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希恩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著名的艾滋病专家,也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一个天天上班看病的普通教授、医生,一个满头银发、身材魁梧的老人。
我之所以能这样具体的描述桂希恩,是因为他作为一个著名的医学科学家本就具有广泛的影响,为人所知,也因为我家离中南医院很近,我们三病两痛的就去中南医院就诊,曾经见到过他。常有人远远地指着他告诉别人:喏,那就是桂希恩!
人们尊敬桂希恩,大多是因他的医学成就,是因为他曾冒着生命的和政治的双重风险克服重重困难和阻力深入河南农村进行艾滋病医学病理调研,发现和揭示了河南一个艾滋病村的实情,从而推动国家制定和启动了对艾滋病大规模防治的有效机制。从这个意义上说,桂希恩院士居功至伟。
而我尊敬桂希恩院士,除了上面的原因之外,还因为我从一个中南医院的球友那里听说了关于桂希恩教授的几件"小事"。
我的这个乒乓球球友姓李,是中南医院后勤处的一名干部,由于工作的关系,他与桂希恩教授有过一些交集。一次闲谈,我们谈起了桂希恩。言谈中,李先生对桂希恩教授敬佩得五体投地。他简单地向我们说起了桂希恩教授的几件事:
一是桂希恩教授从来不收病人的红包,现在能做到这一点的医生就足够令人敬佩的了。二是桂希恩教授有一个原则,那就是除了工资和国家规定的收入以外,医院或科室以其它一切名目发的钱款他都坚决拒收。他的这个原则,医院领导和全院医职人员尽人皆知,所以有时也弄得别人很是尴尬。而他是不管别人尴尬不尴尬的,在这一点上从来我行我素,坚持自己的原则。三是在住房上,中南医院曾打算为他盖一间院士楼,而这是国家有规定的,也是有先例的。而他却坚决予以制止,并放岀话去:即使你们盖好了我也是不进去住的。最后医院只好作罢。后来医院盖了教授楼,请他搬家,他又坚决不搬。他说,我就两老常住,要那么大房子干嘛?所以至今这个老院士与他的老伴仍住在一间两室一厅的有30多年房龄的旧房子里。
听了李先生对桂希恩教授的介绍,我的心里只有感动。我知道,像桂希恩院士这样高风亮节的人当下简直如凤毛麟角,像我们这种俗不可耐的人连评价他的资格都没有。要说有资格,我们只有匍匐在地,顶礼膜拜的资格。因为,像桂希恩院士这样的人,别看他们走岀去普普通通,实则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贤者",是"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圣人"。
几十年前的老知识份子中,像桂希恩院士这样的"贤者""圣人"还是有一些的,如今却希罕之至。在他们面前,许多衣冠楚楚、道貌岸然的人不足挂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