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论文——初中语文作业 “减负增效”的初尝试
(2011-09-05 17:25:55)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研论文 |
教学之初,心怀梦想,教学中的林林总总在我心中都是以最理想的姿态出现,然而教学不足两年,我便发现,自己越来越辛苦,学生越来越累,究其原因,我们早已超负荷运转了,然而努力付出的背后并不是优异的成绩,只是更加疲惫的教学和学习状态,我才意识到减负增效已经到了不得不为之的地步。
到底何为“减负增效”?“减负”减的是学生被动学习的时间,减的是学生低效学习的时间,增加的是学生自主学习,高效学习的时间,总而言之,就是减轻学生沉重而低效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在教学环节中,作业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可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锻炼知识迁移的能力,所以作业科学与否直接影响着孩子学习质量的高低,然而近些年,学习竞争压力的增加,使得很多教师和家长盲目地认为大量的作业可以帮助学生把全部身心投入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成绩,事与愿违,过量的作业只会是学生透不过气来,在繁重的作业中疲于应付,新课标所提倡的“重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更是无从提起。
纵观初中语文教学,作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大致如下:
一、作业整体划一,没有区分度,以偏盖全。
由于各种原因,学生的程度千差万别,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大相径庭,相同的作业对于不同的学生,很可能造成有的学生“啃不动”,有的学生“吃不饱”的情况,作业的效能就很会很低,另外一个学生犯的错误,很可能被老师强化为全班学生要共同面对的情况,于是出现了,为了个别学生的失误,大家跟着陪练的情况。
二、动手作业太多,动脑作业太少,不利于语文能力的提高。
在工作中,很多老师经常有这样的抱怨:“讲了这么多遍了,学生还是记不住,那就让他们多抄几遍,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于是生字、古文、背默抄三遍五遍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我曾在女生宿舍看到这样的情况,部分学生一边听歌一边写作业,问其原因说是这些抄抄写写的作业根本不用动脑,长此以往,学生写作业就变成了机械的重复,并不是发挥能动性的过程,语文能力自然长期走低。
三、教师布置作业缺乏系统性,作业目标不明确。
很多教师在作业布置过于随机,没能很好地研究每一课每一个单元的教学重点,不能及时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根本原因还是对教材研究不够透彻。教材是一个系统有机的整体,教师应该以教材为依托,找准教材背后的教学知识点,帮助学生形成逻辑严密的知识框架,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从而减轻学生对于语文“无从下手“的焦虑状态。
那么到底该如何实现初中语文作业的“减负增效”?如何把教师和学生从不堪重负的作业堆中成功地解放出来呢?我在作业的布置上进行了一些尝试,收获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课前预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1、我的生字表
门槛kǎn:门框下部挨着地面的横木(也有用石头的)。
杂乱无章:又多又乱,没有条理。
重荷hè:沉重的负担。
含蓄xù:包含。
小心翼翼yì: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巴望:指望。
磐石pán:厚而大的石头。
喧嚣xuān xiāo:声音杂乱。
深邃suì:深奥。
踌躇chóu chú:犹豫不决的样子。
2、欣赏贝多芬《月光曲》、《命运》的感受。
《月光曲》听起来格外优美,我好像看到了皎洁的月光洒进窗子来,房间里的一切都很安静,我的心情也平静下来,好像能感受到贝多芬当时悠闲安适的心情,忽然,曲调开始有了起伏,我好像置身于海上,我仿佛看到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大海。我想是不是贝多芬想到了自己坎坷的命运,所以情绪起伏很大呢?
我在《命运》中听到了激昂的曲调,似乎贝多芬在抒发自己的愤怒之情,到底是在为什么愤怒呢?是为自己不公平的命运吧,我就此查看了资料,创作这首曲子的时候,听力已经变的很微弱了,但是贝多芬并没有哀怨诉苦,而是表达了自己不服输的心情。
3、阅读困难
上课重点听:“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这样的预习作业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属于自己的导学案同时成果丰硕,经过尝试几次,学生们预习的热情明显增加,这样富有个性的预习方案很好地变教师的“要我学“为学生的”我要学”,较好地实现了预习作业的“减负增效”。
二、课后作业:学生自拟考题,倡导灵活多变的作业形式。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如果人们吃饭没有食欲,勉强地把食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最少也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如果在饥饿感的驱使下把食物吃到胃里去,那它就乐意接受,并能很好消化它。”
学生在完全抗拒的情况下,不可能高效完成作业,所以激发学生兴趣成为关键,常规的抄写作业已经无法适应学生的新情况,于是,我有了新的尝试。一次考试前最后一节复习课,大部分的内容已经讲完,剩下一段时间,我让学生自己自行复习,结果学生情绪不高,我也很难监测到自己复习的效果如何,于是,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每个同学出一道题,比一比谁出的题最好最巧最有价值,学生们的兴致被激发了出来,大家认真翻阅课本,很多学生在甚至拿出几本资料,煞有介事地出起题来,出完后六人小组,来提问解决问题,无法解决的问题留给班里共同解决,当看到大家出的题目,我呆住了,“字音辨析题”“病句题”“成语运用题”“句子赏析题”等等形式各异,质量很高,我才意识到平时自己低估了孩子们的能力,有了这次成功的经验,我的作业就有了新的形式,给所学课文出3-5道题,并给出答案,早读时讨论解决,几次下来,屡试不爽,既调动了学生写作业的热情,也很好地搜罗了每课所学的大小知识点,可谓事半功倍。
在新的课程标准背景下,进行作业改革的探索与研究是势在必行。探索初中语文作业的“减负增效”还任重道远,但是只要有热情有恒心,我想我一定会在这条探索的道路上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