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雷跃捷《媒介批评》笔记

(2014-02-21 15:47:53)
标签:

股票

分类: 新闻理论

        《媒介批评》雷跃捷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

  在网上无意之间找到了全书完整的pdf版,下载请戳这里。(提取码:D31J)

一、媒介批评的定义

“媒介批评是以传播学为基础,按照一定社会的阶级的利益与理想,根据一定的批评标准,对大众传播媒介及其产品——大众文化的是非、善恶、美丑等问题所作的价值判断和理论鉴别。”

这是1997 年出版的《新闻理论》第十章媒介批评中提出的一个定义。经过几年的思考,今天看来,该定义有表述上不严谨的缺陷: “对大众传播媒介及其产品——大众文化的是非、善恶、美丑等问题所作的价值判断和理论鉴别”,此处大众传播媒介与大众文化是并列关系,对大众文化的是非、善恶、美丑进行价值判断是没有问题的,大众传播媒介本身是工具、是中性的,对工具本身无法作道德的评判。综合上述定义,尝试对媒介批评的定义重作表述:

所谓媒介批评,是根据一定社会和阶级的利益与理想, 并按照一定的标准, 对大众传播活动所作的价值判断和理论鉴别。

这样表述, 是基于以下的认识:

1、媒介批评是一种活动。具体说, 是人们有意识地对大众传播活动进行批评的一种特殊活动。

2、价值判断是道德评价的范畴,理论鉴别是学术检验的范畴。媒介批评是人类在自觉利用大众传媒时,对这一自觉行为的道德批判和理论反思。

3、人类发明大众传媒和利用大众传媒时, 人类社会已进入到阶级社会形态。媒介批评是属于意识形态范畴的一种精神活动,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特定社会形态或阶级意识的影响。“阶级意识尽管不具有心理的现实性, 但确实不是纯粹虚构的东西。”阶级意识是特定社会形态的哲学观念,是社会文化思潮的综合物。

4、媒介批评标准, 除了受阶级意识的影响与制约,也存在着永恒的人类社会准则。如正义、人性、理性等等。

狭义的媒介批评定义,可表述为:媒介批评是专指人们对大众传播活动的负面影响所开展的否定性评判。

 

二、媒介批评的主体

媒介批评的主体,是指从事媒介批评的团体、组织和个人。

 

三、媒介批评的对象和内容

媒介批评的内容包含在媒介批评的对象之中。大众传媒所涉及的三个层面——文化层面、本体层面和现象层面,既是媒介批评的对象,也是媒介批评要关涉的内容。媒介批评的内容实际上是对这三个层面的分解和细化。

文化层面的内容。这一层面的媒介批评属于宏观意义的批评。其关注的主要内容是:传播制度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人类传播史批评,大众传播与大众文化的关系,大众传播与科学技术,大众传播媒介和意识形态问题,跨国传播过程中的控制与反控制、渗透与反渗透、扩张与反扩张问题,不同制度下的大众传播之比较分析,国际传播新秩序等等。

本体层面的内容。这一层面是大众传播学研究的基本范畴,也是媒介批评的主要对象,它属于中观意义的批评。其批评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大众传播的传播者研究、大众传播的受众研究、大众传播的内容研究、大众传播工具的研究、大众传播的效果研究、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和作用研究等等。

现象层面的内容。这主要是指大众传播生产的文化产品和传递给受众的各种信息。这一层面的媒介批评属于微观意义的批评。其主要内容是:对大众文化的意义和作用的批评。具体包括:对新闻节目的评价与分析,对文艺节目的批评和介绍,对通俗流行歌曲、时装表演、商品广告作品的批评与研究,对消闲书刊、报纸杂志、通俗读物、电视录像、互联网络、CD、VCD内容的鉴别与批评等等。

 

四、媒介批评的标准

媒介批评是针对大众传播活动开展的批评。批评离不开对被批评对象作价

值的判断。而价值判断与评价是密不可分的。这就涉及评价,亦即批评的标准问题。媒介批评的标准,实质上就是媒介批评的价值取向。那么,作为学术意义上的媒介批评,具有哪些基本的价值取向呢?关于这个问题,台湾地区的媒介批评理论家黄新生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第一个取向是以评判作为求知的方法。第二个取向是以解释作为求真的方法。第三个取向是以批判作为求善的方法。第四个取向是以“祛魅”作为求美的方法。

概括起来说,求知、求真、求善、求美,是媒介批评的最主要的标准。

但是,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实行两种社会制度,不同的社会制度会产生不同

性质的新闻传播体制。台湾地区的媒介批评理论主要是欧美的舶来品,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媒介批评标准,会因为不同的经济基础、不同的意识形态、不同的媒介制度,而具有很大的差异。

 

五、媒介批评的方法

由于媒介批评的对象广泛,内容庞杂,因此批评的方法也呈多样化。总起来说,媒介批评的方法依批评的对象和内容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以下介绍几种主要的批评方法:

1、哲学的批评方法

这种批评方法是以人文关怀及哲学反思的精神关注大众传媒,是一定时代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想在媒介批评、传播研究上的反映。

2、实证的批评方法

这种批评方法是以调查统计分析和科学实验为主要手段开展的媒介批评研究。实证的批评方法深受行为科学和经验主义的影响,主要针对传播的效果分析。传播学中的主流,亦称为传播学的传统学派,主要运用了这种研究方法,并将此作为一种研究方法的“典范”(国内也译作“范式”)而加以推广。

3、艺术的批评方法

这种批评方法,是借鉴文艺批评的方法而开展的媒介批评。

除上述几种主要的媒介批评方法之外,我们还可以依媒介批评的对象和职能,采用定性、定量、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以及内容分析法、阶级分析法等等。根据不同的学理背景,媒介批评方法还可分为:心理分析法、美学分析法、社会学分析法、语言学分析法等等。由媒介批评所依据的不同学理而形成不同的批评方法,使得媒介批评理论呈现出流派众多、百家争鸣的景象。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媒介批评理论

第一节  本体论的建设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媒介批评理论的性质和特征

媒介批评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批评,它以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为批评的对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媒介批评理论,就是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媒介批评实践的总结和升华。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担负着倡导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使命。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媒介批评理论的任务和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媒介批评理论的性质和特征,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媒介批评理论的任务和地位。其主要任务是:

1、以马克思主义的媒介观作为指导思想,充分吸取国外媒介批评理论有益的思想资源和学术成果,在深入研究中国媒介批评的历史和现实实践的基础上,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媒介批评理论体系。

2、在经济全球化带来文化全球化的趋势面前,建构具有中华民族本土化特点的大众文化话语体系,促进我国大众文化建设的现代化转型。

3、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批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媒介批评理论的建设,要为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业服务,为转型时期的公民文化素养和精神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提供理论支持。

4、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化的学科,中国特色媒介批评理论,应为整合文艺学、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传播学学科,形成中国特色的文化研究提供来自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学术资源。

第二节  方法论的建设

一、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一)社会主义的媒介批评理论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社会主义的媒介批评理论建设,应自觉地纳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体系当中,应坚定不移地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这是历史经验的证明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社会主义的媒介批评理论建设应坚持“二为”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媒介批评理论,在指导媒介批评实践中,应以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宗旨,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在开展对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络等大众传播及新闻报道、电视剧、电影、广告、流行音乐、畅销书籍等大众文化的批评过程中,激浊扬清,“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鼓励和鞭策大众传媒把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高尚健康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大众。

(三)社会主义的媒介批评理论建设应坚持“双百”方针

二、坚守兼收并蓄、自主创造的学术品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媒介批评理论,是一个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兼收并蓄、自主创造,应成为她的学术品格。兼收并蓄,体现在两个层面: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媒介批评理论,应充分吸收国外的,特别是西方媒介批评理论的营养。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媒介批评理论,还应充分借鉴和吸收相关学科的理论成果。

三、突出民族风格、中国气派的本土化特色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媒介批评理论,需要吸收西方媒介批评理论的成果,在兼收并蓄的基础上,自主创造新的理论形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