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国人自古就讲究“仁义道德”,但到底什么是仁义道德呢?
唐代大文豪,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在他著名的哲学论文《原道》中言简意赅而又全面辩证地论述了他的仁义道德观。
韩愈说:“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谓之道,足乎已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
什么意思呢?
这就是说:博爱就是仁,行为得当就是义。讲仁讲义就是道。思想行为始终坚持这个道,就是德。
更通俗一点说就是:一个人有大爱之心就是“仁”,凭着大爱之心去做应该做的事,而不该做的事就不去做,这就是“义”。仁和义就是我们应该遵循的“道”,遵循这个“道”,就是我们应该秉持的“德”。
所以,“仁义”是有实义的,而“道德”是根据“仁义”推导演绎岀来的。
然而,道有正道邪道,有君子之道和小人之道;德有吉德凶德,美德恶德。讲仁义的人是走的正道,君子之道;而走正道、君子之道的人就是坚守吉德、美德。而不讲仁义的人走的是邪道,小人之道。走邪道的人行的是凶德、恶德。
行吉德者有福,行凶德者有祸。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