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我是一株产自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商都县的菠菜,根茎粗壮,叶片肥大。从出生、成长到走出国门、走上餐桌,我的旅途精彩非比寻常。

商都气候寒冷干燥,以前人们觉得这里种不了什么东西,因此把大片的土地用来放牧。但近年来,这里出现了新的变化。每年7月到9月,北京周边和中原地区,以及南方大部分地区由于天气太热,蔬菜生产进入淡季,和我一样喜欢冷凉气候的兄弟姐妹,如甘蓝、大白菜、西蓝花、洋葱等却在这里很多地方旺盛生长。
是的,我喜凉耐寒。4℃就能让我的种子从土壤里发芽。如果温度是在15℃到20℃之间,我就会长得特别好。有时候,温度再低点儿我也不怕,地上部分温度在-6℃到-8℃之间我还能撑住。但连续出现高温,我就受不了了。
最近,听说全国很多地方的最高气温都打破了历史记录。在我的家乡,夜间气温仍然保持在16℃到18℃,前几天大概在15℃左右,白天温度会高一些,我很喜欢昼夜之间的大温差,这让我的养分不断富集,还把我讨厌的害虫都赶跑了。
除了爱家乡的气温,我还爱家乡的环境。你别看这里大片土地荒芜,任草疯长,一点儿也不值钱,在我心中,却十分珍贵。较短的农耕史让这里少有农药和化肥残留,大草原还将这里与传统农作区隔离开来,工业化、城市化程度又相对较低,土壤是干净的,空气是清冽的,灌溉水是甘甜的,还有我喜欢的牛羊粪,因此没有什么有害物质能进入我的身体。

我和我的兄弟姐妹在家乡13万亩土地上茁壮成长。但我与他们大多数的“命运”还有所不同。当他们以“无公害蔬菜”“绿色食品蔬菜”和“有机蔬菜”等身份进入北京、天津、河北的超市、菜场,我需要经过多重加工程序走出国门,成为外国人餐桌上的食物。所有我热爱家乡的原因,都成了我一路“披荆斩棘”拿下欧盟、美国、日本出口食品许可证明的原因。2016年,我拿下了对进口食品要求最严格的日本。回想申请许可的三年,从市级、自治区级到国家级质检部门,路虽长,但我走得很自信,也并不算艰辛。
现在,又是一年菠菜收获的季节。过几天,从日本进口的菠菜收割机就要到了,因为国内这样的设备很少。收割机将我从地里收获,送到加工厂。在加工厂,我的根茎被摘除,只留下肥大的叶片,身上的沙土被抖落干净,再一遍遍清洗干净。然后,以蔬菜形式存在的我就要经历“冰火两重天”,先是经过开水漂烫,再迅速进入冷库封存。这样的我,既保留了鲜绿的色彩,又保持了最初的口感。最后,我就随着冷链运输,带着我的身份许可,进入欧盟、美国和日本的超市,再走上人们的餐桌。

他们和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不同,喜欢这样冷冻的食物,我在美国一吨能卖到9900美元,在日本能卖到1300美元。他们把我从冰箱拿出来,化开,再拌上其他蔬菜和调料就可直接食用;中国人则更喜欢买新鲜的菠菜,回家焯熟,再凉拌或是炒菜。两种方式并无优劣之分,但我觉得,随着城市里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我以后可能就不用走那么远路,在国内就会有广阔的市场。
现在,我唯一有点担心的是全球变暖。我最怕冰雹,还买了农业气象保险,但直到现在只见过一次轻微的冰雹,也没对我造成什么影响,听说是气候变化让这里的冰雹越来越少了。这是个好消息,但我对未来很忧虑:如果一直变暖,我的家乡会不会变成再也回不去的故乡呢?
中国气象报记者张格苗 王美丽 虞璐 余亚庆 通讯员康永志 张豹

加载中…