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50年代社员股金证合作社股票的价值

(2013-12-20 09:24:55)
标签:

收藏

邮戳

票券

50年代

纪念

    前些日子某电台有采访到我关于50年代一些票证的问题,正好这个票证我也有一张。所以也略知一二,因为当时我整理爷爷家的物品时也发现了有一枚50年代的股金证,从而更加了解一下这股金证的历史和收藏价值。现在博客上整理一下关于50年代股金证这特殊的股票价值,是知识的巩固消化也更加是一种传播。

 

   股金券有邮票的小型张大小,票面上有这张股金券是1953年2月9日签发的,编号第6991,由霍山县城关区中心合作社签发,上面印有我爷爷也就是持有人的名字,证明持有人一家在1953年可能以现金、农具等实物的形式,入股贰万元整,加入了该合作社,并盖有供销社理事主任及会计的私章。(附图我收藏的这枚股金证)

http://s4/mw690/002jkHC8gy6F5lasC4Pa3&690

 

  社员股金,是当时农民为取得社员资格向供销合作社缴纳的现金和实物。而这个股金券就是当时供销社给农民提供的股金凭证。社员股金证也不是一种股票,大家称为50年代实物老股票也是不科学的。建国初期,人民银行为了盘活农村经济,在各地区设立信用互助小组,各小组的成员要向互助小组交纳一定数额的股金。成员急需用钱之时,可向互助小组申请使用。1952年开始,人民银行开始在各地区设立信用合作社,在各生产组设立信用站,这时,每位农民到信用站借款时就要支付一定的利息,而信用合作社则要在盈余之时向社员分发红利。

http://s5/mw690/002jkHC8gy6F5mFgv5id4&690

  

   当时农民入股供销社仅是一种形式,并不需要出多少钱,有的可能用实物代替,为的是成为供销社的会员。在五、六十年代时,煤、油以及肥皂等资源紧张之时,供销社的社员能优先购买这些物品,甚至有时凭“社员股金证”才能购买得到生活用品,社员股金证在当时是非常有用的,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历史价值。但是后来到八十年代,实行市场经济后该证就没什么用了。(附图电视节目提到的关于50年代股票的价值疑问的实物相片)

  http://s8/mw690/002jkHC8gy6F5ns8hef17&690

    虽然和我的这张股票金证票面有所不同,但是总体都是一类票证并不是所想象的实物股票,最主要的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因为股金与储蓄不同,它并没有利息,金额十分有限,也不是所想象的50年代至今会值多少钱。

 

    九十年代初,各地的供销系统应该清理整顿过社员股金,也会对外有公告,社员可以拿着手里的股金证到基层供销社兑付现金。如果想退股,一般要找到当年入股的基层供销社,如果当时的基层供销社已不存在,那么股金证也只能作废。但即使退,也不会有太大现金含量。同时按照当时的货币市场来算,一万五千元的股金证只等于当时的1.5元钱。1955年3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新的人民币,并收回旧的人民币。新、旧币的折合比率为1元新币等于1万元旧币。所以说1953年的一万五千元等于当时的1.5元。

 

   综上所述此类股票金证并不是所想象的50年代至今可以兑换多少现金,或者是某单位的原始股份,过了当时的兑换期现在也只有作废,仅仅有收藏价值,即使可当时兑换按照旧货币的折合比也就几元钱。

 

   那么大家关心的是作为计划经济下的特殊产物,有较强的历史背景和历史价值,那么这类股票券证有没有什么收藏价值以及投资价值呢?

http://s4/mw690/002jkHC8gy6F8krXekbf3&690

   当时该票证遍布于华夏大地各个省份,存在于城乡各个角落,虽然作为历史见证和史料,这是一笔极其丰富的社会财富和文化遗产。但仅仅是精神上的财富, 乡村人口在中国总人口比例大,合作社股票拥有人的比例远超过城市,同时各地级均发行也就是当时发行单位低,发行量庞大,可以说当年每户家庭都有,所以自然现如今的存世量也大,就不值钱了。

  合作社股票,为中国的各个时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一笔精神财富,仅仅只有有较强的纪念价值,品相好的不过50元钱,一般的也就10-20元钱,建议自己留作收藏是一个纪念毕竟都是自己家当时爷爷辈留下来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