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打坐入门:「身具八法」「毗卢七法」之上再加「数息观」

(2011-05-22 20:57:34)
标签:

崇仁寺

华严塔

慧日增辉

三圣殿

释大愿

四会六祖寺

杂谈

分类: 佛学知识

毗卢七支坐法

1、盘腿:跏趺坐,俗称盘腿坐,不论是双盘或单盘,以自然稳定安适放松为宜。盘结的双腿若不觉麻痛,才能久坐不疲,呈现“坐如钟”的威仪。女性足跟应与小腹保持一吋的距离,以预防腹部受压迫而引生不必要的困扰。时间不宜太长,每次约坐二十分钟,待渐入佳境,再顺应心意的需要而逐渐延长时间。
 2、竖直背脊:脊椎是上半身的主干,上达头部下至尾椎,若竖直则身脉正直,能使精微能量自然流动其中,使身心感到舒畅安适,而易于久坐。若弯腰驼背或前弯后仰,则会因内脏受到压迫,导致气血阻塞,心意驰散、佣懒或昏昧不明。但也不宜太过刻意用力挺直脊椎及肋骨,才不致造成身心紧张、僵硬,使坐禅徒劳无功──取其中道,松紧适中,即是如法。
 3、手结禅定印:两手自然放松下垂,手掌左右相叠──左掌置于右掌上,掌心向上,手背朝下,两大姆指相触结成椭圆形,轻放在腹前大腿上,手肘微向外张。由于两手掌相接,使气血互通顺畅,姿势容易安稳,心意易于平静。
 4、平放肩、胸:身体端正竖直后,还须注意平放肩膀与胸腔。松弛肩部肌肉,使其舒适平展,不可斜向左方或右方。假如平日弯腰驼背,两肩会习惯向前内含,而导致胸闷;若坐时紧张,使胸部太过前挺,也会造成呼吸不顺畅而无法静心。
 5、头正、收下颚:竖直颈椎,收下巴,轻微颔压喉结,有助于训练深长的呼吸,及精微能量的输送运行。
 6、舌抵上腭:轻闭双唇,舌尖自然抵在上牙龈。不宜用力,久之精微能量上达于头顶时,舌尖会自然卷折,齿根神经会有浮动现象,皆不用在意。坐时,若有津液产生则缓缓咽下,有利于新陈代谢,促进身体健康。不论在任何动静中,皆应练习舌抵上腭,能养成习惯则利益多多。
 7、收敛双目:眼睛是六根之首,心地之苗,极易受外境的吸引而影响心灵的清明宁静,因此不宜全张。然闭眼又容易昏沉或引生幻象,所以微张三分,将视线安住于鼻尖前端正下方的虚空,持续保持眼睛的静止不动。假如睁眼过久而觉得疲劳,则可闭眼稍事休息,待舒服后再睁眼用功。若不昏沉、胡思乱想,闭眼用功亦无妨。
 “毗卢遮那七支坐法”是古来各宗派行者,在坐禅姿势与气脉修练上所共同遵循的七项要点,每次坐中都能用心依此要点循序调理坐姿,必能早日调顺气血、通畅气脉,心灵稳定、宁明,此即“七支坐法”所隐含的殊胜功德。

 身具八法或随宜威仪坐安乐座、从殊胜善心中修皈依发心修法用的座子应后高前低,这里面既有密法的殊胜甚深关要,也可防止因久坐而导致臀部疼痛等问题。在座位下面,我们当用白粉划一个右旋万字。此万字表羯摩金刚,目的是在提醒你大师佛陀在金刚座成佛的那段历史,此外也有令自己修持坚固之意。真正的羯摩金刚是本尊的标帜,我们不可践越(故而以万字代替)。然后铺设百节草和吉祥草,草与草之间不可缠乱,草尖当指向前,这也是为了忆念大师佛陀在这种草垫上成佛的行传。另外,经典中说:「百节草能增寿」,所以用百节草作座垫有增长寿命之效;吉祥净且善」,吉祥草为能除障秽之物。在印度,当阿阇黎们遭受秽气侵染时,他们通常花一天时间躺在吉祥草苑中。因此铺设吉祥草有净除障秽的功用。

 
  
「身具八法」中的八法,是指在「毗卢七法」之上再加「数息观」,如嘉瓦‧温萨巴所说:

 

   「足手腰为三,唇齿舌合四,

  头眼肩息四,即毗卢八法。」

 

  我们的双足应结「金刚咖趺」,但在尚未修习密法「圆满次第」的阶段,作「菩萨跏趺」或〔半跏趺〕等均可;二手结定印,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大拇指相抵,置于脐间;腰应挺直,各脊椎骨应当如铜钱上下重叠一般地保持垂直。(大师又进一步解释说:身直的话脉也直,脉内流动的风也直,这样一来就会提高心的堪能性。)牙齿和嘴唇不要故意闭拢或张开,应保持自然:舌尖抵住上颚,这样作就不会有口干的毛病,也可以防止在入定时滴口水等,有这些要点在里面:头应前倾,下巴内收,略抵喉结;〔眼观鼻端〕一语,实际上是指能见鼻的两侧即可,这有易断沉没与掉举的关要,有人修定时闭目而住,这样做是不对的。其它宗派的人说,上根者应眼观虚空作「法身观」等,但在本派中不这样做;二肩当保持水平,不可一高一低,此即「毗卢七法」。

 

  这里面有极为重要的圆满次第甚深关要,但现在不便明说。这些身关要的重要性,如洛札玛尔巴所说:「仅我玛尔巴译师之坐法,总集藏地一切修法亦难以匹敌。」「毗卢」是指毗卢遮那佛,该佛是清净色蕴的净分所显现的本尊。所以,称此七法为「毗卢七法」,是从这方面来说的。

 

  第八种法为「数息观」。如果心王与不善心所相应的话,要生起殊胜善心是很困难的。例如,当我们极为生气的时候,想简单地依靠念诵「为利一切母亲有情」等文来生起菩提心,那是一点儿也办下到的。因此,在心王与不善心所相应的时候,我们暂时先不忙于生起善心,而应先将心转为无记状态,然后再转为善心就容易多了。譬如,一块白布被污染时难以染色,但用水将它彻底地清洗之后,它就能被染成红、黄等各种颜色,非善非不善的无记心就像无垢的白布一样。

 

  那么,怎样以「数息观」将心转成无记呢?首先,摄心向内观察自己的动机,如果发现它受到贪瞋等烦恼影响的话,(我们便应专注于自己的呼吸:)用鼻孔向外缓缓地呼气,不要出声、也不要用力,心思不要散乱等,并在呼气时心想:一气已呼出。」然后用鼻孔向内吸气,心想:「气已吸进。」以此为一次,心中默数二,这样从「二」,数到「七」、「九」、「十一」、「十五」或「二十一」等。不用数珠:心不散乱而数呼吸。因为凡夫一心不能二用,所以贪等烦恼将渐渐平息,心将转成无记状态。有人说:呼气时观自心诸烦恼成黑光相外出,吸气时观诸佛菩萨加持成白光相入内,但这种观想仅起到促进作用,我们不一定非要这样来作。

 

  我的大宝上师曾以譬喻来解释,为何转成无记之后,生起善心就变得容易这一问题:冬季天寒时,如果自己仅有的一个座垫被他人占用时,你再怎么声色俱厉地要他站起来,他也照样置若罔闻。反之你无需直接命令他站起来,你只需说那边有一个盛大的表演,并装作自己也要去的样子,那么他就会站起来跑出去,这样你就能马上坐回自己的原位了。同样的,如果我们的心伴有贪等不善心所时,虽然强力排除也难以奏效。但当心专注于呼吸上时:心就会上当受骗,烦恼也将随之平息,然后再生起善心便容易多了。

 

  如果心不与不善心所相应而容易生起善心的话,就不一定需要「数息观」,因此,称「七法或八法」的道理也就在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