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永嘉县鹤盛镇中学校本研修管理制度
(2020-07-07 10:25:06)
标签:
365 |
分类: A2-B2-规章制度 |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省市县关于校本研修工作实施意见的要求和精神,以我校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实践和教育科研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学生健康、主动地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宗旨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
以“自主研训,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经验交流、问题解决、教学指导为基本形式,通过教学观摩、教师示范课、研讨课等活动,为教师参与校本研修创设平台,以“问题----研讨---实践---反思”的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林成泼(教科室主任)负责校本研修的组织与实施
5、树立新课程全员参与的培训理念,校本研修重点抓好学科时间培训、自学提高培训、信息技术培训等。
6、每位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参加校本研修,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培训。
7、每位教师既是实践者,又是培训者, 提倡专业引领和同伴互助。
校本研修活动制度
1、组织形式:
(1)集体教研。有科研室组织,并安排相关学校内容。
(2)分组教研各学科教研组长负责主持本组教师参加各种业务学习和专题研究;
2、研修内容:备课、说课、听课、评课;教学基本功培训与交流;师徒结对、省、市、县教学能手教学展示、“五课”教学研讨等;
1、备课组组成
(2)教研组、备课组的每次活动都要记录在册(包括备课活动时间、参加人员、备课内容、活动过程等),每学期结束前一周的周一上午,请各备课组长将本备课组一个学期的所有备课材料(含校本研修手册、听课记录、教研会议记录、阳光教研资料等)送交教导处办公室作为活动过程的记录和评比优秀备课组的依据。
听课制度
为促进各学科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目的,特制定听课制度。具体要求:
1、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应严格组织各学科教师听课活动,做到集中听课与随机听课相结合。
2、每位教师听课前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做到有准备地听;听课时要认真做好记录,做到有吸收地听,听后要认真评课,提高听课的实效。
3、各教研组、备课组内教师要积极开展相互听课、评课,做到相互学习、相互进步。
4、每位教师都要按学科的要求听课,坚持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要尊重任课教师的劳动,不做与听课无关的事。
5、三年内青年教师要积极参与听课、评课研讨活动,做到每周不少于1节。
6、分管领导要加强随机听课,积极指导青年教师成长。
7、听课节数:每学期管教学的校级领导不少于30 节,教研组长不少于20节,其他教师不少于15节。
8、做好听课记录,认真记录下所听课的时间、班级课题、教学过程,避免记录过于简单化,字迹清楚力求工整。听课节数以听课记录为准。听课后及时进行评课,坦诚地交换意见,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及努力方向。
9、本着对讲课人及自己负责的精神,每张听课记录表上要写出简要评语,并及时交换意见,以达到互相提高的目的。
10、切实提高评课质量,及时组织群体互评课,研讨式评课,评课时尽量做到与新课程标准相结合,与课堂教学情况相结合,与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标准相结合,与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相结合,与学校课题研究相结合。
11、听课过程也是提高自己,要认真吸取他人长处,善于总结出被听课人的优点与不足,不断改进个人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水平。
12、每月末教导处将教师的听课情况作认真的检查统计,检查结果纳入教师业务考核。
校本研修活动考勤制度
为严肃校本培训的学习纪律,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保证校本研修工作的有效开展,提高校本研修有效率,使我校的校本研修工作能有条不紊地开展,特制定《校本培训考勤制度》。
1、考勤 : 在开展校本研修的过程中,将设置校本研修活动签到表。此表由本人签到,一律不准代签。对全体参加教师进行严格的考勤,由教导处负责。
2、按时参与校本研修活动,不迟到、不早退、不中途离开活动会场。
3、年级组开展的研修活动由组长做好考勤登记,并报交教导处。
4、全校的研修活动,教导处应做好考勤登记。
5、不得无故缺席参加校本研修活动,对违纪者将进行处分。
(1)公假:凡因公事(含产假)请假,培训内容自行后补。公假不记入奖惩范围。
(2)事假:凡因事请假者,须具备请假条,并经校本研修领导组组长同意后,记事假一次。
(3)病假:凡因病不能参加培训学习,须持医院证明并出具书面申请,经学校同意后,记病假一次。特殊情况(如急诊等)除外。
(4)迟到:培训学习两次点名后未到者,记迟到一次。
校本研修档案管理制度
档案建设在校本研修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是管理部门对学校校本研修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评估的重要依据,建档的过程也是对校本研修工作的梳理过程,通过对获得的资源进行整理、加工,使知识进行重组、资源再开发,推动校本研修工作得以进一步完善。为此特加强学校档案资料管理,由专人负责,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1、学校建立学校校本研修档案(总档案)和个人成长档案(分档案)。学校档案反映学校校本培训的规划,培训活动的材料等;个人成长档案反映个人考勤、作业、笔记、学时学分等认定材料。
2、每次培训活动要收集活动的原始资料,培训活动的过程记录(包括培训时间、培训地点、主讲人、活动负责人、培训内容、培训效果等),及相关照片等。并按时完成各种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类工作,尽力做到痕迹管理,保证资料不遗失或缺漏。
3、学校校本研修档案(总档案)
(1)校本研修计划(校本研修五年规划、校本研修年度实施方案)。
(2)校本研修课程资源(年度校本研修使用的教材或校本研修自编教材)。
(3)校本研修实施情况记载。(校本研修的具体设计;每次培训活动的情况记载;每次考试考核试卷及成绩汇总;培训活动案例)
(4)教育科研成果(分学年度的教师教育论文)。
4、教师校本研修个人成长档案(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
(1)教师个人的自修计划或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的专业发展计划;
(2)参训的过程记录(包括教师参加培训的内容、教研组研训活动记录、读书笔记、执教研究课等)
(3)参训成效(包括发表论文、承担课题、教学课件、典型案例等)
5、所有上交材料包括文字材料、图片材料、影像材料等,其中文字材料必备纸质材料和电子文档,纸质文档要求用宋体4号字,A4纸双面打印,以便存档。
6、所有存档的材料,未经管理员同意不得外借,若必需外借,需按要求签字登记,并按时归还。
校本研训激励制度
为了充分调动教师参加校本研修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教师参加校本研修工作的情况,学校予以考核记实,针对表现突出者实行奖励。
1、考核方法:
校本研修领导小组根据学校校本研修课程计划和工作方案,对照教师个人教育规划和学习计划,对教师是否完成校本研修课程及目标的情况进行量化打分,根据得分情况给予排序。同时学校要把教师参加校本研修的学习成果和其岗位业绩有机地联系起来,即不仅仅要看培训的终结性评价,更要考察其在教育教学岗位上的实际效果。
2、奖惩对象:全体科任教师。
3、表彰奖励的办法:
(1)评选校本研修工作先进个人。
(2)实行捆绑评价机制,将教师校本研修考核评估结果与评优树模、职称晋升、绩效考核挂钩。
(3)将校本研修工作的完成和达成目标的情况作为教师年度效益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
4、学校优先考虑在能积极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并且研修效果明显的教师外出学习,作为一种奖励的方式,激励教师不断完善自我。
5、教师校本研修考核评估结果与教师晋职、评优、不表考核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