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治家通鉴  中国传统称呼

(2012-10-20 11:37:19)
标签:

传统称呼

杂谈

分类: 5.天下家谱

第三节、中国传统称呼

一、称呼概述

自己的亲属,在称呼自家的亲属时,我们常会听到或见到“家、舍、亡、先、犬、小”这几个字。来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长的活着的亲人,含有谦恭平常之意。如称己父为家父、家严,称母为家母、家慈,称丈人为家岳,祖父为家祖,以及家兄、家嫂等等。

舍 是用来谦称比自己卑幼的亲属,如舍弟、舍妹、舍侄、舍亲,但不说舍儿、舍女。

:有怀念、哀痛之情,是对已死长者的尊称,如对已离世的父亲称先父、先人、先严、先考,对母尊称先母、先妣、先慈,对祖父称先祖,等等。

: 用于对已死卑幼者的称呼,如亡妹、亡儿。对已故的丈夫、妻子、挚友,也可称亡夫、亡妻、亡友。

:旧时谦称自己年幼涉世不深的子女,如犬子、犬女等。

: 对人常用来称己一方的谦词,如自称自己儿女为小儿、小女等。

六亲:六亲即六种亲属。对六亲的说法,历来众说纷纭,大致有以下几种,一说指父子、兄弟、姊妹、甥舅、婚媾、姻娅。二说指父子、兄弟、夫妇。三说指父母、兄弟、妻子。四说指父母、兄弟、以父兄弟、从祖兄弟、从曾祖兄弟、同族兄弟。五说指父、母、兄、弟、妻、子,是现代比较通行的说法,现代汉语中六亲也泛指亲属。

古代兄弟排行称谓 古代以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行最小。父之兄称“伯父”,父之次弟称为“仲父”,仲父之弟称为“叔父”,最小的叔叔称“季父”,后来父之弟都统称为“叔父”。

古今妻子称谓 我们现在称男人的配偶为妻子。而从古至今,对妻子的称呼竟有近四十种之多。

小君细君 最早是称诸侯的妻子,后来作为妻子的通称。

夫人:古代诸侯的妻子称夫人,明清时一二品官的妻子封夫人,近代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

荆妻 :旧时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又谦称荆人、荆室、荆妇、拙荆、山荆。贱荆,有表示贫寒之意。
   
娘子:古人对自己妻子的通称。

糟糠:形容贫穷时共患难的妻子。

内人 :过去对他人称自己的妻子。书面语也称内人、内助。尊称别人妻称贤内助。

内掌柜的: 旧时称生意人的妻子为“内掌柜”,也有称“内当家”的。

太太: 旧社会一般称官吏的妻子,或有权有势的富人对人称自己的妻子为“太太”,今有尊敬的意思,如“你太太来了”。

妻子: 指的是妻子和儿女。早期有“妻子”、“妻室”,也单称妻,有的人为了表示亲爱,在书信中常称贤妻、爱妻。

老伴儿:指年老夫妻的一方,一般指女方。

娘儿们:婆娘、婆姨 有些地方称妻子为娘儿们,或婆娘,或婆姨。

堂客: 江南一些地方俗称妻子为堂客。

媳妇儿: 在河南农村普遍叫妻子作媳妇儿。

老婆: 北方城乡的俗称,多用于口头语言。

老爱:因称老婆太俗,称爱人拗口,所以取折衷的办法叫老爱。

继室续弦:妻死后又另娶的。

家里 屋里人、做饭的,都是方言对妻子的称谓。

女人:一些农村称妻子为女人,或孩子他娘。

对丈夫的称谓我们对女子的配偶称作丈夫。此外对丈夫的称谓还有丈人、君、官人、老公、爱人、当家的、前面人、掌柜的、外面人、郎君、老伴、老头子、那口子、男人、老爱、那位老板等。

对父母的称谓 父母又称高堂、椿萱双亲、膝下、考妣等。

对夫妻的称谓 夫妻在古今称谓有结发、鸳鸯、伉俪、配偶、伴侣、连理、秦晋、百年之好等。
“鸳鸯”原指兄弟,我国古代曾把鸳鸯比作兄弟。鸳鸯本为同命鸟,双栖双宿,所以古人用它来比喻兄弟和睦友好。后用鸳鸯来比夫妇,始于唐人卢照邻。

我国古代,年少之时结为夫妻,称为结发。后因以“结发”为结婚,指原配夫妇。
  
“丈夫”小考 丈夫在古代并非指女子的配偶。古代男子二十岁时,举行冠礼,称为丈夫,这是一种古时礼仪。另外,古代把身长八尺的魁梧男子称作丈夫。在春秋战国之交,“丈夫”的词义扩大了,不仅指成年的男子,而且还指男性的小孩,甚至男婴。

“娘子”小谈 娘子是丈夫对妻子的一种爱称,在元代以前,称妻子为“娘子”是不对的。宋代之前,“娘子”专指未婚的少女,意同今天的姑娘。随着称妻为“娘子”的流行,一般妇女也就称为某娘了,如称接生婆为“老娘”,称巫婆为“师娘”,称妓女为“花娘”,称男女关系不清的女人为“夫娘”,以及鄙称妇女为“婆娘”等等,通称她们为“娘们”。

丈人: “丈人”现在通常指称岳父。但在古代“丈人”就不仅指岳父了。“丈人”主要有四种说法:其一,“丈人”是对老者和前辈的尊称;其二,“丈人”指家长或主人;其三,“丈人”是女子对丈夫的称呼;其四,“丈人”代表岳父。

连襟”趣话 在我国民间,通称姐妹们的丈夫为“连襟”,“连襟”的来历与我国著名的诗人杜甫、洪迈有关。较早在笔下出现这个词语的是杜甫。他晚年寓居川东,结识了当地一位姓李的老头子,叙论起来,两家还是拐弯抹角的亲戚。两人很合得来,三天两头书信往来或一起聊天喝酒,后来杜甫要出峡东下湖湘,写了首《送李十五丈别》的诗,回忆叙述结交经过,有一句是“人生意气合,相与襟袂连”。这只是形容彼此关系密切,它还没有后来的那种关系。

    二、中国传统称呼通览

古代将凡血缘相近的同姓本族和异性外族都称作亲属。具体称谓如下:

祖父——父之父。

祖母——父之母。

曾祖父、母——祖父之父、母。

高祖父、母——曾祖父、母之父母。
曾孙 孙之子。

玄孙 曾孙之子。

来孙 玄孙之子。(下五世指从本位起,下主立孙
)
世父(伯父)父之兄。

叔父 父之弟。

世母(伯母) 世父之妻。

叔母() 叔父之妻。

(姑母) 父之姊妹。

姑父 姑之夫。

从祖祖父(伯祖父、叔祖父) 父之伯叔。

从祖祖母(伯祖母、叔祖母) 父之伯母、叔母。

从祖父(堂伯、堂叔) 父之从兄弟。

从祖母(堂伯母、堂叔母) 从祖父之妻。

族曾祖父(族曾王父)祖父的伯叔。

族曾王母祖父的伯叔之妻子。

族祖父(族祖王父)族曾祖父之子。

族父族祖父之子。

族兄弟族父之子。

嫂兄之妻。

弟妇弟之妇。

从子()兄弟之子。

从女(侄女)兄弟之女。

从孙兄弟之孙。

(外甥)姊妹之子。

私姊妹之夫。

女婿(子婿、婿)女之夫。

中表(姑表)父之姊妹之子女。

外祖父(外王父)母之父。

外祖母(外王母)母之母。

外曾王父外祖父之父。

外曾王母外祖父之母。

(舅父)母之兄弟。

舅母(妗子)舅之妻。

从母(姨母、姨)母之姊妹。

姨父姨母之夫。

中表(姨表)姨之子女。

从母兄弟、从母姊妹(姑表兄弟姊妹、姨表兄弟姊妹)母之兄弟姊妹的子女。

外舅(岳父、岳丈、丈人、泰山、岳翁) 妻之父。

外姑(岳母、丈母、泰水)妻之母。

(姨子)妻之姊妹。

妻侄妻之兄弟之子。

(嫜、公)夫之父。

姑(婆)夫之母。

姑嫜、舅姑 即夫之父母(俗称公婆)

伯叔(大伯、大叔子) 夫之兄弟。

小姑子夫之妹。

三、五服九宗关系表

 

高祖

父母

 

 

曾祖

伯父母

曾祖

父母

曾祖

姑父母

 

 

堂祖

伯父母

祖伯

父母

父母

祖姑

父母

堂祖

姑父母

 

 

再堂

伯父母

堂伯

父母

叔伯

父母

父母

父母

堂姑

父母

再堂

姑父母

 

三堂

兄弟

再堂

兄弟

兄弟

兄弟

姊妹

姊妹

再堂

姊妹

三堂

姊妹

 

再堂

侄媳

侄媳

侄媳

侄女

侄女

再堂

侄女

 

 

堂侄

孙媳

孙媳

孙女

堂侄

孙女

 

 

曾侄

孙媳

曾孙

曾侄

孙女

 

 

玄孙

 

 

 

第四节、民间常用袱子

一、袱子概述

袱子是在重大节日如:春节、清明、韩食节、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又称鬼节、盂兰盆节)。才可以烧给祖先,平时是普通的纸钱就可以了,所以是很郑重的。要将一叠叠打好的纸钱,整理得平平顺顺的,再用白纸封起来,就成了一个个长方形的袱子了。封好后,还要用毛笔字写上敬奉的字样,中间写“故考某某某老大人收用”,左写“天运某某年七月某日火化”,右写“今当中元胜化帛虔具冥钱共多少封奉”。 袱子的烧送一般以从自身算起的最高上五代世去的先祖(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高祖父母)为限。

二、民间常用袱子书写用语诠释

冥国—中国民间宗教迷信中所指的人死了以后去的世界—即阴曹地府。其实这是人们思想意识中的一种虚幻的意念。

冥票、冥衣、冥金银山、冥房、冥车…….等都是(冥国所用的东西)中国民间后人对于世去的先祖的一种忠心的怀念方式。其实和新式的花圈完全是一个道理(花圈代表着花团锦囊,荣华富贵)。

以上是民间常见的几种在节日(春节、清明、寒食、祭日)给已故先祖焚烧(化炼—相当于邮寄)的冥票、冥衣、冥金银山、冥房、冥车外包上书写的方式。

堂前受用——表示在屋内焚烧,

坟前受用—是在坟地焚烧

村前受用—是在村庄口

远程收用—是指主体烧包人在外地

考—指父亲   妣—指母亲

故先考妣——死去了的父母  

故先祖考妣——死去了的祖父母(爷爷婆婆)

故先曾祖考妣——死去了的曾祖父母(太爷太太)

慈君——指慈善的母亲或祖母、曾祖母、太祖母。

天运——意指阴间计年。相当于公元计年。

男称大人,女称孺人。

老人死三年内:亡男称新逝显考,亡女称新逝显妣。

三年后:亡男称故显考,亡女称故显妣。

三、民间常用袱子书写与称呼:

九代:故鼻祖()公讳(名字)老大人妣()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耳孙

八代:故远祖()公讳(名字)老大人妣()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云孙

七代:故太祖()公讳(名字)老大人妣()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乃孙

六代:故烈祖()公讳(名字)老大人妣()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弟孙

五代:故天祖()公讳(名字)老大人妣()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来孙

四代:故高祖()公讳(名字)老大人妣()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玄孙

三代:故曾祖()公讳(名字)老大人妣()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曾孙

二代:故祖考()公讳(名字)老大人妣()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孙一

一代:故显考()公讳(名字)老大人妣()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男 

妻:故贤妻 收用 为夫

师父:故恩师 老大人收用 孝门徒 叩

伯或叔与侄: 故贤侄 收用 愚伯或叔  

夫与妻: 故结发 府 断弦妹收用      

岳父与女婿: 故贤门亡婿 反念岳     

与亲家父母: 故姻尊 姻侄 叩

四、民间通用冥包裹(袱子)的惯用书写案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