起居,不离不弃。在香港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日军实行大轰炸,飞机在头顶上轰鸣,炸弹在地面爆响,可是李燕娥却置自己的安危于不顾,架好扶梯,掩护宋庆龄翻过墙头,进入防空洞。在重庆的时候,李燕娥和宋庆龄一起住在两路口新村三号,面对特务的严密监视,她们小心翼翼,共享“一楼之内的自由”,巧妙地与敌人斡旋、斗争。在流亡的路上,李燕娥也总是像母亲一般把宋庆龄的生活照料的井井有条,好让她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伟大的革命、抗战和解放事业中去……

她们就这样相依为命,像亲人般熬过了最艰苦的时期,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然而,宋庆龄的使命并没有完成,为了工作需要,她搬到了北京,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北京。而长期的奔波也让李燕娥日渐衰老了,她身体的毛病也多起来,宋庆龄不忍心让她继续服侍自己,便让她一个人留在上海的故居里,并用自己的薪金给她请了一个小保姆。

宋庆龄对自己的那些厚待,李燕娥都放在心里,虽然她与宋庆龄相隔千里,只能日夜思念,但她还是尽职尽责地为宋庆龄的老宅看家护院,并认真整理、保留着宋庆龄的一些珍贵文件和资料。同时,她还不间断地和宋庆龄通信,及时了解宋庆龄的近况,当听到宋庆龄最初住在后海亲王府里不适应、睡不好觉时,她比谁都难过,而当听到宋庆龄受到党和国家的深厚关照并委以重任时,她的心里又比吃了蜜还甜。

60年代的某一天,宋庆龄从北京回到上海看望李燕娥,她们一起在楼上吃饭,宋庆龄不仅做了很多她爱吃的菜,还指着座位的首席对她说:“李姐,你上座,我在边座相陪!”

李燕娥有些不安,不好意思地说道:“这怎么可以呢?你年长,还是领导,应该上座啊!”

谁知宋庆龄并不是故作虚礼,反而幽默地说道:“正因为我是领导,才让你坐北朝南的呀!要是我老高高在上,不就不平衡了吗?”

后来李燕娥每每提起这事,总是感慨不已:“老说民主民主,我看最激昂民主、最讲平等的是夫人。我虽然叫她夫人,可她却比我哪个亲人都亲。我虽然是个保姆,可夫人对我真像姐妹一样平等,一样亲……”

随着年老心衰,李燕娥常常忘记自己的生日,可是宋庆龄却记得清楚的很呢!每年阴历十月初九或初十(她是十月初十出生),李燕娥总会收到宋庆龄托人代买的礼品,有时是一些水果,有时是一些广东的家乡特产,有时是一些老年人营养品。而且,她还会收到宋庆龄寄来的生日卡,上面写着浓浓的祝福。

晚年的李燕娥渐渐积劳成疾,恶病缠身,宋庆龄总是日夜关心她的病情,甚至还会经常回到上海看望她,在她的榻前嘘寒问暖,端汤喂药。

1979年,当得知李燕娥得了子宫癌后,宋庆龄万分焦急,亲自把她从上海接到北京,不仅请人照料她的生活,请最好的医生来帮她诊病,还嘱咐身边的工作人员要像照顾自己一样照顾李燕娥。当得知她已到了癌症晚期后,宋庆龄强抑悲痛,尽量满足于她的一切要求,并抽出时间陪她聊天谈心,以缓解她被疾病折磨的痛苦。

1981年2月,李燕娥在痛苦的煎熬中死去。得知消息后的宋庆龄痛哭流涕,她捧着李燕娥的骨灰盒,不断地抚摸着,亲吻着……

百天之后,宋庆龄也追随着李燕娥的脚步,摒手西去。她们这对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姐妹,生前不能常聚,死后却永久地长眠一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